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芒属植物生物质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作 者: 仰勇
导 师: 蒋建雄;易自力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遗传学
关键词: 芒属植物 生物质 木质纤维素 资源评价
分类号: Q9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芒属(Miscanthus Anderss.)为禾本科多年生C4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我国是世界芒属植物资源分布中心。芒属植物共约13个种,我国有7个种,其中分布最广泛的4个种分别是:五节芒(M. floridulus)、芒(M. sinensis)、南荻(M. lutarioriparius)、荻(M. sacchariflorus)芒属植物已被公认为最具开发潜力的纤维类能源植物之一,它既可以直接燃烧发电,也可以通过发酵生产纤维乙醇。作为纤维类能源植物,其评价指标一般包括生物质产量、化学成分、热值和生态适应性等,其中化学成分指标主要是指生物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灰分和水分的含量。全面系统地测定和评价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我们从中筛选获得高纤维品质的种质资源,为芒属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了参考,更为进一步研究其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相关基因分离、分子辅助育种及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种质基础。本研究以510份野生芒属植物资源为材料,包括五节芒118份、芒217份、南荻45份、荻130份。采用洗涤纤维分析法测定了其越冬期茎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采用常规的干燥法和灰化法测定其灰分含量和含水量。试验及分析结果如下:(1)化学成分测定值比较:a.半纤维素含量:五节芒(34.86%)>芒(34.82%)>荻(32.98%)>南荻(32.34%);b.纤维素含量:南荻(42.11%)>荻(38.50%)>芒(35.06%)>五节芒(32.71±%);c.木质素含量:南荻(13.64%)>荻(11.22%)>芒(9.51%)>五节芒(8.90%):d.灰分含量:荻(5.69%)>芒(4.02%)>五节芒(3.75%)>南荻(2.89%);e.含水量:五节芒(61.90%)>芒(59.58%)>南荻(50.47%)>荻(48.99%)。(2)化学成分变异系数比较:a.半纤维素含量:南荻(0.1370)>荻(0.1231)>芒(0.0936)>五节芒(0.0835);b.纤维素含量:南荻(0.1470)>芒(0.1235)>荻(0.1101)>五节芒(0.1085)c.木质素含量:五节芒(0.2225)>荻(0.1996)>芒(0.1914)>南荻(0.1708):d.灰分含量:芒(0.3085)>南荻(0.3080)>荻(0.3040)>五节芒(0.2747);e.含水量:荻(0.2317)>南荻(0.1563)>芒(0.1425)>五节芒(0.1234)。(3)化学成分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比较:a.半纤维素含量:荻(2.11)>南荻(2.05)>芒(1.99)>五节芒(1.86)b.纤维素含量:芒(1.91)>南荻=荻(1.84)>五节芒(1.75)c.木质量素含量:荻(1.88)>五节芒(1.85)>芒(1.79)>南荻(1.67);d.灰分含量:荻(1.91)>五节芒(1.63)>南荻(1.11)>芒(1.07)e.含水量:荻(1.94)>五节芒(1.75)>南荻(1.67)>芒(1.15);f.平均多样性指数:荻(1.94±0.10)>五节芒(1.77±0.09)>南荻(1.67±0.35)>芒(1.58±0.43)。(4)化学成分之间及化学成分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a.纤维素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五节芒(0.667**)、芒(0.246**)、南荻(0.677**)、荻(0.346**);b.纤维素含量与经度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五节芒(-0.182*)、芒(0.353**)、南荻(-0.691**)、荻(-0.173*)c.木质素含量与半纤维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五节芒(-0.241**)、芒(-0.313**)、南荻(-0.691**)、荻(-0.473**);d.木质素含量与灰分含量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五节芒(-0.481**)、芒(-0.256**)、南荻(-0.306*)、荻(-0.324**)根据上述结果,本研究认为在芒属植物这4个种中,南荻是直接燃烧利用的优良种。按各化学组分与不同能源用途之间的关系,初步筛选了58份目的性状优良的材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材料来源。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19
  1 芒属植物简介  12
  2 芒属植物综合利用研究  12-14
    2.1 芒属植物作为能源植物研究  12-13
    2.2 芒属植物作为饲料的研究  13
    2.3 芒属植物作为造纸原料的研究  13-14
    2.4 芒属植物用于改善生态环境的研究  14
    2.5 芒属植物其他方面用途的研究  14
  3 木质纤维素的定量分析  14-17
    3.1 木质纤维素的构成、结构及性质  14-15
    3.2 木质纤维素定量分析方法  15-17
      3.2.1 重量法  15-16
      3.2.2 定糖法  16-17
      3.2.3 光谱法  17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19
第二章 芒属植物生物质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19-44
  1 材料与方法  19-26
    1.1 试验材料  19-22
      1.1.1 材料来源及地理分布  19-22
      1.1.2 实验仪器  22
      1.1.3 实验药品  22
    1.2 方法  22-26
      1.2.1 样品收集及处理  22-23
      1.2.2 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23-24
      1.2.3 实验步骤  24-26
      1.2.4 数据处理  26
  2 结果与分析  26-41
    2.1 芒属植物化学成分测定结果  26-28
    2.2 芒属植物种间化学成分的比较  28-32
      2.2.1 半纤维素含量  28-29
      2.2.2 纤维素含量  29-30
      2.2.3 木质素含量  30-31
      2.2.4 灰分含量  31
      2.2.5 含水量  31-32
    2.3 芒属植物化学成分多样性比较  32-33
    2.4 芒属植物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  33-38
      2.4.1 化学成分之间相关性分析  33-36
      2.4.2 化学成分与地理因子之间相关性分析  36-38
    2.5 芒属植物化学成分主成分分析  38-41
  3 讨论  41-44
    3.1 芒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变异特征  41
    3.2 芒属植物生物质化学成分与其作为能源用途的关系  41-43
      3.2.1 灰分含量与能源用途的关系  41-42
      3.2.2 木质素含量与能源用途的关系  42
      3.2.3 含水量与能源用途的关系  42
      3.2.4 纤维素含量与能源用途的关系  42-43
      3.2.5 半纤维素含量与能源用途的关系  43
    3.3 人工杂交育种  43-44
参考文献  44-48
致谢  48-49
作者简历  49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9-50
试验图片  50

相似论文

  1. 生物质直接再燃的数值模拟,TK16
  2. 不同再燃燃料还原NO_X反应过程的试验研究,TK227.1
  3. 上吸式生物质空气气化及焦油低减技术研究,TK6
  4.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5. 锅炉排烟中二氧化硫吸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X701.3
  6.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成型生物质活性炭及纤维板,X712
  7. 利用作物秸秆制备高性能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中多环芳烃治理,X712
  8.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9.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0. “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S216
  11.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12. 山东省煤层气赋存特征及资源评价,P618.13
  13. 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2.5中有机物的研究,X712
  14. 桦褐孔菌多酚的液体深层发酵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Q920
  15. 生物质微波热解制取高附加值产品的实验研究,TK6
  16. 再燃条件下生物质还原氮氮化物特性研究,TK6
  17. 纤维素酶生产菌种的筛选鉴定与发酵产酶优化,TQ925
  18. 基于燃池利用供热方式的研究,S216
  19. 海南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研究,F592.7
  20. 青岛海水浴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21. 南宁青秀山风景区风景资源评价研究,F592.7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物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