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魏晋六朝琴文学

作 者: 刘真真
导 师: 王玫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琴文学 魏晋六朝 古琴
分类号: J63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1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古琴相传始创于史前传说时代,是中国历史最久、艺术水平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乐器。相比其它古典乐器,古琴在社会生活、历史、哲学、文学各领域都具有突出的人文性和丰富性。随着近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古琴研究不断拓展深入。然古琴研究重点多着眼于美学分析,文学视角关注相对不够。而古琴与文学的联系生生不息,没有古琴的中国文学将失去优雅的光彩,没有中国文学的古琴则缺乏深厚的底蕴。魏晋六朝文学作品中古琴相关资料异彩纷呈,长期以来缺乏高度重视和系统整理。基于此,本论文截取中国文学史上与古琴密切相关的魏晋六朝文学,探究古琴与文学千丝万缕的关系,即魏晋六朝琴文学。本论文从魏晋六朝文学作品入手,本着收集相关古琴资料的宗旨,梳理归纳文学作品,追寻古琴艺术形象,推证古琴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特点规律。同时,探讨总结魏晋六朝琴文学对古琴艺术的影响,再现魏晋六朝文学与古琴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历史状况。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先唐古琴发展历史,叙述各历史时期古琴型制的发展,介绍当时琴人琴曲的流传情况,分析在不同时期思想背景下古琴艺术审美取向的变化。第二章着眼于魏晋六朝琴文学,即阐述魏晋六朝文人、文人琴和琴文学的概念,通过梳理魏晋六朝各时期琴文学资料,对古琴艺术形象进行分析,总结古琴意象的特点规律。第三章从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三方面展开论述,阐明魏晋六朝琴文学的深远意义与影响。附表一:汉魏六朝咏琴文学作品一览表附表二:魏晋六朝琴人简表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7
  一、古琴概说  9-13
  二、近代以后研究状况  13-15
  三、本文研究目的  15-17
第一章 先唐古琴发展概况  17-31
  第一节 先秦时期  17-21
  第二节 两汉时期  21-25
  第三节 魏晋时期  25-28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  28-31
第二章 魏晋六朝琴文学  31-51
  第一节 文人与古琴  31-33
  第二节 琴文学发展阶段  33-42
  第三节 琴文学的古琴意象  42-51
第三章 琴文学的意义与影响  51-61
  第一节 史料价值  51-53
  第二节 思想价值  53-56
  第三节 艺术价值  56-61
结论  61-62
参考书目  62-66
附录  66-70
  附表一:汉魏六朝咏琴作品一览表  66-67
  附表二:魏晋六朝琴人简表  67-70
后记  70-71

相似论文

  1. 古琴艺术与当代受众的对接研究与思考,J632.31
  2. 古琴的制作与传承,TS974
  3. 论魏晋六朝时期的舞蹈审美特征,J701
  4. 哀美的崇尚与魏晋六朝诗歌,I207.22
  5. 魏晋六朝情性论,I206.2
  6. 武汉古琴台园林历史演变与造景艺术探微,TU986.1
  7. 《古诗十九首》在魏晋六朝唐代的传播接受,I207.22
  8. 琴论中紧密联系演奏实践的美学遗产,J632.31
  9. 佛教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影响三论,B948
  10. 魏晋六朝诫子书研究,I206.2
  11. 魏晋六朝行草尺牍章法及成因初探,J292.1
  12. 从哲学到文学理论的发展转换,I206.2
  13. 魏晋六朝人物品藻对人物画的影响,J209.2
  14. 论魏晋六朝文论新变的美学内涵,I206.2
  15. 魏晋至唐五代冥婚小说研究,I207.419
  16. 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J632.31
  17. 江浙琴派溯流探源,J609.2
  18. 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J632.31
  19. 宋代的古琴文化与文学,I206.2
  20. 查阜西琴学研究,J632.31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 > 中国民族器乐 > 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 > 古琴(七弦琴)、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