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北大西洋涛动(NAO)位相转换的诊断研究

作 者: 查晶
导 师: 罗德海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关键词: 北大西洋涛动 转相事件 活动中心西退
分类号: P4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使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CPC提供的NAO指数资料,对1978-1990年(P1阶段),1991-2009年(P2阶段)这两个阶段NAO位相转换事件进行了分析。论文主要描述了这两个阶段不同转相事件的NAO流场,基本西风等的结构和演变特征。通过对NAO转相事件的指数合成发现,P1阶段以NAO-转NAO+为主;P2阶段NAO+转NAO-位相的发生频率较高,且转后的NAO-(相对于P1阶段)更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90年代开始NAO指数的下降趋势。流场的合成则表明大尺度大尺度正(负)异常的西退和加强是NAO+位相转NAO-位相事件(NAO-位相转NAO+位相事件)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在未转相的NAO事件中是不存在的。此外,西退也导致了转相后的NAO位相的中心位置偏向下游一侧。即对应NAO活动中心的“向东漂移”。对于基本西风的分布,转相事件的急流会出现双支与单支急流之间的转变,具体依赖于NAO的位相转换类型。未转相事件中不存在单双支急流的交替。P2阶段转后的NAO-活动中心其强度和西退非常显著,而P1阶段的NAO+则没有这种特征。这种不同的特征可能是由于异常场主要的谐波------1波和2波具有不同的强度和相速度配置。对于P1阶段的转相,1波,2波的强度不同使得两者相速度相差很大,这导致1波和2波叠加无法达到“共振”的效果。相反,对于P2阶段,1波和2波在大部分时刻几乎以相同的速度转播,这种1波和2波的叠加作用会使得在P2阶段NAO的活动中心强度大大地加强,西退也更显著。对于NAO的两个位相,1波和2波在NAO减弱过程中的重新加强对于NAO转相都是非常重要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引言  10-16
  1.1 北大西洋涛动的简要介绍  10-11
  1.2 北大西洋涛动的研究历史回顾  11-13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6
2. 资料及研究方法介绍  16-20
  2.1 资料介绍  16
  2.2 NAO 事件及NAO 转相事件的定义  16-18
  2.3 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检验方法  18-20
    2.3.1 主要的研究方法  18-19
    2.3.2 主要的检验方法  19-20
3. NAO 转相事件的基本特征  20-35
  3.1 NAO 转相事件的个例分析  20-24
  3.2 NAO 转换事件逐日指数的合成场  24-26
  3.3 NAO 转换事件位势高度场的合成场  26-29
  3.4 NAO 转换事件平均纬向风的合成场  29-33
  3.5 小结与讨论  33-35
4. 两个阶段转相差异的原因探索  35-48
  4.1 谐波振幅的演变特征和区别  35-39
  4.2 谐波空间演变  39-45
  4.3 谐波传播特征  45-47
  4.4 小结与讨论  47-48
5. NAO 位相转变事件与无 NAO 位相转变事件的比较  48-55
  5.1 流场的比较  48-52
  5.2 基本西风的比较  52-54
  5.3 小结与讨论  54-55
6. 总结与展望  55-57
  6.1 全文总结  55-56
  6.2 工作展望  56-57
参考文献  57-61
致谢  61-62
个人简历  62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62

相似论文

  1. 北半球冬季阻塞活动长期变化的研究,P434
  2. 北极涛动/北半球环状模指数异常事件成因的个例分析,P434
  3. 北大西洋涛动与极涡的变化研究,P731.2
  4.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研究,P425.42
  5. 近四十年中国东部春末气候年代际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P467
  6. 欧亚雪盖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关系,P426.635
  7. 冬季北半球中纬度气旋的统计分析,P447
  8. 北半球冬季阻塞环流的气候特征及其与NAO的关系,P434
  9.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对中国春季气候的影响,P461.2
  10. 北半球冬季阻塞活动长期变化的研究,P434
  11.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对1998年夏季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的回报试验研究,P434
  12. 登陆台风水汽输送的诊断研究,P434.5
  13. 北极涛动/北半球环状模指数异常事件成因的个例分析,P434
  14. 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季节转型特征及其与对流层的关系研究,P434
  15. 热带对流层顶层结构及其变化特征,P434
  16. 三种动力框架对全球气候及东亚夏季风模拟的影响探究,P434
  17. IPCC 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模拟的评估及其重建、预估,P434
  18. 深对流对水汽垂直输送的数值模拟,P434.5
  19. 中国西南地区覆冰的大气环流背景研究,P434
  20. 长江中下游持续性降水及其与大气低频活动的关系,P43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动力气象学 > 大气环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