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广元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作 者: 程立雪
导 师: 陈洪德;侯明才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广元地区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采用沉积学、岩石学、层序地层学、测井以及地震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与手段,研究了广元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了沉积特征。对广元工农镇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并建立了区域层序地层格架,进而以三级层序为基础,分析了广元—元坝地区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具体步骤及成果如下:首先在收集众多前人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广元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和大量测井资料的观察、分析、研究,提取出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电测曲线、剖面结构以及粒度特征等沉积相标志,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划分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海相三角洲和有障壁海岸等6个沉积体系,详细描述和综合归纳了各沉积体系及其沉积亚相和微相的特征。并进一步得出了2种相应的沉积模式,须家河组一段至二段主要为海陆过渡相→海相的沉积模式,由海相三角洲、海湾、障壁海岸与浅海组合。须家河组三段至五段总体上发育由盆地边缘冲积扇经河流到三角洲或扇三角洲再到湖泊的沉积模式,随盆地的时空变化而有所变化,可细分为两种沉积模式,即(1)冲积扇→辨状河三角洲→湖泊的模式和(2)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的模式。运用陆相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对研究区须家河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以不整合面为界限确定了层序界面,将广元地区须家河组划分出3个构造层序(TS1、TS2和TS3)和5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和SQ5),SQ1对应TS1,SQ2和SQ3对应TS2,SQ4和SQ5对应TS3。须5段对应的层序SQ5由于龙门山隆升作用所以在广元工农镇地区缺失,深入探讨了层序特征。并建立了广元工农镇—元坝地区的南北向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以Ⅲ级层序为编图单元,根据研究区内重点钻井沉积相的划分,编制了广元—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详细描述了各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20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0-11
  1.2 研究现状  11-17
    1.2.1 沉积体系研究现状  11-12
    1.2.2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12-15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15-17
  1.3 研究思路  17-18
  1.4 研究内容  18-19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19-20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0-26
  2.1 区域地质概况  20
  2.2 区域地层  20-22
  2.3 沉积盆地性质和构造一沉积演化特征  22-26
    2.3.1 沉积盆地性质  22-24
    2.3.2 须家河期川西类前陆盆地构造一沉积演化特征  24-26
第3章 广元工农镇地层发育特征  26-37
  3.1 野外露头剖面分层描述  26-32
  3.2 地层特征与对比  32-37
    (1) 须一段(T3x1)  32-33
    (2) 须二段(T3x2)  33-34
    (3) 须三段(T3x3)  34-35
    (4) 须四段(T3x4)  35-37
第4章 沉积体系分析  37-65
  4.1 沉积相标志  37-46
    4.1.1 岩石颜色  37-38
    4.1.2 岩石结构  38-41
    4.1.3 沉积构造  41-43
    4.1.4 古生物化石  43-44
    4.1.5 测井相标志  44-45
    4.1.6 地震相标志  45
    4.1.7 其他标志  45-46
  4.2 沉积体系划分方案  46
  4.3 沉积体系特征  46-62
    4.3.1 大陆沉积体系组  46-56
      (1) 冲积扇沉积体系  47-50
      (2) 河流沉积体系  50
      (3) 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  50-54
      (4) 湖泊沉积体系  54-56
    4.3.2 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  56-60
      (5) 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  56-60
    4.3.3 海洋沉积体系组  60-62
      (6) 海岸沉积体系  60-62
  4.4 沉积模式及演化  62-65
    4.4.1 海陆过渡三角洲沉积模式  62-63
    4.4.2 陆相的沉积模式  63-65
第5章 层序地层学研究  65-75
  5.1 层序地层分析  65-70
    5.1.1 层序地层分析方法运用  65-66
      (1) 陆相层序地层  65-66
      (2) 海相层序地层  66
    5.1.2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特征  66-70
      (1) 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66-67
      (2) 层序界面特征  67-70
  5.2 层序划分方案  70-71
  5.3 层序特征  71-73
    5.3.1 层序1(SQ1)特征  71
    5.3.2 层序2(SQ2)特征  71-72
    5.3.3 层序3(SQ3)特征  72
    5.3.4 层序4(SQ4)特征  72
    5.3.5 层序5(SQ5)特征  72-73
  5.4 层序格架的建立  73-75
第6章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75-82
  6.1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概述  75
  6.2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方法  75-76
  6.3 广元—元坝地区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76-82
    6.3.1 SQ1 期(T3x1)  76-77
    6.3.2 SQ2 期(T3x2)  77-78
    6.3.3 SQ3 期(T3x3)  78
    6.3.4 SQ4 期(T3x4)  78-79
    6.3.5 SQ5 期(T3x5)  79-82
结论  82-83
致谢  83-84
参考文献  84-8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9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2.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3.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礁滩型储层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P618.13
  4.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5. 元宝山凹陷烃源岩系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分析,P539.2
  6. 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层序、沉积相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618.13
  7. 吉林油田海坨子地区泉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8. 华北东部晚古生代层序古地理研究,P531
  9.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镇北地区延长组长8油组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10. 南华北地区中晚二叠世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研究,P539.2
  11.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露头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2. 西乌旗地区古生代地层格架及油气远景,P618.13
  13. 韦2断块精细油藏描述,P618.13
  14. 姬塬地区长1油藏控制因素研究,P618.13
  15.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研究及有利成藏区带预测,P618.13
  16. 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戴一段沉积相研究及储层评价,P618.13
  17. 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重点层序地层单元岩相古地理分析,P618.13
  18. 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沉积体系研究,P618.13
  19. 环渤海湾地区石炭—二叠纪关键成煤期岩相古地理恢复,P618.11
  20. 塔北隆起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层序发育演化及有利区带预测,P618.13
  21. 牛庄洼陷东斜坡沙四上亚段沉积特征及储层预测,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