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三级跳远跨步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作 者: 李娟娟
导 师: 李建英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三级跳远 跨步跳 起跳 水平速度 垂直速度 摆动腿 起跳腿
分类号: G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5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跨步跳是三级跳远的中间环节,它既继承单足跳的结果,又为跳跃作铺垫。因此,跨步跳的作用至关重要,研究跨步跳的起跳技术对提高三级跳远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选择2005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调查访问法、影片拍摄法、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跨步跳起跳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定性、定量的运动学分析,探讨跨步跳起跳过程中各环节的运动学特征,找到解决三级跳远存在问题的方案,为实现三级跳远跨步跳阶段的最佳组合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与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身体形态指标上存在着平均身高偏低、体重偏轻的特点,且分别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5);克托莱指数低,而且,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反映出我国女子运动员在最大力量素质训练方面的不足。2.我国十运会前8名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特征基本适宜,但年龄段分布不合理,年龄较大者比例过大(37.5%),且占据重要的名次;年龄适中者比例小(37.5%),说明中坚力量不足;年龄较小者比例过小(仅占25%),说明后备力量明显不足的特点。不断挖掘优秀的女子三级跳远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是改善年龄段分布不合理、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手段。3.与世锦赛女子前8名运动员相比,我国女子运动员的跨步跳试跳距离小,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跨步跳距离所占百分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跨步跳起跳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偏低,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5),水平速度损失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运动员的肌肉类型和采用的起跳技术不同,获得的起跳角度和腾起角度就不同,最适宜的起跳角度和腾起角度是与运动员个体的肌肉类型、专项素质相匹配,并能进行有效起跳的角度,训练过程中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式。但针对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腾起角普遍较小的现状来说,主要是因为支撑腿的支撑能力和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较弱而导致。5.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十运会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着地时大腿夹角过大,离地时夹角过小,且差异显著(P<0.05,P<0.05);离地时支撑腿有明显的屈膝蹬伸现象,摆动腿摆速偏低,从而影响支撑腿和摆动腿的快速“剪绞”,降低了水平速度。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强起跳腿积极的“扒地”动作,努力减小着地放腿时的大腿夹角,加强支撑腿的快速蹬伸能力和对摆动腿摆动时机的掌控能力,加大摆动腿的速度和幅度,形成“以摆带蹬,以摆促蹬”。6.加强腰腹肌和髋关节肌肉群的力量素质训练,将平时训练的重点放在各种跳跃,特别是多级跳的身体平衡能力上,掌握两脚落地时机、位置以及增强支撑能力,保证再跳跃的身体平衡和顺利完成落地动作。增强对最大力量训练的认识,以最大力量训练为基础,以快速力量训练为中心,将力量练习和长跳类练习相结合,实现负荷大小和练习手段的融合,形成有利于专项发展的力量素质。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1 女子三级跳远的发展概况 11-18 1.1 世界女子三级跳远的发展概况 11-14 1.2 中国女子三级跳远的发展概况 14-18 2 文献综述 18-29 2.1 三级跳远的技术演变过程 18-20 2.2 三级跳远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权重分析 20-21 2.3 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结构特征 21-24 2.4 三级跳远的训练负荷特征 24-26 2.5 选题依据 26-29 3 研究对象 29-31 3.1 研究对象的年龄特征 30 3.2 研究对象的跨步跳距离特征 30-31 4 研究方法 31-32 4.1 文献资料调查法 31 4.2 调查访问法 31 4.3 影片拍摄法 31-32 4.4 图像解析法 32 4.5 数理统计法 32 5 有关运动学名词解释 32-33 6 结果与分析 33-48 6.1 身体形态指标的特征 33-35 6.2 跨步跳起跳阶段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的特征 35-38 6.3 跨步跳起跳阶段各角量的特征 38-44 6.4 跨步跳起跳阶段重心高度的特征 44-45 6.5 跨步跳起跳阶段起跳时间的特征 45-46 6.6 跨步跳起跳阶段摆动腿摆速的特征 46-48 7 结论与建议 48-50 参考文献 50-55 个人简历 55-56 发表论文 56
|
相似论文
-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3.4
- 对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前八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情况与技术的比较分析,G823.4
- 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运动学特征的研究,G823.3
- 跳高斜板起跳练习的肌肉用力特征研究,G823.1
- 跳远起跳对膝关节损伤的数值模拟研究,R87
- 高校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G823.3
- 辽宁省优秀少年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G823.3
- 背越式跳高摆动腿支撑与摆动的生物力学研究,G823.1
- 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跳跃阶段起跳运动学特征的研究,G804.62
- 排球跳发球、后排扣球、前排扣球助跑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G842
- 在前交叉韧带易伤动作中下肢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G804.6
-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3.2
- 中国、加拿大高校高水平速度滑冰运动员培养模式比较研究,G862
- 对河北省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特点变化的研究,G823.4
- 我国优秀男子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的运动学指标的比较研究,G823.3
- 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速度研究,G823.4
- 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水平速度利用率对起跳速度的影响,G823.3
- 湖南省优秀田径跳跃运动员特点及成才因素分析,G823.3
- 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水平的若干因素分析与研究,G823.4
- 国家集训队三级跳远运动员备战2008年奥运会训练负荷分析,G823
-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第一、二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G823.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田径运动 > 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