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政府控制与四川农会组织的发展—1927-1949年

作 者: 程秀梅
导 师: 李德英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政府控制 四川农会 发展不平衡 促进作用
分类号: K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会组织最早在中国出现是在清朝末年,当时面对西方侵略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危机及西方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人士纷纷提出在中国建立农会组织以发展农业。在这一背景下,清政府颁布《农会简明章程》,要求各地组建农务会,为农会组织的出现提供了法律依据,农会组织得以在中国出现。四川也遵照政府的训令,在一些地方建立了农务分会。但是,这时的农会主要是政府发展农业的咨询性机构,活动并不多。大革命时期,广东政府积极支持农会发展,颁布了《农民协会章程》。在国共两党的支持下,农会组织有了迅猛发展,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农会的性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变成了以阶级斗争为主要目标的政治性组织。但这一时期农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等省份,四川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县乡农会组织,但是远远没有普及,也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这种农会组织的发展陷入低潮。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为了与共产党争夺民心,也为了控制民众,虽然大肆屠杀共产党和农会中革命群众,但没有取消农会组织,而是要求各地改组和组建农会组织,同时颁布了一系列农会法令。如《农民协会组织条例》、《农会法》、《农会法施行法》等。这些法令规定了农会组织的改组步骤、农会的会员资格、机构设置、活动经费、活动范围及事业、解散程序、督导部门等。政府颁布的这些法令是想通过控制农会的建立和发展达到控制乡村民众的目的。政府法令在促进国统区农会组织的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农会的性质,使农会变成了兼具协助发展农业和辅助政府控制基层的双重职能的组织。从1927到1949年,国民党统治区的农会组织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1928年《农民协会组织条例》和1930年《农会法》为标志的重建阶段(1927-1937年),和以1938年《各级农会调整办法》为标志的整顿阶段(1938-1949年)。在第一阶段,各地纷纷依照法令,建立和改组农会组织。但是限于经费缺乏等原因,农会组织多数有名无实,活动不多,处于瘫痪状态。四川这时由于处于军阀混战状态中,农会发展更显薄弱。1938年以后,随着东部各省的沦陷,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四川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大量农业人士尤其是一些在东部各省如安徽乌江举办过农会组织的人员也来到四川。国民政府为了发展农业,更为了控制民众,多次下令给四川政府要求四川各县乡组建农会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农林部、社会部还多次补助农会经费,并派员指导农会事业。农林部还设立了农林部四川农业推广繁殖站指导农会事业。这一时期是农会组织尤其是四川农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会组织虽然受到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因素的限制,但还是积极开展活动,如设置合作及示范农场、推广繁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组织生产贷款、协助推进农村合作事业、推进公共造产、举办农业技术讲习所、开展民众教育、设立福利社、进行抗战宣传等,这些活动涉及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促进了四川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农会事业的开展也有助于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通过对1927-1949年农会在国统区发展情况的探视,我们了解到,这一时期的中国,并非只存在共产党在苏区和根据地创办的以“打土豪分田地”为活动内容的农民协会组织。在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基于统治需要,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控制农会组织,并积极支持农会组织的发展。四川农会就是在这一机遇下获得了发展的春天。但是,我们在看到四川农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四川农会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成都市周边的温江、华阳、成都县、新都等地方由于得到政府较多的关注,农会活动较多,组织也较为健全。但是,他们虽然得到政府更多的关注,依然存在着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而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农会组织并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即使建立,活动也很少,组织也不健全,可以说有名无实,陷于瘫痪状态。而且,农会提倡者—国民政府的阶级本性也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农会组织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农民组织,这就决定了农会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8
绪论  8-16
第一章 历史回顾——农会组织在中国的兴起  16-27
  第一节 政府颁布《简明章程》前的社会舆论  16-20
  第二节 政府的农会立法及试图控制农会的尝试  20-25
  第三节 农务会的兴办概况  25-27
第二章 民国时期政府的农会立法及对农会的控制与管理  27-51
  第一节 民国初年至大革命时期政府对农会的立法与管理  27-33
  第二节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政府对农会的管理与控制  33-51
第三章 民国时期政府对农会的指导及四川农会发展概况  51-86
  第一节 政府对农会组织机构的具体管理与指导  51-62
  第二节 政府对农会管理的范围  62-72
  第三节 政府指导下四川农会的发展概况  72-86
第四章 政府指导下四川农会的活动及其影响  86-113
  第一节 经济方面  86-104
  第二节 教育  104-109
  第三节 社会生活  109-113
第五章 结语  113-120
  一、四川农会在民国时期的发展  113-115
  二、四川农会未能真正发展的原因  115-120
参考文献  120-127
科研成果  127-129
后记  129

相似论文

  1. 都市类报纸评论周刊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分析,G212
  2. 网络技术对我国民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621
  3. 海藻浸提液对蔬菜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S917.3
  4. 对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品牌保护及其对我国体育产业促进的研究,G80-05
  5.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F323.3
  6. 政府管制、股权结构与外部审计需求,F239.4
  7. 鑫盛房地产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F293.3
  8. 政府控制、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F276.6
  9. 唐山市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F127
  10. 论宋代陶瓷的禅宗美学境界,J527
  11. 治理环境、政府控制和高质量审计需求,F239.22
  12. 西北地区城乡差距与政府控制,D625
  13. 中小型货代企业的组织再造,F259.23
  14. 氧化物掺杂SO_4~(2-)/SnO_2固体超强酸上的酯化和酯交换反应研究,TE667
  15. 桑树/大豆间作的种间关系及其土壤磷酸酶变化,S888
  16. 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的国有企业问题研究,D922.2;F812.45
  17. 政府控制、机构投资者与财务重述,F832.51
  18. 对外开放对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F224
  19. B集团福州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F426.4
  20. 集团控制、治理环境与企业价值,F224
  21. WO_3/ZrO_2型固体超强酸的研究,O643.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