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物权请求权

作 者: 王小兵
导 师: 汪渊智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民商法
关键词: 物权请求权 救济权 独立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制度 物权法
分类号: D92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物权请求权,为大陆法系所特有,对物权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物权请求权并非一个立法用语,它作为一般性概念被使用,是学者们对于民法典上各种具体的物权请求权样态的归纳总结。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各个国家制定物权法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的写作,来源于对民法权利保护体系的兴趣及对《物权法》中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关注。力求采用历史的、逻辑的方法,价值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及经验实证分析方法,从发展的、社会的角度对物权请求权进行全方位考察,掌握物权请求权的发展脉络,理清物权请求权的理论之争,探讨物权请求权在各国的立法特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资料和佐证。本文由七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重要意义及其写作目的、写作方法,对自己的研究作前提性说明,指出物权请求权制度的研究对我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章:回顾历史。物权请求权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大致经历了形成、确立和发展三个阶段,大陆法系各国普遍确立了物权请求权制度,确立时间不同且各有特色。第二章:阐述理论。对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的把握很重要,关系到物权请求权在民法中的地位及立法定位,具体考察物权请求权的名称、定义、特征、类型、性质、行使及时效。第三章:分析功能。物权请求权是对物权支配性的最充分的救济,进一步区分了物权请求权和各种债权请求权在物权保护中的不同作用,论证物权请求权的优越性及其独立存在的价值。第四章:解析条文。考察物权请求权制度在大陆法系各国的立法内容、立法模式及立法特点,比较大陆法之物权请求权与英美法对财产的保护方式之异同,各国立法各有其成功经验与不足,对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的确立很有启发意义。第五章:评析法律。对我国的物权请求权制度进行理性思考:其一,检讨《民法通则》,考察相关立法之局限性:其二,寻找规律,考察我国确立物权请求权制度之必要性;其三,明确我国的物权请求权立法应该是对大陆法与英美法相关规定的借鉴与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其四,法律评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之物权请求权制度的立法不足,指出因其规定之原则性很强,会给司法适用造成一定困惑及困难,相应的司法解释非常重要,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立法的建议。结论部分。总结整篇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物权请求权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律发达的产物,为大陆法系各国普遍接受,值得我国借鉴;物权请求权是基于物权而产生的救济性质的独立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为物权提供最直接最强有力的救济,其自身优越性是侵权请求权无法比拟的,不能以侵权行为制度代替物权请求权制度;大陆法系之物权请求权制度和英美法之财产保护制度各有特点,它们对立法模式的选择决定于不同的立法环境;我国借鉴外国法律确立的物权请求权制度,从立法模式、立法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与创新,但在章节名称、请求权类型、行使费用、诉讼时效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立法不足及立法空白,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1
引言  11-13
一、物权请求权的历史沿革  13-18
  (一) 物权请求权的形成阶段  13-14
  (二) 物权请求权的确立阶段  14-15
  (三) 物权请求权的发展阶段  15-18
二、物权请求权的一般理论  18-28
  (一) 物权请求权的概念及性质  18-23
  (二) 物权请求权的类型  23-24
  (三) 物权请求权的行使  24-25
  (四) 物权请求权与消灭时效  25-27
  (五) 物权请求权的扩张与限制  27-28
三、物权请求权的功能  28-33
  (一) 物权请求权的救济功能  28
  (二) 物权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功能之比较  28-32
  (三) 物权请求权功能之不可替代性  32-33
四、物权请求权立法模式之比较  33-38
  (一) 物权请求权在大陆法系国家(地区)主要规定  33-36
  (二) 物权请求权在大陆法系各国(地区)的立法模式及特点  36-37
  (三) 大陆法之物权请求权与英美法财产保护方式的差异  37-38
五、对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之评析  38-47
  (一) 我国《民法通则》相关规定及其局限性  38-39
  (二) 我国《物权法》确立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必要性  39-40
  (三) 我国《物权法》之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借鉴与创新  40-42
  (四) 我国《物权法》中物权请求权制度之立法不足  42-4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1
附录  51-52
致谢  52-53
个人简况  53-54

相似论文

  1. 我国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保险赔付争议法律问题研究,D922.284
  2. 论我国不动产异议登记制度,D923.2
  3. 小区车位归属法律问题研究,D923.2
  4. 论占有的保护,D923.2
  5. 权利质权公示制度研究,D923.2
  6. 辅助参加制度研究,D925.1
  7. 对构建我国登记公信力制度的探讨,D923.2
  8. 论住宅小区车库的产权归属,D923.2
  9. 论占有的民法保护,D923.2
  10. 动产抵押制度解决中国农村融资难,D923
  11. 浮动抵押权研究,D923
  12. 物权法上的商事留置权解析,D923.2
  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及其法律规制研究,F321.1
  14. 农地使用权试点问题的研究,D922.32
  15. 论私有财产权的刑法保障—《物权法》推进制度研究,D923.2;D924
  16. 我国不动产物权预告登记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923.2
  17. 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923.2
  18. 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分析,D923.2
  19. 居住权制度研究,D923.2
  20. 论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D923.2
  21. 小区地下停车场权属研究,D923.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物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