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金庸小说接受史研究

作 者: 何菲
导 师: 李益荪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金庸小说接受史研究 效果史 阐释史 影响史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2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金庸小说迷有无数,而金庸小说给文学界、文化界、甚至历史界、社会界带来的谜也是无数的。金庸小说不但使得武侠小说登上大雅之堂,并且使得通俗小说的地位也大大地提高了,它雅俗共赏,建立了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之间的沟通桥梁,不仅是通俗文学接受史的一大奇迹,也是整个文学接受史上的一大奇迹。它使得通俗文学更加明白读者这个创作的第二作者的地位重要性,同时也使得严肃文学不得不反思自己在读者方面的缺陷。自金庸小说产生以来,无论是金庸小说自身价值通过港台大陆学者深入研究而得到的逐步呈现,还是金庸小说研究在“世纪末”及世纪之交所经历和折射的文化变迁,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金庸小说接受总的历史进程从最开始的人们争相传阅到后来的专家学者注意再到重视并研究评论它,金庸小说在这个接受历程中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这期间包括几次研究高潮,以及引发的强烈文坛论争,都是相当典型而且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发展史中,毫无疑问地,金庸是首屈一指的重要作家,其小说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虽说倪匡称其小说“古今中外,空前绝后”未免有夸大之嫌,但是在金庸之前,的确找不出任何一位武侠小说作家和作品,曾经拥有过如此盛况不歇的赞许及实质上雅俗共赏的创作水准。那么金庸小说是否已经终结了武侠小说呢?学术界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武侠小说到底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有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法?以及大陆新武侠小说家们的亲自实践成果如何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总之,金庸热已经成为一种“奇异的、令人注目的阅读现象”,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它的这种“奇特的阅读现象”特别对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美学来说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本论文主要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运用其宏观接受理论即文学接受史研究的理论方法来考察金庸小说。“金庸小说接受史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其一,文献学意义上接受史料的系统整理;其二,批评学意义上接受历程的现代理论阐释。那么,金庸小说接受史研究的思路和具体操作从哪些方面展开呢?一般说,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可区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作为普通读者的纯审美的阅读欣赏:作为评论者的理性的阐释研究;作为创作者的接受影响和摹仿借用。与此相联系,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展开金庸小说的接受史研究:以普通读者为主体的效果史研究;以批评家为主体的阐释史研究;以小说创作者为主体的影响史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7
引言  7-8
第一章 接受理论简介  8-20
  第一节 接受美学简介  8-10
  第二节 关于接受史研究的说明  10-13
  第三节 接受史研究与金庸小说  13-17
  第四节 接受史研究对金庸小说研究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17-20
第二章 金庸小说的效果史研究  20-39
  第一节 效果史理论简介及金庸小说接受背景及文类分析  20-31
  第二节 金庸小说在边写作边发表过程中的效果史  31-34
  第三节 金庸小说出版成书后的效果史  34-36
  第四节 读者谈论金庸小说的效果史  36-39
第三章 金庸小说的阐释史(主要是大陆)研究  39-92
  第一节 阐释史理论简介  39-48
  第二节 港台的金庸小说阐释史研究  48-52
  第三节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52-58
  第四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58-70
  第五节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70-92
第四章 金庸小说影响史研究兼论金庸小说何处去  92-110
  第一节 影响史理论简介  92-93
  第二节 对温瑞安的影响  93-95
  第三节 对黄易的影响  95-97
  第四节 对二十一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影响  97-100
  第五节 对游戏软件脚本、电影电视剧本的影响  100-104
  第六节 对出版界的影响  104-110
结语 影响史小结兼论中国小说何处去  110-116
参考文献  116-122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122-124
致谢  124

相似论文

  1. 阮籍《咏怀诗》研究,I207.22
  2. 论杨万里及其作品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I207.22
  3. 沈从文接受史研究(1925年—1949年),I206.6
  4. 论《史记》在宋代的接受,I209.4
  5. 越界与想象,I046
  6. 晚清洋泾浜英语及其影响史,H310.1
  7. 《乐府补题》接受史研究,I207.23
  8. 阮藉《咏怀诗》阐释史中的诗学问题,I207.22
  9. 东方的歌德,I516
  10. 女人与城市二重奏,I207.42
  11.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中国现代海派文学特征,I207.42
  12. 矗立的“象”—萧红、张爱玲小说意象比较研究,I207.42
  13. 达·阿尤尔扎纳小说研究,I207.42
  14.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I207.42
  15. 张恨水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I207.42
  16. 日常与传奇,I207.42
  17. 论刘醒龙小说中的人文关怀,I207.42
  18. 路遥小说的平民意识,I207.42
  19. 网络文学的产业链分析及其发展趋向,I207.42
  20. 青蛇论,I207.42
  21. 晚清狭邪小说的上海书写与想象,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