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允价值对金融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含量的影响

作 者: 张慧
导 师: 曾道荣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金融类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含量
分类号: F2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0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正式的计量属性引入会计准则是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的新准则的一个亮点。由于公允价值具有比历史成本更高的相关性,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下编制的财务报告应该更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24号《套期保值》和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是与金融业关系密切的,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在金融类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较其他行业更大。公允价值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外国学者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开始较早,并且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而我国的公允价值使用时间较短,相关研究也较少,特别是在实证领域。随着新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应该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相关规范和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新准则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含量进行考察,以期为优化公允价值的运用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公允价值和会计信息含量的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意图,再通过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的定量研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回归结果后进行定性分析,总结全文,并提出本文的观点和建议。本文共包括五章内容。在第一章中,本文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框架,文章特点、贡献和局限性。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间合作不断加强、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这样的背景下,公允价值被正式引入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而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重大隐患。我们在实际应用公允价值的过程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不利结果是本文的写作意图。在样本时间和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具有特殊性以及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对Ohlson模型、Easton和Harris的报酬模型进行调整是本文的特点所在。但是我国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在数量上仍然较少,使样本数据受到限制。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部分。在理论基础部分首先具体介绍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含量的相关理论,并阐明二者的关系,然后介绍了公允价值准则的发展变化,为本文的实证部分做好理论铺垫。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影响的研究成果,列举出了国内外学者在规范领域和实证领域以及在这些领域的不同方向中所作出的一系列理论贡献,、它们都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引用与历史成本计量方法相比具有更多的信息含量,即增量信息含量。虽然我国相关研究成果也很多,但主要是规范研究,在实证领域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公允价值影响最大的是金融类上市公司,而我国学者多以整个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或者单纯的上市银行作为研究主体,没有考虑到对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影响,因此要在实证研究中加入这些主体。另外新准则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较短,以往学者在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主要使用新准则实施之前的样本数据,或者专门研究新旧准则交替前后的会计信息含量的差异,而针对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相关成果较少。因此本文研究的是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金融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含量的影响。第三章开始进入本文的主体部分,即实证部分。本文以2006-2008年的A股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样本公司在此期间公布的年报数据,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后,得到25家样本公司,共75组数据。运用经过修正后的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围绕公允价值对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将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分解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和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的股东权益两部分。将净利润分解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外的净利润两部分。使用经过调整后的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分别研究各部分对股价的价值相关性。因此本文的公允价值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额,这部分内容是由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构成。另一部分是计入“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它是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第四章是根据第三章的研究设计进行的实证检验,分别对五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在价格模型中,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对股价的价值相关性不显著,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股价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也就是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股价的影响远大于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公允价值变动对股价的影响。另外,经过公允价值调整的净资产比未经公允价值调整的净资产具有更高的显著性,这也说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净资产的调整提高了净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第二,在收益模型中,每股净利润、每股净利润年度变化额对股票收益率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会计收益越大,股票收益率越高。会计收益的年度正向变化额越大,股票收益率也越高。但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每股公允价值变动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每股公允价值变化额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都不显著。第三,在收益模型中的净利润与股价的相关性比在价格模型下有所提高,公允价值调整前的净利润和净利润年度变化额与股价的除数对股票收益率均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而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与股价的相关性比在价格模型下有所降低。综合来看,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公允价值对股票价格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公允价值计价可以提高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含量。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相关法规制度提出有意义的政策建议。提出要建立健全活跃的市场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公允价值准则及其计量方法,加强监管,防止利润操纵现象。本文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更加切合实际和更加广泛。在时间上,运用新会计准则的数据来对公允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在空间上,研究对象包括了银行类上市公司和非银行金融类上市公司,涵盖的范围更加全面,能够反映出金融业公允价值的整体运用情况;第二,本文的模型是对Ohlson剩余收益模型、Easton和Harris的报酬模型的个性化调整,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公允价值可以提高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含量。这个信息含量主要来自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因为检验结果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对股价具有显著价值相关性,而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允价值对股价没有显著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和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对股票收益率均没有显著影响。由于新准则在我国使用的时间较短,并且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很有限,因此可以选取的数据在年数和个体上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个是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另外,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十分成熟和完善,没有完全达到有效市场的要求,因此文章的结论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的效果。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随着新准则使用年数的增加,金融类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相关实证研究会越来越多,研究结论也会越来越具有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Abstract  8-15
1 绪论  15-2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17
  1.2 研究方法和框架  17-19
    1.2.1 研究方法  17
    1.2.2 研究框架  17-19
  1.3 研究的主要特点、贡献和局限性  19-21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41
  2.1 公允价值的涵义  21-25
    2.1.1 国外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21-22
    2.1.2 国内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22
    2.1.3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22-25
  2.2 会计信息含量和公允价值  25-32
    2.2.1 会计信息含量理论  25-29
    2.2.2 会计信息含量研究相关文献回顾  29-32
    2.2.3 会计信息含量和公允价值的关系  32
  2.3 公允价值准则的发展变化  32-34
    2.3.1 国外的发展状况  32-34
    2.3.2 国内的发展状况  34
  2.4 国外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综述  34-37
    2.4.1 规范研究  34-35
    2.4.2 实证研究  35-37
  2.5 国内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的文献综述  37-40
    2.5.1 规范研究  37-38
    2.5.2 实证研究  38-40
  2.6 述评及问题提出  40-41
3 研究设计  41-52
  3.1 研究假设  41-43
  3.2 变量说明  43-44
  3.3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4-46
    3.3.1 数据来源  44
    3.3.2 样本选取  44-46
  3.4 模型设计  46-52
    3.4.1 价格模型  48-50
    3.4.2 收益模型  50-52
4 实证分析  52-64
  4.1 描述性统计  52-54
    4.1.1 被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  52-53
    4.1.2 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  53-54
  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54-56
  4.3 实证结果分析  56-64
    4.3.1 价格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56-60
    4.3.2 收益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60-64
5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64-68
  5.1 研究结论  64-65
  5.2 政策建议  65-67
  5.3 未来研究趋势  67-68
参考文献  68-71
附录  71-72
后记  72-73
致谢  73-74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4-75

相似论文

  1.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变革的研究,F233
  2.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3.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研究,F233
  4. 关于资产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差异及协调问题研究,F233
  5. 基于博弈分析视角的金融资产分类问题研究,F233
  6.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F275
  7. 公允价值对金融企业财务信息影响研究,F233
  8.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公允价值评估问题分析,F233
  9.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研究,F233
  10. 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F233
  11.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F233
  12. 研发费用资本化披露动机及其会计信息含量研究,F233
  13. 深圳多层次股票市场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相关性比较研究,F233
  14. 公允价值运用的国际比较研究,F233
  15. 会计制度的制度关联结构研究,F233
  16.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发展及应用研究,F275
  17. 农业企业生物资产核算研究,F233
  18. 金融资产分类研究,F233
  19.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的研究,F233
  20. 上市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F233
  21. 经济危机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F233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财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