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香蕉枯萎病菌FPD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防菌分离、筛选
作 者: 唐复润
导 师: 黄俊生
学 校: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尖镰孢古巴专化型 致病基因FPD1表达 生防放线菌
分类号: S436.6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96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系统性维管束病害,分布于世界各地,能对香蕉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其病原菌为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bense (E.F.Smith) snyder et Hansen],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痊菌目、镰刀菌属。本研究以香蕉枯萎病原菌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4号为材料,通过对尖镰孢番茄专化型致病相关基因FPD1的分析,运用同源基因克隆方法,分别从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4号克隆了致病相关基因FPD1:生理小种1号FPD1基因全长989 bp,含有一个内含子,为47 bp,编码序列长度为942 bp;生理小种4号FPD1基因全长1013 bp,含有一个内含子,为47 bp,编码序列长度为966 bp。运用DNAStar5.0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比对,4号生理小种比1号生理小种多24bp核苷酸,有31个核苷酸位点不同,同源性为99.3%。对生理小种4号FPD1片段,共615 bp,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将表达表达载体pET-32a-FPD1转化表达宿主菌BL21(DE3),宿主菌经IPTG诱导,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在46KD左右的位置检测到了特异的蛋白质条带,结果表明构建的FPD1片段得到原核表达,将表达的FPD1融合蛋白切胶回收,研磨成粉后加入等体积的福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制备成抗原。免疫家兔四次后,采血收集抗血清,制备了兔抗FPD1多克隆抗体,经过ELISA检测,抗血清的效价达1:10000。本研究还利用改良高氏培养基,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放线菌,命名为:JFA-001。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4号病原真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结果表明:JFA-001菌株同Streptomyce albogriseus的16S rDNA扩增序列同源性达99.7%。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9 1 前言 9-21 1.1 香蕉枯萎病研究概况 9-16 1.1.1 香蕉概况 9-10 1.1.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 10-12 1.1.2.1 病原菌特征 10-11 1.1.2.2 病原菌的侵染和发病 11 1.1.2.3 病害症状 11-12 1.1.2.4 生理小种 12 1.1.3 香蕉枯萎病营养亲和群 12-13 1.1.4 香蕉枯萎病菌 DNA 多态性 13-14 1.1.4.1 尖孢镰菌遗传多态性分析技术 13 1.1.4.2 DNA 多态性与病菌 VCG 的关系 13-14 1.1.5 香蕉枯萎病害防治 14-15 1.1.5.1 抗病育种 14 1.1.5.2 生物防治 14-15 1.1.5.3 药剂防治 15 1.1.6 病原菌的检测技术 15-16 1.1.6.1 致病性测定 15 1.1.6.2 PCR 检测 15-16 1.2 病原菌侵染机制 16-17 1.3 植物病原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7-19 1.3.1 植物病原菌基因克隆常用的方法 17-18 1.3.1.1 差异杂交克隆法 17 1.3.1.2 功能互补克隆法 17 1.3.1.3 根据蛋白质克隆基因法 17 1.3.1.4 染色体步查克隆法(chromosome walking) 17-18 1.3.1.5 转座子标签法 18 1.3.2 枯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 18-19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21 2 材料与方法 21-40 2.1 试验材料 21-23 2.1.1 病原菌 21 2.1.2 主要培养基 21 2.1.3 主要试剂、酶和缓冲液 21-22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2.1.5 引物合成与 DNA 测序 22 2.1.6 聚丙烯酰胺储液 22 2.1.7 1.0 M Tris-Cl (pH 6.8) 22 2.1.8 1.5 M Tris-Cl (pH 8.8) 22-23 2.1.9 2×凝胶加样缓冲液的配制 23 2.1.10 5×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的配制 23 2.1.11 考马斯亮蓝 R-250 染色液 23 2.1.12 考马斯亮蓝脱色液 23 2.2 实验方法 23-40 2.2.1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 DNA 的提取 23-24 2.2.2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总 RNA 的提取 24-25 2.2.3 FPD1 基因的克隆 25-31 2.2.3.1 引物设计与合成 25 2.2.3.2 cDNA 的合成 25-26 2.2.3.3 基因组 DNA 的 PCR 扩增 26 2.2.3.4 cDNA 的 RT-PCR 扩增 26-27 2.2.3.5 PCR 产物的回收 27 2.2.3.6 宿主菌 E.coli XL1 感受态的制备 27-28 2.2.3.7 回收产物的连接与转化 28-31 2.2.3.7.1 连接 28-29 2.2.3.7.2 转化 29 2.2.3.7.3 质粒 DNA 的提取及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29-31 2.2.3.7.3.1 碱裂解法少量提取质粒 29-30 2.2.3.7.3.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30-31 2.2.3.7.4 DNA 序列测定和分析 31 2.2.4 FPD1 片段的原核表达 31-36 2.2.4.1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1-33 2.2.4.1.1 表达载体线性化 31-32 2.2.4.1.2 FPD1 片段 PCR 扩增 32 2.2.4.1.3 FPD1 片断的制备 32-33 2.2.4.2 FPD1 片段与线性化载体pET32a 的连接 33 2.2.4.3 连接产物的转化 33 2.2.4.3.1 感受态 E.coli XL1 的制备 33 2.2.4.3.2 转化 33 2.2.4.4 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33-34 2.2.4.4.1 碱裂解法少量提取质粒 33 2.2.4.4.2 重组子酶切鉴定 33-34 2.2.4.5 pET-32a-FPD1 转化宿主菌 BL21(DE3) 34-36 2.2.4.5.1 质粒鉴定 34 2.2.4.5.2 诱导表达与检测 34-36 2.2.4.5.2.1 表达产物的制备 34-35 2.2.4.5.2.2 表达产物的 SDS-PAGE 电泳 35 2.2.4.5.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35 2.2.4.5.2.4 上样与电泳 35-36 2.2.4.5.2.5 染色与脱色 36 2.2.5 抗血清的制备与效价测定 36-38 2.2.5.1 抗原的制备 36 2.2.5.2 免疫程序 36-37 2.2.5.3 血液处理及保存 37 2.2.5.4 抗血清效价测定 37-38 2.2.6 放线菌的分离鉴定 38-40 2.2.6.1 土壤采集 38 2.2.6.2 放线菌的分离 38 2.2.6.3 抗菌活性测定 38 2.2.6.4 形态观察 38-39 2.2.6.5 16S rDNA 的 PCR 扩增和序列分析 39 2.2.6.6 系统发育分析 39-40 3 结果与分析 40-55 3.1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总 DNA 的提取 40 3.2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 RNA 的提取 40-41 3.3 FPD1 基因的基因组 DNA 和cDNA 的 PCR 扩增 41 3.4 pMD18-T-FPD1F1 和pMD18-T-FPD1F4 鉴定 41-42 3.5 序列分析比对 42-49 3.5.1 生理小种1 号 FPD1 基因序列分析 42-44 3.5.2 生理小种4 号 FPD1 基因序列分析 44-46 3.5.3 同源性分析 46-49 3.6 FPD1 片段 PCR 扩增 49 3.7 表达载体的构建 49-50 3.8 工程菌株 BL21(DE3)/pET-32a-FPD1 的鉴定 50-51 3.9 目的片段的诱导表达 51-52 3.10 抗血清制备及效价测定 52-53 3.10.1 抗血清制备 52 3.10.2 抗血清效价测定 52-53 3.11 放线菌 JFA-001 抗菌活性 53 3.12 放线菌 JFA-001 菌株形态特征 53-54 3.13 16S rDNA 的序列分析 54-55 4 讨论 55-58 4.1 FPD1 基因克隆 55 4.2 FPD1 片段的表达 55-56 4.3 制备多克隆抗体 56 4.4 生防放线菌筛选 56-58 5 结论 58-59 参考文献 59-66 致谢 66
|
相似论文
- 防治土传香蕉枯萎病微生物有机肥研制与生物效应研究,S436.68
- 杀菌剂和化肥对3株生防菌防病、促生作用的影响,S476.9
- 壳聚糖降解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S436.68
- 生防放线菌153菌剂的研制,S482.2
- 香蕉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检测技术,S436.68
- 韭菜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S436.68
- 生防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S476
- 6株生防放线菌的生物学习性及防病抑菌作用研究,S476.1
- 香蕉内生菌群落结构多态性及其枯萎病生防菌筛选,S436.68
- 豆粕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初步研究,S436.68
- 抗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的枯草芽胞杆菌R31的发酵条件优化,S476
- 原生质体融合提高放线菌对枯、黄萎病的防治作用,S476~.9
- 香蕉(Musa spp.)MeSGT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S668.1
- 原生质体融合提高植物内生放线菌抗菌活性,S476
- 原生质体融合改良几株生防放线菌,S476
- 香蕉内表生木霉的分布、种群结构及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作用研究,S436.68
-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利用研究,S436.68
- 香蕉枯萎病在福建省的风险分析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S436.68
- 香蕉根际及内生真菌和放线菌与香蕉病害的相关性,S436.68
- 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LX1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蛋白的分离纯化与该基因的克隆,S436.68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多年生草本果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