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壮族末伦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研究
作 者: 李萍
导 师: 何颖
学 校: 广西师范学院
专 业: 民俗学
关键词: 末伦文化 靖西 壮族 产业开发 文化保护
分类号: G1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43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末伦文化是广西一种尚待研究与开发的民族个性鲜明的壮族地方活态文化,主要分布在以全国壮族人口聚居最密集的县份——靖西县为中心的广西西南边境局部地区,她起源于壮族原生态宗教文化,以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曲艺之一“末伦”为载体,以壮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生活为基本内容,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社会功能,极具传承与开发的价值。末伦文化起源于何时,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已难以考证,但从相关的资料记载判断和现今的考察情况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将末伦文化的历史追溯到明清时期。末伦文化从其产生之日起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兴衰发展的演变过程:巫文化的孕育、土司制度的催化和艺术天赋的造就,使其成为了壮族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瑰宝;但是,步入20世纪七、八年代之后,受自身发展内在因素的影响以及历史、时代和环境等外在条件的制约,末伦文化开始呈现出衰落的迹象,而今,其传承者势单力薄,受众形单影只。开发末伦文化产业意义重大,既有利于实现末伦文化的保护传承,又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促进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当前,民族文化产业正成为投资西部的热点,靖西的壮族文化也日趋倍受社会关注,再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和“右三角”特色经济区的构建,时代潮流和社会情势为末伦文化产业开发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与此同时,末伦文化的文化特性和生存环境也为其产业开发铸造了深厚的潜力。我们可通过可实施“一二三四五”方案对末伦文化产业进行规划与运作,即:“一条发展路线”(以旅游业为产业开发载体),“二大发展战略”(1.举办标志性节庆,实施系列化运作,2.举办标志性会展,实施日常化运作),“三项运作策略”(1.节庆会展品牌化运作策略,2.逐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3.建立财务责任制运作机制),“四大开发原则”(1.发挥优势与吸收引进相结合,2.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3.奇异性与熟悉性相结合,4.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结合)和“五项基础工作”(1.培养末伦文化传人,2.搜集传统末伦曲目,3.编创末伦新曲目和末伦剧,4.建立末伦文化知识体系,5.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相结合的产业开发方案,以此将末伦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英文摘要 4-11 绪论 11-14 第一章 末伦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流变 14-31 第一节 兴起:由巫婆唱调到倍受民众推崇的文化 14-22 一“萌芽”:盛行的巫风是肥沃的土壤 15-17 二“成长”:土司制度起了催化作用 17-19 三“繁荣”:艺术天赋成就了文化盛景 19-22 第二节 衰落:现代技术文明和传统文化碰撞下的尴尬处境 22-31 一 衰落的表现 23-27 1 传承者:势单力薄 23-26 2 受众:形单影只 26-27 二 原因试析 27-31 1 末伦内在因素的束缚 27-28 2 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 28 3 特殊历史文化背景的制约 28-29 4 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错误定位 29 5 对原始宗教问题的片面认识 29-30 6 对文化保护的“静态”做法 30-31 第二章 末伦文化的价值与特色 31-57 第一节 深厚的文化底蕴 31-45 一 反映壮族的历史文化 31-39 1 揭示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 32-33 2 讲述真挚感人的传统爱情 33-34 3 反映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 34-36 4 体现当地的风俗风物 36-37 5 歌颂民族英雄及其英勇事迹 37-38 6 展示社会主义新气象和新面貌 38-39 二 彰显壮族的审美意识 39-41 1 个性鲜明:方刚文化审美意识支配下的文化自保 39-40 2 交流融合:圆柔文化审美意识作用下的文化重构 40-41 三 影响壮族的民间戏剧 41-45 1 末伦是南路壮剧的重要根基 42-44 2 末伦是末伦剧的源头活水 44-45 第二节 独特的艺术魅力 45-57 一 丰富的句式结构 46-49 1 多彩的句式 46-47 2 多样的结构 47-49 二 巧妙的押韵规律 49-53 1 以腰脚连环韵为主 49-52 2 以尾(脚)韵为辅 52-53 三 精彩的语言运用 53-56 1 比喻:化平淡抽象为生动具体 53-54 2 夸张:引发联想,增强感染力 54-55 3 排比:叙事透辟,增强气势 55-56 四 灵活的节奏旋律 56-57 第三节 丰富的社会功能 57-63 一 教育和模塑社会个体的“引导牌” 58-59 二 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的“教科书” 59-60 三 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的“缓解剂” 60-61 四 传递信息和沟通心灵的“对话框” 61-63 第三章 末伦文化产业开发的意义、机遇和优势 63-75 第一节 意义:保文化·振经济·兴旅游·新农村 63-69 一 壮大壮族文化产业,抢救保护末伦文化 63-65 二 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65-66 三 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提高旅游竞争力 66-67 四 建设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7-69 第二节 机遇:时代潮流和社会情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69-72 一 民族文化产业正成为投资西部的热点 69-70 二 靖西的壮族文化日趋倍受社会关注 70-71 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 71 四 “右三角”特色经济区的构建 71-72 第三节 优势:文化特性和生存环境铸造了深厚的潜力 72-75 一 文化特性:有利于开拓产业开发的纵向市场 72-73 二 生存环境:有利于壮大产业开发的横向阵营 73-75 第四章 末伦文化产业开发的规划与运作 75-89 第一节 “一条发展路线” 75-78 一 走旅游开发路线顺应于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75-76 二 走旅游开发路线适应于旅游的文化性与区域性 76-77 三 走旅游开发路线符合于靖西县的实情现况 77-78 第二节 “二大发展战略” 78-80 一 举办标志性节庆,实施系列化运作 78-79 二 举办标志性会展,实施日常化运作 79-80 第三节 “三项运作策略” 80-82 一 节庆会展品牌化运作策略 81 二 逐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81-82 三 建立财务责任制运作机制 82 第四节 “四项开发原则” 82-84 一 发挥优势与吸收引进相结合 82-83 二 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83 三 奇异性与熟悉性相结合 83-84 四 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结合 84 第五节 “五项基础工作” 84-89 一 培养末伦文化传人 85 二 搜集传统末伦曲目 85-86 三 编创末伦新曲目和末伦剧 86-87 四 建立末伦文化知识体系 87 五 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 87-89 结语 89-92 注释 92-94 参考文献 94-97 附录 97-105 附录一 田野考察主要采访对象详细资料一览表 97-101 附录二 末伦文化节庆系列化运作的总体策划方案 101-102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及课题研究情况 102-105 后记 105-106
|
相似论文
- 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D922.6
-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保护及其民俗旅游研究,F592.7
- 邯郸市峰峰矿区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G122
- 景观导向型产业空间分类开发的模式研究,F592;F224
- 中国壮族与老挝佬族祖先崇拜比较研究,B933
- 祭礼之食:壮族花米饭的文化史初探,K892.3
- 钢琴作品中的广西壮族特性表现研究,J624.1
- 壮族大学生英语口语调查研究,H319
- 人类学视角下的族际通婚考察,C955
- 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壮族啵咧艺术研究,C95-05
- 壮族赘婚初探,C955
-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研究,K892.3
- 磁器口古镇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对策研究,F592.7
- 广西靖西县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取食生态初步研究,Q958
- 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文脉延续设计研究,TU986.2
-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TU984.13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杭州船拳研究,G122
- 剑川县沙溪镇白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G127
- 民俗视野中的上林壮族师公戏,J825
- 体育休闲娱乐化与广西壮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契合研究,G812.47
- 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K892.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产业、文化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