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实证研究

作 者: 皮文爽
导 师: 刘军善
学 校: 东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制度 粘性价格 汇率目标区 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
分类号: F83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5年7月21日中国正式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次汇改使得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2008年间呈单边上升的走势,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暂时中止了这一升值的步伐,在其后近两年的时期内,人民币又开始盯住美元的历程,直到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弹性,业界将此视为中国二次汇改的重启。二次汇改的重启被业界认为将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推动力,从而引起我对实现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的研究兴趣,并通过分析发现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程度下,我国无法立即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必须有一个过渡期的适应来渐进的实现浮动汇率制度,而在这个过渡期内,汇率目标区制度将是一个较合理的尝试。在上面的研究背景下,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以汇率目标区理论和粘性价格理论为基础,结合Krugman汇率目标区模型和Dornbush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模型,引出Miller和Weller提出的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然后采取Sutherland的幂级数法对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实现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目标区的建立作出实证分析,并将结果应用于支持中国的汇率目标区制度的建立。本文的具体内容将按照如下顺序展开: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主题的背景和意义,认为在我国进一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汇率目标区制度作为改革过渡期下的汇率制度。第二部分阐述了Krugman汇率目标区理论,并通过其他学者对该理论的实证检验得出该模型的一些缺陷,认为克鲁德曼的汇率目标区模型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是被实证经验所拒绝的,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第三部分引入Dornbush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评价。第四部分将Dornbush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模型引入到Krugman的汇率目标区模型中,实现对后者的完善,并引出Miller和Weller提出的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认为相对于Krugman的汇率目标区来说,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更加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不仅可以解释汇率超调现象,而且能够更好地反映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特征,因此决定采用粘性价格目标区模型来研究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目标区问题。第五部分在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基础上,引入Sutherland的幂级数法,选取了1990年-2008年的样本数据,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目标区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实证结论:在样本时间区间中,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目标区下的均衡汇率值在8.0429-8.4719之间,而且目标区间可设置在±(2%-3%)之间。第六部分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对模型结果的实用性和实际实施中的建议与对策进行了简要阐述,并采取成思危双层目标区的想法,结合模型的结果建立一个包含软硬目标区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制度。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Eviews和Crystal ball计量分析软件的运用,对所选取的样本作ADF检验,OLS回归和随机变量的拟合来进行实证分析,除此之外,通过对一些图表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归纳,得出了一些现象性的描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时段的更新,较之类似的研究论文有更新的数据来源,并在数据处理和模型参数的理解上有不同之处;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模型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有些计量方面的处理不太熟悉,显得有些生硬。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1 引言  9-15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9-10
  1.2 文献综述  10-13
  1.3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13-15
2 汇率目标区理论  15-27
  2.1 汇率目标区的含义  15
  2.2 汇率目标区的发展  15-17
  2.3 KRUGMAN的汇率目标区理论  17-24
    2.3.1 基本模型  17-20
    2.3.2 模型的代数分析  20-22
    2.3.3 S曲线的尾端收敛  22-23
    2.3.4 不完全可信的汇率目标区  23-24
  2.4 KRUGMAN汇率目标区的理论缺陷  24-27
3 DORNBUSH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27-36
  3.1 粘性价格的含义  27-28
  3.2 DORNBUSH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28-34
    3.2.1 基本模型  28-32
    3.2.2 均衡汇率  32-34
  3.3 DORNBUSH粘性价格货币模型的评价  34-36
4 MILLER和WELLER的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  36-50
  4.1 模型提出的背景  36-37
  4.2 粘性价格下的汇率目标区理论模型  37-44
    4.2.1 基本模型  37-40
    4.2.2 实际的汇率目标区  40-42
    4.2.3 名义的汇率目标区  42-43
    4.2.4 目标区的重新安排  43-44
  4.3 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的评价  44-45
  4.4 模型求解:SUTHERLAND的幂级数方法  45-50
    4.4.1 SUTHERLAND对粘性价格汇率目标区模型的重述  46-48
    4.4.2 幂级数方法(power-series solution)  48-50
5 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目标区的实证研究  50-73
  5.1 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  50-51
  5.2 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51-60
    5.2.1 m_p的单位根检验  52-53
    5.2.2 y的单位根检验  53-54
    5.2.3 i的单位根检验  54-56
    5.2.4 π的单位根检验  56-57
    5.2.5 l_π的单位根检验  57-58
    5.2.6 S_p的单位根检验  58-60
  5.3 参数估计  60-64
    5.3.1 对方程m-p=ky-λi进行参数估计  60-61
    5.3.2 对方程y=-γ(i-π)+η(s-p+p~*)进行参数估计  61-63
    5.3.3 对方程π=E(dp)/dt=φ(y-y_0)进行参数估计  63-64
  5.4 模型的实证求解  64-69
  5.5 实证结果分析及有效性评价  69-73
    5.5.1 实证结果分析  69-71
    5.5.2 实证结果有效性评价  71-73
6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目标区实施的建议与对策  73-77
  6.1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实证结果的实用性  73-75
  6.2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目标区间设立的建议及对策  75-77
参考文献  77-80
后记  80-81

相似论文

  1.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可行性分析及中国战略思考,F822
  2. 人民币汇率目标区初探,F832.6
  3.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研究,F832.6
  4.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研究,F832.61
  5. 人民币汇率波动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研究,F822
  6.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研究,F832.6
  7. 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F124;F224
  8. G-3汇率波动对我国FDI流入的影响,F831.52
  9. 论中国的货币替代问题,F822
  10. 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汇率制度的选择,F832.1
  1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研究,F832.6
  12.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研究,F833.1
  13.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析,F832.6
  14. 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取向,F832.6
  15. 金融开放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F832.6
  16.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方向与路径,F832.6
  17. 汇率制度安排的理论框架与选择方向研究,F832.6
  18. 当前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研究,F832.6
  19. 论资本帐户开放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F832.51
  20. 论东亚建立不确定性干预边界的汇率合作机制,F831.6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