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安徽铜陵朝山金矿床成因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

作 者: 王建中
导 师: 李建威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安徽铜陵 朝山金矿床 矿床成因 地球动力学背景 岩石圈伸展 成岩成矿时代
分类号: P618.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1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朝山金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中部狮子山矿田内,是长江中下游唯一的矽卡岩型独立金矿床。区域地层除缺失中、下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外,自志留系-第四系均有分布。主要地层为石炭系-三叠系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其中赋矿地层主要为二叠-中三叠灰岩、硅质岩、页岩夹半深海-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广泛出露的晚中生代侵入岩类主要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但许多岩体实质上是中酸性岩和基性岩组成的复式岩体或杂岩体。前印支期棋盘格式的导岩、导矿基底断裂和燕山期浅部北东向“S”形盖层褶皱构造相复合,组成了铜陵地区“立体网络状”构造格架,控制着铜陵矿集区矿田和矿床的分布。区内矿产丰富,已探明矿产地上百处,主要矿种为Cu,Au,Mo,S,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层控型,其次还有斑岩型及少量热液脉型,组成完整的岩浆热液矿床组合。绝大多数矿床的形成与晚中生代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关。朝山金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典型的还原性矽卡岩金矿,规模不大,但品位高(6-38g/t,平均18.4g/t)。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南陵湖组(T2n)和分水岭组(T2f),岩性以灰岩、大理岩为主,夹少量泥岩或角岩条带。矿区内近EW向、近SN向、NNE向、NW向断裂构造及层间破碎带或层间断层发育,这些构造控制了矿床(体)的空间展布。矿区内侵入岩以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为主,其次是辉石闪长岩和后期的脉岩。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与白芒山中基性杂岩体东接触带及其围岩的层间裂隙中。主矿体形态多呈透镜状、陡薄板状,严格受构造控制,构造叠加处矿体变厚。矿石矿物以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其次为毒砂、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和辉铋矿等,其中磁黄铁矿是矿床内含量最多和主要的载金矿物。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石英、绿泥石、石榴石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钾长石化、黑云母化、交代石英岩化、碳酸盐化,局部见绿帘石化、阳起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白芒山杂岩体以辉石闪长岩为主,其次为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含大量角闪石和辉石巨晶和堆积晶以及辉石堆积岩,寄主岩具有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地球化学特点。此外,白芒山辉石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Sr)和轻稀土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HREE,无明显的Eu异常。Sr-Nd同位素组成较均一,具有较低的(87Sr/86Sr)i值和较高的εNd(t),分别为0.7065~0.7074和-7.78~-8.01。Ba/Th和Ba/La比值较高,分别为64.65-74.76和13.61-15.56,,但Rb/Sr比值和Sm/Nd比值低,分别为0.068-0.09和018-0.20。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白垩纪玄武岩和基性侵入岩基本一致,表明白芒山岩体的初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EMⅠ)。结合前人资料,可将白芒山岩体的成因总结为: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减压熔融形成高钾钙碱性玄武质岩浆,之后底侵到壳幔边界形成深位岩浆房。大量幔源岩浆的底侵导致下地壳物质的熔融及岩浆混合,形成壳幔混源型岩浆。这种岩浆在深位岩浆房及随后的上升侵位过程中与中下地壳之间发生了较明显的AFC过程,并在不同深度的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角闪石、辉石巨晶/堆积晶和辉石堆积岩和辉长质包体。在整体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经过复杂演变的中基性岩浆以“底辟”形式侵位,至大约2.5-3.2km的上地壳浅部就位,形成白芒山辉石闪长岩。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中角闪石的Ar-Ar定年结果表明其侵位时代大致为142-138Ma;而磁黄铁矿的Re-Os定年说明朝山金矿床形成于141.7Ma左右。这反映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也进一步证明了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与朝山金矿床的成因联系。矿石矿物和蚀变脉石矿物的O、C、S、Pb、H、Os、Si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白芒山辉石闪长岩,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则大气降水的加入增多。朝山金矿床是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多种地质因素和地质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层的虚脱部位和层间裂隙系统是成矿和赋矿的主要场所;白芒山岩体不仅为朝山金矿床提供直接的热动力,而且为成岩成矿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而构造则是密切组合各成矿因素的关键,既是岩浆侵位和流体迁移的通道,又是有利的控岩控矿因素(接触带的内凹部分),控制着岩体和重要的矿床(体)的分布。近年的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如SHRIMP锆石U-Pb、辉钼矿Re-Os、单矿物40Ar/39Ar等)表明,铜陵地区大规模的中酸性-中基性岩浆活动时代始于晚侏罗世末期,但集中在143-136Ma。同样,绝大多数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在145-135Ma,说明铜陵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约8-10Ma的时间内,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铜陵矿集区成岩成矿时代与鄂东南矿集区巨量岩浆活动与大规模成矿的时代(144-135Ma)几乎完全一致,也与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第一阶段(145-133Ma)成岩成矿时代十分吻合。不同矿集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近于同时发生的事实表明它们受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深部过程控制。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地幔的隆起带,地壳厚度比邻区一般要小2-3km,表明该区自晚中生代以来发生了明显的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伸展减薄。热的软流圈上涌必然引发岩石圈地幔的大规模熔融和伸展减薄,并沿几条超岩石圈断裂(如长江深断裂、常州-阳新断裂等)形成长江中下游凹陷带,这也是朝山金矿床和长江中下游晚中生代成矿作用发生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强烈的岩石圈伸展及玄武岩浆底侵为大规模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热、物质和流体来源以及重要的构造。这种构造背景与晚中生代时期整个中国尔部地区处于总体伸展的地质事实一致,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斜向俯冲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第一章 前言  13-21
  §1.1 矽卡岩型金矿及其矿床学和经济学意义  13-14
  §1.2 矽卡岩型金矿床研究现状  14-19
    1.2.1 矽卡岩成因  15-16
    1.2.2 地质特征  16-18
    1.2.3 成矿构造背景  18
    1.2.4 还原性矽卡岩金矿  18-19
  §1.3 选题依据  19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9-21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31
  §2.1 区域构造  21-23
    2.1.1 构造格局  21-23
    2.1.2 区域构造演化  23
  §2.2 区域地层  23-24
  §2.3 岩浆岩  24-25
  §2.4 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背景  25-30
    2.4.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27
    2.4.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7-30
  §2.5 区域矿产  30
  §2.6 小结  30-31
第三章 样品描述及实验分析方法  31-36
  §3.1 角闪石~(40)Ar/~(39)Ar定年  31-32
    3.1.1 ~(40)Ar/~(39)Ar年代学基本原理  31-32
    3.1.2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2
  §3.2 磁黄铁矿Re-Os定年  32-34
    3.2.1 Re-Os同位素年代学简介  32-33
    3.2.2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33-34
  §3.3 辉石闪长岩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  34-35
  §3.4 Rb-Sr和Sm-Nd同位素分析  35
  §3.5 硫、碳、氧同位素分析  35
  §3.6 金矿硬化学分析  35-36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36-54
  §4.1 矿区地层  36-38
  §4.2 构造  38-39
  §4.3 岩浆岩  39-40
  §4.4 围岩蚀变  40-41
  §4.5 矿体的几何特征  41-43
  §4.6 矿石特征  43-50
    4.6.1 矿物组成  43-46
    4.6.2 矿石结构、构造  46-48
    4.6.3 矿石类型与矿石化学组成  48-50
  §4.7 成矿期次及阶段  50-54
    4.7.1 矽卡岩期  50-51
    4.7.2 热液期  51-53
    4.7.3 表生期  53-54
第五章 白芒山辉石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54-63
  §5.1 岩相学特征  54-55
  §5.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55-60
    5.2.1 主量元素特征  55-57
    5.2.2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57-60
  §5.3 Nd-Sr-Pb-O同位素特征  60-61
    5.3.1 Nd、Sr同位素特征  60-61
    5.3.2 Pb同位素特征  61
  §5.4 岩石成因  61-63
第六章 矿床成因分析  63-75
  §6.1 成岩成矿时代  63-68
    6.1.1 角闪石~(40)Ar/~(39)Ar年龄  63-66
    6.1.2 磁黄铁矿Re/Os年龄  66-68
  §6.2 成矿物质来源  68-72
    6.2.1 硫同位素  68-69
    6.2.2 碳、氧同位素  69-70
    6.2.3 氢-氧同位素  70-72
    6.2.4 Pb、Os同位素特征  72
  §6.3 控矿因素与矿床成因  72-75
    6.3.1 岩浆岩与成矿作用  73
    6.3.2 地层因素  73-74
    6.3.3 构造与成矿作用  74-75
第七章 成矿动力学背景  75-81
  §7.1 早白垩世区域成岩成矿  75-77
  §7.2 晚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77-79
  §7.3 结论  79-81
    7.3.1 成岩成矿时代及区域岩浆-成矿演化:  79
    7.3.2 白芒山岩体及成因  79
    7.3.3.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  79-80
    7.3.4 成矿动力学背景:  80-81
致谢  81-82
参考文献  82-91

相似论文

  1. 德钦县羊拉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P618.41
  2. 河北省万全寺银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P618.51
  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物征及矿床成因探讨,P618.41
  4. 云南马关都龙锌铟多金属超大型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P618.51
  5. 四川省石棉县大水沟碲铋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P618.69
  6. 云南富宁渭沙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P618.51
  7. 安徽月山地区龙门山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P618.41
  8. 熊耳山西段银多金属矿床控矿规律及深边部找矿预测,P618.51
  9. 白山金英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探讨,P618.51
  10. 云南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系列成矿成因分析,P618.2
  11. 云南省龙陵勐兴铅锌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P618.4
  12. 新疆大东沟铅锌矿床成因研究及找矿潜力分析,P618.42
  13. 马来西亚乌鲁索谷(Ulu Sokor)金矿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预测研究,P618.51
  14. 云南省博卡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P618.51
  15. 内蒙古太仆寺旗沙子沟钼矿床地质特征,P618.65
  16. 河南省嵩县九仗沟金矿床地质特征,P618.51
  17. 云南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P618.51
  18.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铜、金共生分离的热力学研究,P618.51
  19. 内蒙古四子王旗白乃庙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P618.41
  20. 黑龙江省逊克县东安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P618.51
  21. 旬北盆地中部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P618.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贵重金属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