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古代蒙学读本对现代少年儿童启蒙教育的借鉴价值

作 者: 呼庆伟
导 师: 盛险峰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历史文献学
关键词: 蒙学 蒙学读本 儿童教育 借鉴价值
分类号: G619.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76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启蒙教育的传统,尤其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蒙学读本是专为学童编写或选编的,很多传统读本,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幼学琼林》、《四书》、《五经》等,荟萃了前人及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构成了相当完整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和艺术体系。本文在仔细梳理古代蒙学读本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就蒙学的内涵、蒙学读本发展概况、蒙学读本的编写、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初步构建了研究本课题的框架体系。中国古代称少年儿童启蒙教育为“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的说法,就是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及时施以正当的教育,或者说,用正当的教育启迪儿童使之健康成长。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蒙学读本随着时代历史条件的演变而不断变化,但在其基本内容、形式和风格上保持了以一贯之,连续性、稳定性强,这就必然有助于建立起人们对读本的信任感,从而更进一步加强了它的影响。最早产生的蒙学读本是字书,蒙学的第一阶段是识字,传统作法是集中识字,集中识字的通行读本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用较短的时间教儿童集中地认识两千来字,然后逐步教他们读书,千百年来,前人一直采用这个办法,不肯放弃。这是依据汉语汉字的特点(字形不能直接地表示读音;字形可以分析;书面语言滞后于口头语言)总结出一个有效的作法,由此决定了集中识字阶段认、讲、写、用的步骤及相互关系。韵语知识读物是古代蒙学读本中数量最大的。教过“三、百、千”之后,需要采取某种办法,来巩固集中识字的成果,进一步扩充识字的范围,为下一步读写训练打下基础。同时,学过“三、百、千”的八九岁的儿童,知识渐开,生活的范围渐广,性格品德的发展成长很快,需要向儿童讲洒扫应退、修身力学、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规矩的。从韵语知识读物编写和学塾的用法来看,它的作用是把巩固识字、扩充识字的需要和进行封建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需要结合起来,是“三、百、千”向“四书五经”的过渡。在古代,书面语言两汉之后就基本上定型,口头语言则一刻不停地变化,距离越拉越远,形成了一条鸿沟。从“三、百、千”到蒙求、类蒙求,基本上都是用文言的,灵活地运用三言和四言韵语把文言的各种基本结构表现出来。一两年或两三年下来,儿童们耳濡目染,有“谐于唇吻”“便于记忆”特点和“熟读成诵”要求,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一些文言习惯,缩短了文言与口语千百年的距离。因此,韵语知识读物是跨越白话、文言那条鸿沟的桥梁。古代蒙学在集中识字和进一步识字之后,就要进入以读写训练为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始教学生读《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读本,是统治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经典,朱熹的《四书集注》是重点,并不是因为朱熹的《四书集注》比别的高明,而是它的不可比拟的文化地位,是古代士子的应试教科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泉,其影响是深入骨髓的。配合读经,教学生阅读简短的散文故事和浅显的诗歌,教学生属对等浅近的文字、音韵知识。爱听故事,是儿童的特点;爱大声讽读,也是儿童的一个特点,儿童认字后,读些散文故事,读些优美而浅近的诗歌,是唐宋以来一直实行的办法,后来逐渐成了蒙学中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儿童属对,最初大概是以学作骈文和学作近体诗为目的的,发展到后来,属对成了蒙学的一种必修课程,这不仅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总之,蒙学读本是专为学童编写或选编的,是我国教育史上珍贵的遗产。对千百年来的文化遗产进行“披沙拣金”的工作,总结和研究传统蒙学的教学理论、经验,对提高和改造我们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大有裨益。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3-5
Abstract  5-8
引言  8-12
  (一) 选题缘由  8-9
  (二) 学术史回顾  9-12
一、古代蒙学及蒙学读本  12-18
  (一) 蒙学  12-16
  (二) 蒙学读本  16-18
二、古代蒙学读本形成和发展  18-28
  (一) 奠基期(春秋战国秦汉)——形成识字读本体系  18-19
  (二) 多元融合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形成识字读本、读经读本体系  19-21
  (三) 争鸣与深化期(宋元明清)——形成识字读本、韵语读本、读经读本体系  21-28
三、古代蒙学读本的编写和内容  28-38
  (一) 古代蒙学读本的编写  28-34
  (二) 古代蒙学读本的内容  34-38
四、古代蒙学读本的特色和借鉴价值  38-50
  (一) 对伦理道德规范训练的重视  38-40
  (二) 对儿童年龄与心理特点的探索  40-41
  (三) 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启示  41-50
结语  50-54
参考文献  54-58
致谢  58-5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9

相似论文

  1. 蒙学读物《古文观止》语文教育价值研究,G633.3
  2. 当代教学理论视野下的古代蒙学读物研究,G629.299
  3.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借鉴价值,D771.2
  4. 当代歌词对宋词的借鉴研究,J614.9
  5. 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G751
  6. 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借鉴价值,D523
  7. 不动产信托法律研究,D912.28
  8. 论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借鉴,D924.1
  9. 论英美法不当影响制度,D913
  10. 公正即和谐,D61
  11. 备用证及其主要适用规则——ISP98与UCP500、UCC5比较研究,F740.4
  12. 发现儿童与教育儿童,I207.8
  13. 戊戌年间到五四以前民主思想的演进,D092
  14. 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G521
  15. 中国古代经典童蒙读物中的诗意教育,G629.299
  16.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研究,G629.299
  17. 陕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研究,D432.6
  18. 科举制下的明清蒙学研究,G629.299
  19. 面向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游戏设计研究,R749.94
  20.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G5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 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概况 > 中国 >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