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用型阵列逻辑器件的版图设计
作 者: 熊宣淋
导 师: 李平;崔自中
学 校: 电子科技大学
专 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
关键词: EEPROM BIT Cell 阵列 逻辑器件 版图
分类号: TN7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数字电路设计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芯片不同,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在设计完成时并没有确定的逻辑功能,而是可以在流片之后,由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编程,赋予可编程器件具体的逻辑功能。可编程逻辑器件从7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历过PROM、EPROM、PLA、PAL、GAL等多个品种。PLD器件的研究设计为以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的研究课题是从一个简单的PLD结构入手,详细分析PLD器件的组成,它由“与”阵列和“或”阵列构成。与阵列产生有关与项,或阵列将所有与项构成“与或”的形式。由于任何组合逻辑函数均可化成与或的形式,而任何时序电路均可由组合逻辑电路加上存储元件(触发器)构成,所以PLD的“与或”结构对实现数字电路具有普遍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EEPROM BIT Cell为中心,构建完整的GAL器件。在全面理解了浮栅单元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围绕GAL的构成原理,搭建了完整的GAL电路原理图;完成了GAL器件的全面仿真;顺利的完成了GAL器件的版图布局布线。在整个GAL器件的设计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电路设计,为了得到更多的关于EEPROM BIT Cell的数据,专门设计了一个用于测试各类EEPROM单元的测试芯片。该芯片在公司的支持下,在0.35um EECOMS工艺上成功的进行试投片,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目前该芯片还存在一些遗憾,但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完全解决该缺陷。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9-16 1.1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特点 10-11 1.2 可编程逻辑器件基本构造 11-12 1.2.1 PLD 的基本结构 11 1.2.2 PLD 器件的分类 11-12 1.2.3 PLD 的编程单元 12 1.3 不挥发存储器简介 12-14 1.4 通用型阵列逻辑器件的应用 14-15 1.5 研究通用阵列逻辑器件的意义 15 1.6 总结 15-16 第二章 浮栅单元工作原理概述 16-30 2.1 概述 16-18 2.2 基本编程机制 18-22 2.2.1 Fowler-Nordheim 隧道效应 18-20 2.2.2 热电子注入 20-22 2.3 基本擦除机制 22-24 2.3.1 紫外线照射 22 2.3.2 FN 隧道效应 22-24 2.4 热载流子注入模型 24-25 2.4.1 幸运电子模型和高阈值电压VT 24-25 2.5 NVM 可靠性问题 25-29 2.5.1 耐久力特性 26-27 2.5.2 数据保持能力特性 27-28 2.5.3 存储器干扰 28-29 2.6 结论 29-30 第三章 通用阵列逻辑器件电路设计 30-60 3.1 概述 30-31 3.2 GAL 器件介绍 31-37 3.2.1 概述 31-32 3.2.2 通用型 32 3.2.3 扩展型 32-33 3.2.4 异步型 33-34 3.2.5 异或型 34-35 3.2.6 大电流输出型 35 3.2.7 低功耗型 35-36 3.2.8 FPLA 型 36-37 3.3 总体结构 37 3.4 电路设计技术 37-54 3.4.1 输出逻辑宏单元(OLMC) 37-43 3.4.2 阵列及编程控制逻辑设计 43-45 3.4.3 读取时间的优化 45-50 3.4.4 高压产生电路 50-53 3.4.5 其它功能 53-54 3.5 部分电路仿真结果 54-59 3.6 结论 59-60 第四章 通用阵列逻辑器件版图设计 60-77 4.1 版图设计流程 60-61 4.2 版图设计的工艺约束 61-64 4.2.1 闩锁(Latch UP) 61-63 4.2.2 天线效应 63-64 4.3 阵列版图实现 64-67 4.4 阵列外围模块的修改和版图布局 67-70 4.5 其它模块的版图设计 70-72 4.6 测试模块 72-75 4.7 结论 75-77 第五章 通用阵列逻辑器件测试 77-80 5.1 器件编程测试 77-78 5.2 回读测试 78 5.3 擦除测试 78 5.4 逻辑功能及时序功能的测试 78-79 5.5 失效分析和失效试验 79-80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80-82 6.1 工作总结 80-81 6.2 工作展望 81-82 致谢 82-83 参考文献 83-8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6-87 个人简历 87-88
|
相似论文
- 阵列扫描毫米波成像方法研究,TP391.41
- 基于交织方法的若干序列构造研究,TN911
-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食管癌和胆管癌诊断的临床评价,R735.1
- 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技术研究及应用,TD742.1
- 单壁碳纳米管阵列制备及其粘附力研究,TB383.1
- 二氧化硅球腔微电极阵列以及复合磁性纳米氧化铁的制备与应用,TB383.1
- 基于二阶循环统计量的阵列信号处理,TN911.7
- LTE物理层差错控制研究,TN929.5
- 一种低副瓣圆极化微带天线阵列的设计,TN822
- WDM-PON中提供光虚拟专用网(OVPN)服务的研究,TN929.1
- L型阵列的互耦误差秩损校正法的DOA估计方法,TN820
- 用于集成式ATCXO的EEPROM修调电路设计,TP333
- Java卡性能优化技术研究,TN409
- 中频采样阵列接收机技术研究,TN858
- 基于二元光学的耦合透镜与阵列天线研究,TN820.15
- PCI Express接口相变存储卡的设计,TP333
- 基于FPGA的SATA主机端控制器的设计,TP331
- 基于VHDL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 基于DSP和CPLD的运动控制卡设计与实现,TP273
- 便携式分光测色仪电路设计,TH744
- 多管阵列定向语音增强系统的研制,TN912.3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基本电子电路 > 数字电路 > 逻辑电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