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的法律探析

作 者: 林艳
导 师: 单海玲
学 校: 华东政法学院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工作场所性骚扰 性别歧视 劳动保护 劳动合同 集体合同 证据 雇主责任
分类号: D9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工作场所是性骚扰事件的多发地带。2001年开始,我国媒体陆续报道了数起进入司法程序的工作场所性骚扰事件,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关注,这一长期以来客观存在却又不为人们所熟悉的现象正渐渐显露出冰山一角。与该现象的大量存在相对应的,是我国法律对性骚扰规制的缺失。何为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其法律本质是什么?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是怎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该问题的?我国应该如何建立符合国情的法律制度?本文试图对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明确以上问题。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工作场所性骚扰的状况,通过案例和数据的引用说明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的大量存在,对其予以法律规制是必要而迫切的。第二部分对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后果进行分析,从该骚扰行为给雇员、雇主和社会三方面带来的巨大损失再次强调其危害性及予以规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阐述了国外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首先分析了该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概念由来、相关法律文件和法律介绍、法律概念界定、概念特征等;其次分析了该制度的性质和内容,明确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本质是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重点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从劳动保护——反就业歧视的角度出发的立法模式及美国制度的特点;同时对从民法的侵权角度出发的立法模式予以简要介绍,为第四部分奠定理论基础并提供立法借鉴。第四部分对建立我国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分析。首先探讨了我国现有法律的不足及学者的立法建议,引出作者的立法模式建议:修正现有劳动法律和法规规定,补充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内容,并在《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对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其次从目前司法实践中发现的难点出发,重点从法律概念、判断标准、证据制度、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并简述了行政监管等外部救济方式。综上所述,笔者力图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借鉴西方有关国家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法律制度,将我国的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纳入劳动保护法的立法范畴,并兼顾该法律制度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尤其是劳动妇女的合法权益。

全文目录


论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导言  9-12
第一章 国内外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状况  12-15
  一、国内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状况  12-13
  二、国外工作场所性骚扰问题状况  13-15
第二章 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后果  15-19
  一、对雇员的影响  15-16
    1. 身体及精神上的伤害  15-16
    2. 经济及机会损失  16
  二、对雇主的影响  16-19
    1. 破坏团队凝聚力和协作  18
    2. 丑化企业的形象并可能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  18
    3. 性骚扰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18-19
  三、对社会的影响  19
第三章 境外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的启示  19-35
  一、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基本理论问题  19-28
    1. 工作场所性骚扰概念的由来  19-20
    2. 反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文件及法律介绍  20-23
    3. 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概念界定  23-25
    4. 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概念特征  25-28
  二、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的性质和内容  28-35
    1. 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本质  28
    2. 从劳动保护法——反性别歧视角度出发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  28-34
    3. 从民法——侵权角度出发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  34
    4. 美国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的特点  34-35
第四章 构建我国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体系  35-55
  一、我国规制性骚扰问题的现行法律  35-37
    1. 性骚扰立法的提出  35-36
    2. 我国现有相关法律规定  36-37
  二、学者对我国性骚扰问题的立法建议  37-40
    1. 关于是否立法之争  37-39
    2. 关于如何立法——反歧视法与侵权行为法之争  39-40
  三、从劳动保护法角度构建我国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体系  40-55
    1. 从劳动保护法角度构建我国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体系的理论依据  40-42
    2. 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工作场所性骚扰诉讼的难点  42-45
    3. 从劳动保护法角度构建我国工作场所性骚扰法律制度体系  45-55
结束语  55-56
参考文献  56-62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2-63

相似论文

  1. 双传感器图像联合目标检测及系统实现研究,TP391.41
  2. 基于EnCase的电子数据取证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3.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监控系统与决策系统研究,TP277
  4.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I712.074
  5. 媒介性别歧视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G206
  6. 煤矿风险信息集成与智能预警研究,X936
  7. 替代责任探析,D923
  8. 论刑事诉讼法中证据裁判原则,D925.2
  9. 论心证的公开,D915.13
  10. 电子证据证明力的考察与研究,D915.13
  11. 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925.2
  12.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省网通公司用工制度的改革,D922.5
  13. 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925.2
  14. 数字音频真实性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TN912.3
  15. 谷某故意杀人案分析,D924.1
  16. 我国刑事法庭证人作证的问题与完善,D925.2
  17. 证人作证制度的现状及完善,D925.2
  18. 论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适用,D925.2
  19.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问题探析,D922.291.91
  20. 口供合法性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D925.2
  21. 诱惑侦查所获证据效力研究,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劳动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