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集装箱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的研究与实现

作 者: 阮志斌
导 师: 许洪光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关键词: RFID 集装箱运输 电子封条 读写设备
分类号: TP391.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集装箱运输中,如何保证集装箱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而随着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这个问题也愈发显得迫切而重要。传统的方法是加装机械式封条,通过封条的完整性,来验证集装箱的完整性。但机械式封条的一切操作都由人工进行,耗费人力而且可靠性不高,已明显不符合现代集装箱物流的发展。RFID技术是利用无线通信来实现的一种不接触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识别自动化,且可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中。RFID的这两点优势非常符合集装箱物流的应用场景。于是,通过将RFID技术集成到机械式封条中,就形成了新一代集装箱封条—电子封条,这种封条的所有操作都可自动完成,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各种问题。本文的研究课题就是研发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集装箱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首先,对集装箱电子封条监控系统的结构以及工作流程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到了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的功能需求,进而通过对这些设备之间通信协议和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完成了对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的总体设计。在工程实现部分,本文对硬件平台和软件设计分别进行了阐述。在硬件平台部分,讨论了各设备的硬件总体结构,各个硬件模块的结构以及驱动实现。在软件设计部分,讨论了软件设计的思想,各个设备的软件结构,以及各个软件任务的具体实现过程。最后通过对各个主要技术参数和功能的测试,实现和验证了整个集装箱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的功能。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3
  1.1 课题背景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2-13
第2章 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的总体设计  13-21
  2.1 集装箱电子封条监控系统  13
  2.2 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的功能需求  13-15
    2.2.1 电子封条的功能需求  14-15
    2.2.2 读写器的功能需求  15
    2.2.3 唤醒器的功能需求  15
  2.3 通信协议  15-18
    2.3.1 上位机通信协议  16
    2.3.2 433MHz/2.45GHz 无线通信协议  16-18
    2.3.3 125KHz 无线通信协议  18
  2.4 信息安全  18-20
    2.4.1 加密协议  18-19
    2.4.2 加密算法  19-20
  2.5 本章小结  20-21
第3章 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的硬件平台  21-40
  3.1 硬件总体结构  21-23
    3.1.1 电子封条的硬件结构  21-22
    3.1.2 读写器的硬件结构  22
    3.1.3 唤醒器的硬件结构  22-23
  3.2 各硬件模块  23-39
    3.2.1 中央控制模块  23
    3.2.2 电源模块  23-24
    3.2.3 时钟模块  24-25
    3.2.4 433MHz 无线通信模块  25-28
    3.2.5 2.45GHz 无线通信模块  28-31
    3.2.6 125KHz 无线发射模块  31-33
    3.2.7 125KHz 无线接收模块  33-34
    3.2.8 上位机通信模块  34-35
    3.2.9 信息存储模块  35-37
    3.2.10 机械封监测模块  37
    3.2.11 实时时钟模块  37-39
    3.2.12 电池监测模块  39
  3.3 本章小结  39-40
第4章 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的软件设计  40-51
  4.1 软件设计思想  40
  4.2 电子封条软件设计  40-46
    4.2.1 电子封条软件结构  40-41
    4.2.2 前台程序和外部事件  41-42
    4.2.3 后台程序  42-46
  4.3 读写器软件设计  46-48
    4.3.1 读写器软件结构  46
    4.3.2 前台程序和外部事件  46-47
    4.3.3 后台程序  47-48
  4.4 唤醒器软件设计  48-50
    4.4.1 唤醒器软件结构  48
    4.4.2 前台程序和外部事件  48-49
    4.4.3 后台程序  49-50
  4.5 本章小结  50-51
第5章 电子封条及其读写设备的测试  51-61
  5.1 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  51-53
    5.1.1 125KHz 唤醒距离测试  51
    5.1.2 125KHz 无线通信测试  51-52
    5.1.3 433MHz/2.45GHz 无线通信测试  52-53
  5.2 上层功能的测试  53-60
    5.2.1 参数设置  54-55
    5.2.2 施封  55-56
    5.2.3 查封  56-57
    5.2.4 解封  57-59
    5.2.5 异常处理  59-60
  5.3 本章小结  60-61
结论  61-62
参考文献  62-67
致谢  67

相似论文

  1. RFID技术在汽车点火线圈生产中的应用研究,TP391.44
  2. 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监管RFID系统,TS201.6
  3. F企业借助 RFID 改善i产品生产数据采集研究及应用,TP274.2
  4. 基于RFID监狱智能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TP315
  5. 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仓储标准体系研究,F252
  6. 单层紧凑型双频RFID天线的研究分析,TN822
  7. RFID中间件读写器设备管理研究,TP391.44
  8. 基于ARM920t的RFID阅读器基带部分的设计实现,TP391.44
  9. 煤矿平巷运输监控系统研究,TD76
  10. 基于RFID技术的工程物料安全保管人机系统,X937
  11. RFID标签封装设备贴装头设计与实现,TN405
  12. EPC网络的RFID供应链数据异常检测研究,TP391.44
  13. RFID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与企业估值研究,F224
  14. RFID-GPS-GIS防伪系统设计,TN967.1
  15. 超高频偶极子天线设计方法研究,TN821.4
  16. 非接触式IC卡刷卡机系统的设计,TN409
  17. ARM与ZigBee结合的分布式RFID信息采集研究,TP391.44
  18. 长江集装箱运输发展态势研究,U695.22
  19. 基于RFID技术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TP391.44
  20. 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工程江海联运码头开发方案研究,F552
  21. 铁路货物装箱优化问题研究,U294.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光模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