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政权建设述论

作 者: 王建涛
导 师: 闻黎明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乡村政权 乡村支部 乡村民众团体
分类号: K26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4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抗战时期,中共把陕甘宁边区乡村政权的建设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乡村支部、乡村政权机关、乡村民众团体是中共乡村政权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中共乡村政权建设的过程就是分别对乡村支部、乡村政权机关、乡村民众团体的组织和职能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政权建设的初期,边区对三者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职能虽做了新的规定和调整,但在实际中,三者的职能多以抗战动员工作为主。随着边区社会环境的变化,三者以抗战动员为主而缺乏日常工作的职能所带来的弊端逐渐开始显现,严重地影响到了乡村政权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边区对乡村支部、乡村政权机关、乡村民众团体的职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变动,三者的组织机构随之也进行了调整,确定以发展经济为中心职能,以各自日常工作为主,动员工作为辅的原则。在调整中,中共解放了思想,剔除了原来的一些错误认识,发现了新富农的作用,并通过发动“劳动英雄”运动使新富农跻身于乡村政权中,提高了边区富农和民众的积极性。通过调整,边区找到了适合边区民众利益与习惯的乡村民众组织形式,废除了原来不合适宜的组织形式。中共在边区建立回民乡村自治政权,也是乡村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通过对乡村政权的努力建设,巩固了陕甘宁边区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前言  7-9
一 抗战前中共在边区的革命活动  9-13
  (一) 中共早期的革命活动  9-11
  (二) 中共对边区政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11-13
二 中共对边区乡村支部的建设  13-21
  (一) 支部结构的调整  13-16
  (二) 支部工作重心的转移  16-21
三 中共对边区乡村政权的建设  21-33
  (一) 政权体制的初步完善  21-26
  (二) 机构职能的转变与乡村政权体制的继续完善  26-28
  (三) 新富农加入政权的作用与意义  28-33
四 中共对边区乡村民众团体的建设  33-45
  (一) 对民众团体重视和性质的确定  33-34
  (二) 民众团体组织的整合  34-41
  (三) 民众团体作用的发挥和民众团体自身的进一步调整  41-45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48

相似论文

  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研究,K265
  3. 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研究,K265
  4. 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研究,K265
  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研究,K265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难民潮的形成与应对,K265
  7.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研究,K265
  8. 传统的延续与改造: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劳动互助研究,K265
  9. 民国时期环境保护问题研究,X32-09
  10. 任弼时与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研究,K265
  11. 重构中的乡村政权,K25
  1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商业发展研究,F729
  1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边缘化群体改造研究,D231
  14. 抗战时期《中国妇女》(延安1939-1941)期刊研究,G239.29
  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出版”研究,K265
  16.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研究,D231
  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工业科技,K269.5
  18. 陕甘宁边区发展乡村经济研究,F327
  19. 1942-1945年陕甘宁边区模范村建设研究,K265
  2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解决多元化纠纷研究,K26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解放区的建设和发展 >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