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铜闪速熔炼过程三大工艺参数预测模型的研究

作 者: 谢明
导 师: 阳春华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关键词: 铜闪速熔炼过程 预测 机理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智能集成模型
分类号: TF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铜闪速熔炼过程中,冰铜品位、渣中铁硅比和冰铜温度这三大工艺参数是铜闪速熔炼过程的综合评价指标,只有稳定这三大工艺参数才能稳定熔炼、吹炼以及硫酸生产。然而铜闪速熔炼过程反应机理复杂,固、液、气三相共存,影响因素多、耦合严重,无法实现三大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针对铜闪速熔炼过程三大工艺参数在线检测难题,论文在S.R.Brinkley原理和热平衡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熔炼过程的独立化学反应、组分间摩尔数关系和铜闪速炉的热收入与热支出,建立了铜闪速熔炼过程三大工艺参数机理预测模型。但由于反应机理的复杂性与建模时的假设和简化,机理预测模型的精度难以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为此,论文基于大量实际工业生产运行数据,建立了以直接影响三大工艺参数的当前状态参数为输入,以三大工艺参数为输出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它能很好地描述训练样本数据之间的关系,但泛化能力不够——当工况不稳定或受干扰时,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够理想。对此,论文在充分利用机理预测模型的全局拟合能力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的基础上,引入模糊协调器,将三大工艺参数机理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智能集成预测模型。工业数据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智能集成模型能以较高的精度实现铜闪速熔炼过程三大工艺参数的预测,预测精度满足工业生产要求,能为工业生产过程的优化操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4
  1.1 铜熔炼生产的发展与现状  8
  1.2 铜闪速熔炼的控制现状  8-10
  1.3 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0-11
  1.4 铜闪速熔炼过程三大工艺参数的预测研究现状及意义  11-12
  1.5 论文内容及结构  12-14
第二章 铜闪速熔炼过程分析  14-22
  2.1 铜闪速熔炼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反应  14-16
  2.2 铜闪速熔炼的机理分析  16-20
  2.3 影响铜闪速熔炼的主要因素  20-21
  2.4 小结  21-22
第三章 三大工艺参数机理预测模型  22-41
  3.1 铜闪速熔炼多相多组分平衡模型的建立  22-31
    3.1.1 多相多组分平衡模型  22-24
    3.1.2 多相多组分平衡方程的解法  24-25
    3.1.3 建立铜闪速熔炼多相多组分平衡模型的基本假设  25-26
    3.1.4 平衡体系中独立组分和从属组分的确定  26-27
    3.1.5 平衡体系方程组的建立  27-29
    3.1.6 平衡体系方程组的求解  29-31
  3.2 基于热平衡的冰铜温度模型  31-33
    3.2.1 热收入计算  31-32
    3.2.2 热支出计算  32-33
  3.3 仿真计算  33-40
    3.3.1 计算所需的热力学数据  33-36
    3.3.2 贵溪冶炼厂闪速熔炼炉的操作条件  36
    3.3.3 仿真结果  36-39
    3.3.4 结果分析  39-40
  3.4 小结  40-41
第四章 三大工艺参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41-53
  4.1 概述  41-42
  4.2 改进的 BP神经网络模型  42-46
    4.2.1 传统的BP算法  42-45
    4.2.2 几种对BP算法的改进  45-46
  4.3 三大工艺参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46-48
    4.3.1 输入、输出层神经元数的确定  46-47
    4.3.2 隐含层数目和隐含层神经元数的确定  47-48
  4.4 仿真计算  48-52
    4.4.1 网络的训练次数  48
    4.4.2 学习样本的确定及获取  48-49
    4.4.3 样本的归一化  49
    4.4.4 对模型的仿真和测试  49-52
    4.4.5 结果分析  52
  4.5 小结  52-53
第五章 基于模糊分类的智能集成预测模型  53-64
  5.1 机理预测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存在问题的分析  53
  5.2 铜闪速熔炼过程三大工艺参数智能集成预测模型的依据  53-55
  5.3 基于模糊分类的模糊协调器  55-59
    5.3.1 模糊集  55-56
    5.3.2 模糊分类  56-57
    5.3.3 模糊协调器的设计  57-59
  5.4 智能集成预测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59-60
  5.5 预测有效性的评价  60-62
    5.5.1 评价方法  60-62
    5.5.2 评价结果  62
  5.6 小结  62-64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4-66
  6.1 总结  64-65
  6.2 展望  65-66
参考文献  66-69
附录  69-72
致谢  72-7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73

相似论文

  1. K公司计划及预测改进对于合理库存配置的研究,F224
  2. 基于图的标志SNP位点选择算法研究,Q78
  3. 液力减速器制动性能及用于飞机拦阻的仿真研究,TH137.331
  4. 深空撞击探测末制导律的设计与分析,V448.2
  5. 卫星姿态的磁控制方法研究,V448.222
  6. Hall推进器寿命预测和壁面侵蚀加速实验研究,V439.2
  7. 高精度激光跟踪装置闭环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TN249
  8. 网络语音传输丢包的恢复技术,TN912.3
  9.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厂投药预测控制研究,TP273.1
  10. 网络化系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TP273
  11. 硝酸钠制配过程中pH值的预测控制及仿真研究,TP273
  12. 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入到状态稳定性研究,TP13
  13. 过程支持向量机及其在卫星热平衡温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TP183
  14. 山西省人口中长期发展变化趋势预测,O212.1
  15. 云南省勐腊县南坡铜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P618.41
  16. 计算智能在数字化卷烟叶组配方中的应用研究,TS44
  17.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8. 基于不确定性系统研究方法的高校学生学习成绩分析与预测,G642.4
  19. 农业昆虫中微RN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S186
  20. 基于电子海图的海上溢油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X55
  21. 文山官房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涌水量预测,TD74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冶金工业 > 有色金属冶炼 > 重金属冶炼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