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黑叶猴的觅食生物学和营养分析

作 者: 蔡湘文
导 师: 黄乘明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黑叶猴 觅食生物学 食物斑块 营养分析
分类号: Q95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07次
引 用: 1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黑叶猴觅食生物学营养分析的研究工作于 2002 年 8 月至 2003 年 12 月在广西南部的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及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实验室进行。采用焦点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研究黑叶猴的觅食生物学;采用重量法、紫外线吸收法、酸碱法测定黑叶猴食物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等营养成分,了解黑叶猴的觅食特性和营养需求,为黑叶猴栖息地的保护和饲养提供合理的依据,从而更好地保护黑叶猴这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黑叶猴的觅食行为由搜寻食物树种、上树、进食、下树四部分组成。在对采食模式 297 次抽样调查中发现:握扯式觅食有149次(47%),持嚼式觅食有154次(52%),折枝式觅食3次(1%)。觅食高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 、黑叶猴的食物36种,其食物种类占栖息地植物种类的34.28% 。在不同的季节食谱的组成不同,树叶占84.40%,果占9.11%,花占0.66%,嫩枝占5.83%。叶在秋季达到92%。取食叶、枝、果实的时间相互差异显著。3. 黑叶猴不同季节平均每天的觅食时间不同,春季平均为199.85±0.91 分,夏季平均为119.73±4.63分,秋季平均为136.97±6.47 分,冬季平均为 164.60±28.7 分,相互之间差异特别显著(P=0.004)前5位食物的觅食时间占总觅食时间的66.7%,前10位占78%,这表明:黑叶猴集中取食少数几种植物。4、黑叶猴对有些食物是四季选择的,如潺槁树、牛苷果、海桐、灰毛酱果楝、假鹰爪、细叶楷木、穿破石、石山榕,而对有些植物是在个别季节才会选择,如木棉、雀梅藤等。不同月份对特定食物的觅食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4)。同时,黑叶猴不同季节觅食食物种类数量也有差异,冬季 29 种,春季有16种,夏季有14种,秋季有18种,统计分析表明有显著性差异(P=0.038)。 <WP=7>5、黑叶猴对山体的不同位置(山顶、山腰、山脚)觅食利用存在差异。全在山顶的觅食时间占总时间的24.71%,在山腰占66.35%,在山脚占 8.94%。在山腰的时间与在山顶和山脚的时间差异特别显著(P=0.000)。山顶和山脚也存在差异(P=0.007)。对栖息地小区的选择研究表明,山腰部分是黑叶猴最主要的场所,要保护好该物种,首先要保护好山腰的植被。6、黑叶猴觅食出现地方的面积为8.39 hm2,占栖息地面积的 20% 。6个觅食斑块的面积约有2.89 hm2,占所有觅食地点总面积的34.5%。六个食物斑块中只有一个位于村民活动频繁的山脚,而山脚许多优势种如潺槁树也是黑叶猴的喜食食物,这表明人类的活动对黑叶猴的生存有着严重的干扰。食物斑块中位于食谱前十位植物的密度明高于其在随机所做样方中的密度,差异性特别显著(P=0.001,F=20.812),表明喜食植物的密度是影响食物斑块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7、食物含水量是黑叶猴水分的最主要来源,其食物的水分含量最低为 47.32%,最高达79.80% 。对黑叶猴较喜食的10位食物和不喜食的10位食物的含水量进行比较统计检验表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P=0.062,F=3.974)。可以认为对含水量的选择不是黑叶猴对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8、食物中粗蛋白含量最低为10.05%,总能最低为14.81KJ/g 。过对黑叶猴喜食的前5位和不喜食的后5位食物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粗蛋白和总能含量上没有差别(P=0.134和P=0.500)。粗纤维含量最低为16.48%,最高为61.40%。通过对喜食的前8位和喜食的后8位食物统计检验表明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25)。说明粗纤维的含量是黑叶猴进行食物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文目录


图片  2-4
致谢  4-6
中英文摘要  6-10
一 文 献 综 述  10-19
  1 灵长类的食性和营养  10-14
  2 灵长类种群内个体觅食行为差异  14-15
  3 灵长类的觅食竞争  15-16
  4 灵长类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方法  16-18
  5 灵长类摄食生态学研究方法  18-19
黑叶猴分布、研究现状和研究地概况  19-22
  1 黑叶猴的特征和分布  19
  2 黑叶猴研究现状和研究地区状况  19-22
三 黑叶猴觅食生物学.  22-38
  1 研究方法  22
  2 黑叶猴的觅食组成、觅食方式和觅食高峰  22-24
  3 黑叶猴的食物选择  24-27
  4 黑叶猴的食物选择系数  27-29
  5 食物的季节性选择  29-32
  6 讨论  32-38
四 不同觅食小区的利用和食物斑块  38-44
  1 研究方法  38
  2 研究结果  38-43
  3 讨论  43-44
五 食物的营养分析  44-50
  1 研究方法  44
  2 黑叶猴食物的营养分析  44-46
  3 讨论  46-50
参考文献  50-52

相似论文

  1. 基于B/S架构的网上营养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2.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半散放麋鹿食性研究,S865
  3.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栖息地适宜性和保护区最小面积研究,Q958
  4. 影响广东老火鸡汤质量因素研究及营养汤品开发,TS251.6
  5. 中国林蛙肉的生物酶解、营养分析及功能评价的研究,S966.35
  6.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地关系研究,X36
  7. 秦岭圈养大熊猫对投食竹种的选择研究,S795
  8. 优质巨胚稻营养成分分析及发芽试验,S511
  9. 山区池塘主要水化因子及对鱼产品质量影响的研究,S959
  10. 弄岗黑叶猴的觅食生态学和营养分析,Q958.1
  11. 西施舌三倍体诱导研究,S968.31
  12. 巨胚稻的萌发、胚形态发育及其营养成分研究,S511
  13. 总状蕨藻盾叶变种(Caulerpa racemosa var peltata (Lamx.) Eubank)化学成分、硫酸多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R284
  14. 放归普氏野马食源植物、食性选择及采食对策的研究,Q958
  15. 青壳蛋鸡壳色遗传规律及其蛋品质相关性研究,S831
  16. 营养分析评价系统的研制,R151
  17. 大熊猫取食竹选择、消化率及营养和能量对策的研究,S865.31
  18. 苜蓿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育种材料的遗传分析,S54
  19. 籼稻巨胚基因的诱变获得、遗传分析及育种应用研究,S511.21
  20. 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ephalus)对栖息地选择利用与觅食生物学,Q958.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动物学 >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