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庄子》寓言研究

作 者: 吴小洪
导 师: 田汉云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学识修养 人物形象 关注现实人生 《庄子》 历史人物 传统文化观念 风格的成因 风格的形成 鬼神文化 幽默诙谐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17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庄子》散文中最早提到“寓言”二字,寓言又是庄子学派阐述道家思想的主要手段。《庄子》寓言与先秦其它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比较,风格独特。这种风格的形成,受庄子本人的生活经历、情感趋向、学识修养、理想志趣的影响,也受庄子学派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 《庄子》寓言的人物形象杂多怪诞。一方面借重历史人物的名声,另一方面又改变历史人物的原初面目,使之发生大幅度的变形,是《庄子》寓言人物形象的特色之一。以孔子为例,《庄子》寓言中的孔子面貌与历史原初面貌相去甚远,而且复杂多变;究其原因:一是庄子学派特殊的写作手法使然;二是儒道两家理论上既相冲突又相融通的特点使然;三是历史上的孔子,其思想、性格的多面性给形象改造留下了空间。从对孔子形象的改造中,可以看出庄子学派熟知孔子的事迹,而且具有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 《庄子》寓言从现实生活中取象时,较多地关注社会底层的人群,如工艺非凡的技匠、德胜凡人的畸人。这反映了庄子学派并非真正的去情忘情,而是热切地关注现实人生,同时也深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作者塑造这两类形象,目的是要表现“道”的至高无上性质:道超乎技,德胜乎形。 庄子学派主要活动于宋楚之间,而宋楚盛行的鬼神文化观念、楚地浓烈的巫风习俗,决定了《庄子》寓言较多地从神话中取材。《庄子》寓言在对神话材料加工改造时,巧妙地以哲学观念置换神话观念,《庄子》寓言因此体现了从蒙昧时代向理性时代过渡的演进之迹。 与其它诸子寓言比较,《庄子》寓言已从论说附庸的地位中摆脱出来,独立地充当言道说道的角色,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点。《庄子》人物寓言的风格可以概括为幽默诙谐、博大玄妙。这一风格与庄子学派良好的学识修养、愤世嫉俗的生活态度、对生活精到的观察能力是分不开的。 从分析《庄子》寓言人物形象入手,结合庄子学派特定的社会地位、特别的思想感情、特殊的文化背景,可以解释《庄子》寓言风格的成因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绪论  6-11
第一章 《庄子》寓言与庄子其人  11-22
  第一节 从寓言看庄子的活动区域及文化背景  11-16
  第二节 从寓言看庄子的生存境况、处世方式和精神追求  16-22
第二章 论《庄子》寓言对孔子形象的改造  22-35
  第一节 《庄子》寓言中多变的孔子形象  24-29
  第二节 对历史原生形态的孔子的改造及依据  29-35
第三章 论《庄子》寓言对世俗形象的利用  35-46
  第一节 析《庄子》寓言中的匠技形象  36-40
  第二节 析《庄子》寓言中的畸人形象  40-46
第四章 《庄子》寓言形象对神话形象的借鉴  46-61
  第一节 论《庄子》寓言对神话中黄帝形象的改造  47-52
  第二节 论《庄子》寓言对神话中神人形象的改造  52-61
第五章 《庄子》人物寓言的艺术风格  61-69
  第一节 《庄子》寓言与先秦其它诸子寓言的异同  61-63
  第二节 《庄子》人物寓言的艺术特色  63-66
  第三节 《庄子》寓言艺术特色的成因  66-69
附录  69-74
注释  74-79
参考文献  79-81
致谢  81-82
发表论文  82

相似论文

  1. 《红楼梦》悲剧中的喜剧性,I207.411
  2. 顾况及其诗歌研究,I207.22
  3. 新灵异小说论,I207.42
  4.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研究,I207.41
  5. 古代小说中公案因素的文化探析,I207.419
  6. 现代标志风格创新研究,J524
  7. 德国现代家具风格的研究,TS664.01
  8. 江浙琴派溯流探源,J609.2
  9. 论沉默权及其在中国确立的构想,D915.3
  10. 变幻的风景,TU984.18
  11. 东乡族伊斯兰教历史人物研究,B968
  12. 基于内容型教学法的课程设计,H195
  13. 郭沫若历史人物评价述论,K092
  14. 高中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的教学设计,G633.53
  15. 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研究,G633.51
  16. 论朱熹的历史人物评价,K092
  17. 历史的压抑:新世纪历史人物电影研究,J905
  18. 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魏忠贤研究,I207.41
  19. 杜诗历史人物论稿,I207.22
  20. 历代《九歌图》探美,J20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