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学六~八年级学生的自我表现策略研究

作 者: 侯丹
导 师: 李晓文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心理学
关键词: 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策略 印象整饰 社会焦虑 班风
分类号: B8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1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我表现曾经是个大多数心理学家不愿涉足的专题,不过近30年来,自我表现专题已经进入了主流心理学的范围,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自我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成果已被用于解释多种人际间的现象如:攻击行为,认知差异,求职面试中的行为,以及与身心健康有关的行为等。 本研究通过自制问卷对小学六、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1.对自我表现策略使用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女生更倾向于使用“补偿性策略”;2.对自我表现策略的使用与社会焦虑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支持Leary和Kowalski(1990)的观点即“表达性自我表现策略”和“补偿性自我表现策略”的分类和已经具有的人格特征无关;3.对自我表现策略使用的年级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自我表现的发展象一切系统一样存在一个反馈和优化的过程,这也部分证明了Goffman和Shlenker的理论模型的有效性;4.本文从自我表现的角度对“班风”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具有不良班风”的班级的行为表现具有尚未形成“有效共识”的特征,由此推断所谓“具有不良班风”实际上是尚未形成稳定的班风,因而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仅仅是建设性的工作而不必多费精力在“纠正”工作上;5.对自我表现策略使用和社会交往质量的比较研究中发现,自我表现策略的使用至少可以部分解释个体的社会交往质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8
第一章 西方自我表现研究综述  8-20
  一. 引言  8
  二. 自我表现研究的两种取向  8-11
    1 自我表现研究的狭义取向  8-9
    2 自我表现研究的广义取向  9-11
  三. 自我表现研究在两方面的成就  11-14
    1 自我表现的方式与策略  11-13
    2 自我表现的内化  13-14
  四. 自我表现研究的两个理论模型  14-17
    1 Goffman的理论模型  14-16
    2 Shlenker的理论模型  16-17
  五. 本研究的背景资料  17-18
  六.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8-20
第二章 研究部分  20-44
  一. 访谈调查  20-23
    1 访谈调查的目的及必要性  20
    2 调查对象  20
    3 调查方法  20
    4 结果分析  20-23
    5 小结  23
  二. 自我表现策略使用在不同性别、年级学生间的比较  23-31
    1 自我表现策略问卷的编制  23-26
      1-1 项目来源  23-25
      1-2 项目组成  25
      1-3 项目形式及记分方法  25
      1-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25-26
    2 研究方法  26-27
      2-1 被试的选取  26-27
      2-2 问卷的施测  27
      2-3 数据处理  27
    3 结果与分析  27-31
      3-1 男女间的差异  27-28
      3-2 年级间的比较  28-30
      3-3 自我表现策略使用与社会焦虑状态关系  30-31
  三. 自我表现策略与社会交往质量的比较  31-33
    1 被试  31
    2 材料:莫里诺人际关系问卷  31-32
    3 程序  32
    4 结果  32-33
  四. 班风不同的班级所使用自我表现策略的对比  33-37
    1 被试  33-34
    2 程序  34
    3 结果  34-37
      3-1 具有不同班风的班级在自我表现策略使用上的对比  34-35
      3-2 各班受欢迎与不受欢迎学生所使用自我表现策略与其班级的比较  35-37
  五. 讨论  37-43
    1 自我表现的情境性及问卷制作  37-38
    2 自我表现的性别差异及与社会焦虑得分的比较  38-39
    3 自我表现策略的年级间比较及理论模型的讨论  39-41
    4 关于“班风”的讨论  41-42
    5 自我表现策略使用与社会交往质量  42-43
  六. 总结论  43-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47-51

相似论文

  1. 自我表现与自我隐藏,J205
  2. 论爱·摩·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三种社会力量,I561
  3. “合作学习”实验班班风建设的个案分析,G632.4
  4. 素描风格中线的转变,J214
  5. 顾太清词研究,I207.23
  6.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视阈下互联网中青年人的自我表现现象研究,C913.5
  7. 人类居住空间中的人体象征性研究,TU-024
  8. 论顾太清诗歌,I207.22
  9.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自我表现性忏悔主题,I562.074
  10. 乔吉心态、散曲作品及理论的研究,I207.24
  11. 鲁迅周作人对现代杂文文体的创造,I207.6
  12. 体验·表现·拯救——论王安忆小说的生命意识,I207.42
  13. 模仿与创新:西方文学对五四浪漫主义诗歌兴起的影响,I207.25
  14. 从作家到政治家的石原慎太郎,D731.3
  15. 印象整饰与内隐态度、组织行为的关系,B842
  16. 以博客为载体的“自我”表现和重塑,G645.5
  17.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Task Types and Task Difficulties on EFL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Writing Tests,H319
  18. 创造社研究,I209
  19.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G806
  20. 声誉对学前儿童违规行为的影响,B844.1
  21. 初中生早恋现象的调查与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