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研究

作 者: 严慈萍
导 师: 方克强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批评家 视角
分类号: I206.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5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的基本涵义出发,在简要回顾了近20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的批评实践历程,特别是围绕各个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的批评家的学术风格、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整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传统与颠覆”、“文学与文化"、“现实与历史”等风格各异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以此对我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透视。论文以概括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研究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基本历史为主干,采用对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家总体描述和个体研究特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系统梳理之后进一步探讨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释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研究的意义,研究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中国发生发展的论文很多,而对中国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做整体研究的还不多见,因此本文期望围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这个专题做一些基础性的梳理工作;第二部分概括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广义上的三种概念,指出本文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专门是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反抗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文学研究者。随后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实绩作了简单的介绍,重点梳理了她们二十年的研究历程及特点;第三部分在大量阅读女性主义批评家文本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女性批评家们各自的理论立场和研究策略,根据她们研究视角的不同,作出了“现实与历史”、“传统与颠覆”、“文学与文化”的归纳。现实与历史分别是指重写文学史,挖掘被压抑在历史地表之下的女性文学传统和关注现实文学,对同时期女性文学的研究和思索;传统与颠覆是指在批评风格上有的采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传统批评方法的兼容运用,而有的则体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具有强烈的解构和颠覆色彩;文学与文化即前者的视角主要落实在女性创作及与文学相关的范围内作性别研究,后者则把女性主义研究投射到文化领域内,如对电影理论,女性服饰的研究等。最后作为结语部分,论文提出了建立“性别诗学”的理论构想,介绍及阐述了“性别诗学”发展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女性主义研究者在“性别诗学”方面的研究现状。

全文目录


Ⅰ 中文内容摘要  4-5
Ⅱ 英文内容摘要  5-6
Ⅲ 正文  6-34
  一、 引言: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  6-7
  二、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的研究历程  7-15
    (一)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  7
    (二)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研究内容  7-8
    (三)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群体扫描  8-11
    (四)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研究品质与研究实绩  11-15
  三、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的多元视角  15-31
    (一) 现实与历史  15-21
    (二) 传统与颠覆  21-27
    (三) 文学与文化  27-31
  四、 结语:走向性别诗学  31-34
Ⅳ 注释  34-35
Ⅴ 参考书目  35-36

相似论文

  1. Ad-Hoc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的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TN929.5
  2. 当代中国妇女权利问题之微观视角,D442.6
  3. 优势视角下的上海M区世博志愿者培训研究,D632.9
  4. 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G40-057
  5. 东正教哈尔滨教区研究(1898-1956年),B979
  6.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B844.2
  7. 从跨文化视角研究学生对师生角色的期望,G420
  8. 教师视角下小学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现状研究,G622.0
  9. 消费者视角下的医药零售企业声誉测评研究,F721;F224
  10. 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叙事比较研究,I207.41
  11.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I046
  12. 基于多幅图像的几何和纹理自动重建,TP391.41
  13. 经济法视角下广告法律制度研究,F713.8
  14. 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民负担管理问题研究,F323.8
  15. 英汉隐喻的跨文化研究,H15
  16. 跨文化视角中汉越颜色词的对比研究,H136
  17. 文学和文化视阈下的明清女侠,I206.2
  18. 《萤窗异草》叙事艺术研究,I207.41
  19. 戴锦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探析,I206.09
  20. 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I206.6
  21. 来自女性与自然的呼唤,I109.9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文学批评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