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作 者: 肖海燕
导 师: 吕红平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人口学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业化 农业产业化 农民知识化 三化协调联动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05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从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问题之一,它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成为农业的发展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突破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且有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如此,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还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社会条件的剖析,指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知识化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提出以“三化协调联动”为主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即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知识化提供能力支持,制度改革提供政策环境,并且从制度支持的角度提出了“三化协调联动”所需要的制度条件和政策环境。

全文目录


导言  7-8
一、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量变化态势和基本特征  8-12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总量变化态势  8-10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10-12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  12-14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12-13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13-14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条件  14-22
  (一) 工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  15-17
  (二)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石  17-19
  (三) 农民知识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保证  19-22
四、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探讨  22-34
  (一) “三化协调联动”是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  22-29
  (二) 实现“三化协调联动”应具备的制度条件  29-34
五、 结论  34-35
参考文献  35-37
致谢  37

相似论文

  1. 日本明治时期城市化剖析,K313.4
  2. 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服务建筑标准化设计研究,TU248
  3. 贵州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F327
  4. 宁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F323.3
  5. 平原农区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研究,F320
  6. 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TU984.114
  7. 小额信贷与农户行为选择研究,F832.4
  8. 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F832.4
  9. 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F324
  10. 新疆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研究,F832.7
  11. 农村基层供销社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研究,F721.2
  12. 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研究,F719
  1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F327
  14. 揭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F321
  15. 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F205
  16. 海西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闽台农业产业化合作研究,F321
  17. 返乡农民工与农业产业化关系的研究,F321
  18.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F321
  19. 新疆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F324
  20. 低碳氮比废水脱氮处理新工艺调试研究,X703
  21. 寿光市“两新”组织党的建设问题研究,D26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