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简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作 者: 娄丽
导 师: 张创新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供求 新形势 粮食价格 保障机制 高效农业 粮食储备 粮食生产 储备规模 国际惯例
分类号: F32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都很重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几年中,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1996年粮食总产量突破5000亿公斤,1998年达到5123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粮食供求及安全状况的分析,不难发现,在我国粮食安全指标体系中,除人均粮食占有量一项指标外,粮食产量波动指数、粮食储备率、粮食自给率等主要指标状况良好,总体上说,我国粮食已摆脱了供给长期偏紧的局面,粮食安全水平较高。那么这是否就说明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已高枕无忧了呢?其实不然。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首先,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客观因素众多。一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许多地方基本还是靠天吃饭;二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收入下降,影响种粮的积极性;三是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呈现出下降趋势;四是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较高,在国内外粮食市场竞争力较弱;五是水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旱灾害比较严重,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六是国家对储备粮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储粮成本高,国家财政负担重,影响了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七是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影响粮食和农业的发展后劲。其次,“入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较大。一是关税减让对粮食生产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二是“入世”加大了政府对粮食进出口贸易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三是结构性调整增加了转轨时期的就业难度,部分人群的营养安全受到威胁;四是“入世”后农产品实行配额管理,对我国自主实现粮食安全的难度加大,增加了引<WP=41>发国内粮食市场波动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见,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国目前已步入“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粮食安全保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需要”,并开始向“维护生态”方向发展。据此分析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既要看到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而出现的粮食供求矛盾隐患,又要高度重视当前粮食供求平衡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惯例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用新的机制解决粮食安全出现的新问题。第一,健全法律和执法体系,实现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惯例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必须要完善法律法规,搭起粮食安全保障的制度框架。以“确保需要”为目标的粮食安全保障,面临着复杂的粮食供求关系和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在我国加入WTO和国内粮食供求存在一定缺口的情况下,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满足个性化的粮食需求、平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靠一些零散性的政策措施往往会造成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粮食安全保障法》。不仅可以做到事先防范,而且有利于增加政策透明度,减少与国际间的粮食贸易摩擦。?????? 第二,完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立灵活的储备粮吞吐机制。建立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通行做法。与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储备目的不同,我国粮食储备主要用于年景丰歉调节和供求缺口弥补,因而储备规模大、时间长、成本高。合理的国家粮食储备,应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因此,应从统一国家粮食储备、合理确定储备规模、建立灵活的吞吐机制人手,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储备体系。????? 第三,采取配套农业支持政策,保证粮食供给的适度增长。从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粮食供求发展趋势看,当前应重点完善以下农业支持政策。<WP=42>一是调整农村税种,减轻种粮农民负担;二是实行动态的价格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实施非正常年景的生产救助政策,提高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第四,按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构建高效农业的保障机制。从长远看,我国根本性的粮食安全保障是建立高效农业,参与国际农业经济循环。我国农业的劣势是人均占有耕地少,组织化、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的生态意识、标准化意识、无公害意识不高,存在盲目追求产量的倾向。但我国有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的市场意识和接受新事物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具有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的精神。只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通过组织化、标准化的产业引导,我国可以将农业劣势转化为优势,并取得在国际农业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第五,利用市场化价格引导机制,促进粮食供求的自动均衡。政府对粮食市场的适当干预,是世界各国保证粮食安全普遍采用的措施,建立国家储备制度、实施增加粮食供给和发展高效农业的支持政策,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干预形式。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或何种手段,政府只要对粮食价格本身进行强行干预,则形成政府主导性粮食价格;而对粮食供给和需求进行间接调剂,政府干预就转化为市场供求的因素,形成市场化的粮食价格。市场化价格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但会换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安全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2.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状况研究,G522.3
  3. 新形势下侨联组织发展的途径探析,D634
  4.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G647.38
  5. JD水泥集中采购和供应系统优化研究,F426.71
  6. 赵官煤矿班组安全协同管理方法研究,TD791
  7. 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民工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922.1
  8. 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社会功能弱化现象研究,G212
  9. 转基因技术视角下的粮食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D923.4
  10. JL客车集团资本结构研究,F406.72
  11. 新形势下农民技能培训问题研究,F323.6
  12.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中国文化安全保障机制研究,G122
  13. 我国艾滋病患者平等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921
  14. 基于产能动态平衡的耕地保有量研究,F323.211
  15. 中国保障粮食安全探索:提高农民种粮极性的视角,F326.11
  16. 转基因种子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F326.11;X959
  17. 建筑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及对策研究,F249.24
  18. 论我国劳动知情权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D922.5
  19. 新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研究,G522.3
  20. 新形势下江西劳动力供求预测分析及就业政策的调整,F249.27
  21.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研究,F8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部门经济 > 种植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