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海明威作品中的两难模式研究

作 者: 何林
导 师: 付景川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海明威 模式研究 《老人与海》 作品 不可调和 故事情节 死亡主题 下一代 矛盾冲突 创造的精神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87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内对海明威作品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海明威作品的战争主题、海明威创作的主体意识、海明威作品的文本批评和海明威与其他作家的比较批评。本文将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一种新的视角探讨海明威作品的创作理论和作品风格:拟通过对海明威作品中的两难模式,了解海明威作品的艺术本性,体验他的作品中无法填补的、人类本真的矛盾,从而阐释海明威作品的伟大艺术魅力。理解海明威作品的阅读价值,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这样界定文学作品的永恒,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他的这些问题又那么有魅力,它使下一代的人一定会投入选择,但是这一代人一定完不成这个选择,他又把这个两难交给下一代,下一代,一代代交下去,这就叫作品的永恒。”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中常常含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它通常不是交给我们一个结论,而是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巨大的阅读体验,在读者的内心隐隐地挑起一种感觉,将各种矛盾紧紧地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难分难解的状态。作者将一个作品交给人类,让人类共同去体验,让读者投入一种深深的思考,有些问题或许是作者本身也不是十分清楚的问题。他们想挖掘的是人类本真的矛盾,讲述的是人类永久的悲剧,是永远也难以解决的两难。面对这样的困境,永远也得不出一个最佳方案,这种不可避免的悲剧才是伟大的悲剧,才是值得我们直接面对的悲剧。这里所说的两难,是指作品中呈现给读者时所具有的某种不确定的可做多种解读的深层内质,而并非作者创作中的表达含混,模糊不清。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在明白的话语中交给了读者一个思考的空间。如果海明威把一切结论都写得明明白白,那么他的作品就失去了这种两难的情境,也就是失去了给读者带来思考快感的机会。海明威作品中不可调和的矛盾首先表现在情节结构中。他的作品中<WP=34>的故事情节找不到传统小说中被称之为“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结构模式,他的小说完全是行云流水一般的对现实生活的如实记录。但是在这样散乱的表层结构之下,却流动着一条清晰的线索,更主要的是,在这清晰的线索背后,却隐藏着某种不确定性。人们无法从这种两难结构中寻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于是形成一种“万种解读,皆有道理”的局面,从而使作品的意义不断深化。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营造了一个无穷无尽的话题,这个话题属于人类本体,就是胜利者和失败者实际上是讲不清楚的。在每一次成功中,你可以找到里面失败的因素,在每一个失败背面,又都可以找到成功的因素。你无法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只能徘徊在作品营造出的这种两难的情境中。《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作品中最能体现这种两难结构的一部,同时这种两难结构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是存在的。如《丧钟为谁而鸣》。海明威作品中故事情节的两难结构有着多方面的延伸,其中不乏涉及到关于宗教和哲学的方面。在海明威的作品中,这两方面主要体现在《圣经》的隐喻和海明威的存在主义哲学观上。《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既可以实现作为一个渔夫的价值,又可以实现作为人类精神的价值。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老人的价值没有体现,他失去了捕到的大马林鱼,就是丧失了作为渔夫的价值;他与自己的“兄弟”相残,犯下了原罪,也是丧失了人类最基本的品德。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读者永远都处在这种两难的境地。海明威的作品中充满了关于死亡主题,所有这些关于死亡主题的展现,都在关照读者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但是海明威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选择,原因在于,选择一旦明确,必将走向虚无。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可是,这些硬汉们尽管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但是他们偏偏又很少有着成功的经历。自身的崇高品格与现实中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形成了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与此同时,这些硬汉们也有着不为人所知的迷惘与脆弱的<WP=35>一面。本人认为,海明威之所以让这些硬汉们拥有着不懈进取、开拓、创造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使读者从中找到生活的动力。他巧妙地将人物内心的迷惘、软弱和不知所措隐藏在故事背后,而展现给读者的却是高大的英雄和“巨人”式的人物,从而重新将人类的尊严带到文学舞台上。冰山原则的运用,使海明威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含而不露的特点,当矛盾冲突达到不可调和的时候,两难结构自然就呈现了出来,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所以,海明威作品中成功地构制两难结构,与他正确而娴熟地运用冰山理论是分不开的。海明威就是在这样含蓄的语言中独自经营着他无穷的话语蕴藉,他作品中的象征手法,是能够让人在反复的阅读与体味中不断解读出新意的。这也是海明威的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海明威就是通过这样的技巧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可以说,象征是构制两难结构的最有效的手段。海明威作品中的两难结构恰恰是最能引发读者思考的因素。当人们在思考中陷入两难的境地时,思考便成为了无终止的一种活动,于是人们从不停的思考中不断获得快感。这样,文本自然就会经久不息地流传下去,其中的审美价值也自然得以体现。作品的永恒性也正是

全文目录


前 言  5-6
一、 《圣经》隐喻的两难解读  6-11
二、 死亡意识的两难选择  11-16
三、 精神世界的两难归宿  16-20
四、 情节模式的两难结构  20-27
结 语  27-28
注 释  28-31
参考文献  31-33
中文摘要  33-36
英文摘要  36-38

相似论文

  1.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2. 高等设计艺术专业教学中设计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J50-4
  3. 中国城市社区矛盾冲突问题研究,D669.3
  4.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5.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G633.3
  6. 综合材料绘画语言实践中的“偶然性”,J205
  7. 高师钢琴教学中关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研究,J624.1
  8. 中国当代现实题材舞蹈作品创作研究,J705
  9. 文字作品集体管理制度研究,D923.41
  10. 土建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G647.38
  11. 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探究,J624.1
  12. 德国著作权法修改及实施研究,DD913
  13. 无线TCP和资源调度的跨层设计算法研究,TN929.5
  14. 论作品角色的著作权保护,D923.41
  15. 论计算机字体的著作权保护,D923.41
  16. 影视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探究,D923.41
  17. 基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EoC局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948.3
  18. 下一代无线网络仿真技术与模块设计,TN915.02
  19.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中有源EoC的人机交互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P11
  20. 基于HomePlug的同轴宽带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948.3
  21. 新一代多功能光盘循迹伺服控制研究,TP333.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