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红皮云杉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

作 者: 孙宝刚
导 师: 郎奎建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林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工业用材林 培育技术
分类号: S791.1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是东北林区的主要用材树种,其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东坡的河谷、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红皮云杉人工造林从50年代开始,由于它具有耐水湿、耐寒冷、耐贫瘠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因而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具有成活率高、保存良好的特点。近年来,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东部林区都在营造和发展红皮云杉人工林。黑龙江从1955年开始营造红皮云杉人工林,特别是近些年来,其造林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许多地方云杉人工林成林面积已超过了落叶松,成为目前东北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目前,林区红皮云杉人工林分占有相当的比例,经抚育管理的林分长势良好,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24年生红皮云杉人工林每公顷连年生长量可达10.62m~3,达到和超过同龄落叶松人工速生丰产林标准。因此,有计划地开发和发展红皮云杉人工林,培育高质量的用材林,研究红皮云杉人工林生产结构及生产力机理,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措施,集约经营,提高林分生产力,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出大量的商品材是当前林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项研究通过对东北林区各种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的调查研究,提出红皮云杉产区区划、生长与结构规律、林分密度定量管理等一系列成果,为加快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生产出优质木材,解决我国森林资源的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研究将应用现代生态学理论,采用定位观测及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将气候因子、立地因子以及经营对红皮云杉人工林生产力水平的地域性差异,合理地进行红皮云杉人工林的密度管理,为开发林地生产潜力,调整和设计红皮云杉人工林的布局与结构,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缩短培育周期,制定林区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全文目录


1 前言  9-10
2 红皮云杉研究进展概述  10-12
3 研究地区概况  12-15
  3.1 研究地区范围  12
  3.2 自然特点  12-15
    3.2.1 地貌  12-13
    3.2.2 气候  13
    3.2.3 土壤  13-14
    3.2.4 植被  14-15
4 红皮云杉人工林产区区划  15-30
  4.1 红皮云杉分布现状  15-16
    4.1.1 红皮云杉天然分布  15
    4.1.2 红皮云杉人工栽培分布  15-16
  4.2 产区区划研究综述  16
  4.3 材料与方法  16-17
    4.3.1 资料的来源和整理  16
    4.3.2 研究方法  16-17
  4.4 产区区划的理论  17-19
    4.4.1 区划的原则  17-18
    4.4.2 区划的分级  18
    4.4.3 红皮云杉区划体系的依据  18-19
  4.5 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19-21
    4.5.1 原理和方法  19-20
    4.5.2 计算步骤和结果  20-21
  4.6 林分生产力模型  21-22
    4.6.1 模型的建立与调整  21
    4.6.2 数学模型度检验  21-22
  4.7 产区区划  22-30
    4.7.1 产区划分  22-26
    4.7.2 生产力等级树型图  26
    4.7.3 产区水热特征临界指标值  26-29
    4.7.4 产区和亚区差异显著性检验  29-30
5 红皮云杉分布区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30-42
  5.1 研究材料与方法  30
    5.1.1 资料来源  30
    5.1.2 研究方法  30
  5.2 分类原则与依据  30-32
    5.2.1 分类原则  30
    5.2.2 分类的依据  30-32
  5.3 立地分类  32-35
    5.3.1 分布区内地形、地貌与土壤水分、养分关系  32-33
    5.3.2 生长与因子的关系  33-34
    5.3.3 红皮云杉立地类型划分  34-35
  5.4 立地质量评价  35-42
    5.4.1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  35-36
    5.4.2 立地类型生长分析  36-38
    5.4.3 立地质量评价  38-42
6 红皮云杉人工林林分密度定量管理  42-62
  6.1 资料来源与方法  42
    6.1.1 资料来源  42
    6.1.2 研究方法  42
  6.2 林分密度与其它因子的关系  42-44
    6.2.1 林分密度与生长量  42-43
    6.2.2 林分密度与干形  43-44
    6.2.3 林分密度与自然稀疏  44
  6.3 林分密度效应模型  44-45
  6.4 合理经营密度  45-46
  6.5 最优林分密度模型  46-53
    6.5.1 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  48
    6.5.2 状态方程、边界条件和目标函数  48-49
    6.5.3 林分最优密度模型的导出  49-53
  6.6 抚育间伐  53-62
    6.6.1 理论推导  53-54
    6.6.2 定量间伐  54-57
    6.6.3 抚育间伐的确定  57-62
7 结论与讨论  62-65
  7.1 产区区划  62-63
  7.2 立地分类与评价  63
  7.3 生长模型  63-64
  7.4 密度定量管理  64-65
参考文献  65-70

相似论文

  1. 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X53
  2. 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红皮云杉种群更新与遗传多样性研究,S791.182
  3. 红皮云杉体细胞胚形成及不定芽诱导,S791.18
  4.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红皮云杉种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S791.182
  5. 红皮云杉种源间植物激素、硝酸还原酶和可溶性蛋白的遗传变异,Q943
  6. 黑龙江省农田防护林树种选育及营造技术研究,S727.24
  7. 嫩江云杉和红皮云杉对干旱与SO_2胁迫的生理响应,S791
  8. 湿地松工业用材林集约栽培和经营技术研究,S791
  9. 浙闽山区毛竹高效经营技术与参与式发展模式研究,S795.7
  10. 红皮云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S791.182
  11. 红皮云杉工业用材林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S727.3
  12. 四种引进树种对大庆地区土壤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S718.4
  13. 酒竹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S795
  14. 外生菌根菌侵染红皮云杉微观机制的研究,S791.182
  15. 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的生物生态学及培育技术研究,S899.3
  16. 长白山山地引种杨树生长分析及适宜品种筛选,S792.11
  17. 云杉外生菌根菌的研究,S718.8
  18. 红皮云杉、白扦幼苗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CO_2倍增及高温的生理生态响应,S718.43
  19. 大兴安岭高寒地区越桔、笃斯越桔培育技术研究,S663.9
  20. 大兴安岭高寒地区越桔、笃斯越桔培育技术研究,S663.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针叶树类 > 云杉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