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静养区环境评价与建设研究

作 者: 刘雁琪
导 师: 张启翔
学 校: 北京林业大学
专 业: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关键词: 旅游静养区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视觉环境质量评价 静养区建设
分类号: TU9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72次
引 用: 1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十大示范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是福州唯一的4A景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工作,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发展成为福州市民日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但由于其建成时间比较长,游客对于景区的景观已经十分熟悉。森林公园正面临着旅游吸引力有所下降的问题,如何能够合理的进行森林公园的二期开发建设,是关系到森林公园未来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实现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一个自然环境为主的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是评价其景观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十大示范公园在此之前还从未系统的做过这方面的评测工作,正所谓“水背源则流竭,木无根则不长”只有全面准确的掌握了森林公园内各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具体情况,才能在进一步二期的景观建设中做到有的放矢,箭不虚发。 本文针对森林公园旅游静养区建设研究,于2003年7月和11月间两次到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实地进行了旅游生态环境质量的测定与旅游视觉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并在市区进行了对比性的试验。在环境因子的选取上我们主要选取了与人们健康关系比较密切的空气负离子、可吸入颗粒物、空气中细菌含量、以及环境中的噪音状况四个因子进行评测。通过评测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环境质量远远优于福州市区,是理想的休闲静养场所。在公园内各景观区域中兰苑、古藤、刻字潭三个景观区域的环境质量最为优越,非常适合进行旅游静养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在方法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客观评测的基础上选取出了适宜的基址区域,为随后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进行了整个静养区的景观规划与项目的设计工作,在静养区项目设计中引人园艺医疗、森林氧吧、有氧健康步道等对人体健康有宜的活动项目,让来公园中的人们能更加深入地利用森林资源,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森林环境资源与国民健康的密切关系还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本文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这一方面的评价和建设工作,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的可供借鉴的方法体系。

全文目录


1 引言  10-24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1
  1.2 基本概念  11-12
  1.3 研究方法  12-13
    1.3.1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12
    1.3.2 调查问卷法  12
    1.3.3 分区评测法  12-13
  1.4 主要的指标选取  13
  1.5 森林旅游活动适宜性研究  13-14
  1.6 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14-19
    1.6.1 森林旅游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14-15
    1.6.2 森林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15-19
  1.7 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益作用的研究  19-22
    1.7.1 森林环境空气负离子对人体有益作用的研究  19-21
    1.7.2 森林环境植物精气资源研究  21-22
  1.8 园艺医药的发展研究  22-23
    1.8.1 园艺疗法的概念  22
    1.8.2 园艺医疗在国外的发展  22-23
  1.9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3-24
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24-26
  2.1 发展现状分析  24-25
  2.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方向  25-26
3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26-41
  3.1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各区负离子浓度测定研究  26-32
    3.1.1 试验仪器与方法  26-27
    3.1.2 结果与计算  27-32
  3.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32-34
    3.2.1 研究方法  32-33
    3.2.2 结果分析  33
    3.2.3 分析与讨论  33-34
  3.3 空气细菌含量的研究  34-37
    3.3.1 研究方法  34-35
    3.3.2 测定结果  35-36
    3.3.3 结果分析  36
    3.3.4 讨论  36-37
  3.4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声环境测定研究  37-40
    3.4.1 试验方法  38
    3.4.2 测定结果  38-40
    3.4.3 结果分析讨论  40
  3.5 小结  40-41
4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41-47
  4.1 评价方法和内容  41-44
    4.1.1 森林景观类型的划分  41
    4.1.2 森林景色质量(SQ)客观评价  41-42
    4.1.3 森林景观视觉吸引力(VAC)的评价  42-43
    4.1.4 风景敏感水平(SL)的评价  43
    4.1.5 森林景观综合视觉质量(CTQ)的评价  43-44
  4.2 评价结果  44-45
    4.2.1 森林景观类型划分结果  44
    4.2.2 景色质量评价结果  44
    4.2.3 视觉吸引力评价结果  44-45
    4.2.4 风景敏感水平评价结果  45
    4.2.5 森林景观综合视觉质量评价结果  45
  4.3 结果分析  45-46
  4.4 小结  46-47
5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静养区环境规划与项目设计  47-67
  5.1 设计原则  47-48
    5.1.1 生态原则  47
    5.1.2 特色原则  47
    5.1.3 以人为本的原则  47
    5.1.4 动态原则  47-48
    5.1.5 系统原则  48
    5.1.6 市场原则  48
  5.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静养区环境设计  48-51
    5.2.1 风格设计  48-49
    5.2.2 尺度设计  49
    5.2.3 材料设计  49-50
    5.2.4 色彩设计  50-51
    5.2.5 标志设计  51
    5.2.6 空间秩序  51
  5.3 静养区植物改造与配置研究  51-59
    5.3.1 植物的空间结构布局  51-53
    5.3.2 植物景观改造中植物种类的选择  53-59
  5.4 森林旅游静养区项目设计说明  59-67
    5.4.1 建设亲子园艺室,开展园艺医疗活动  59-61
    5.4.2 开设天然氧吧,负离子呼吸吐纳区  61-62
    5.4.3 森林氧吧(负离子呼吸区的)的建设  62
    5.4.4 森林物语  62-63
    5.4.5 静养区健康步道设计  63-65
    5.4.6 品茗听琴轩  65
    5.4.7 水体活动区的规划设计  65-66
    5.4.8 森林健康保健室  66
    5.4.9 本草纲目园(草药园)  66-67
6 结论  67-68
附图  68-74
参考文献  74-78
导师简介  78-79
个人简介  79-80
致谢  80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的害虫发生影响因素分析及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S718.5
  2. 基于GIS的潜江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农用地分等研究,F301
  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自然保护地域保护中的应用研究,X826
  4. 基于3S技术的北京湿地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X835
  5. 县(市)区域层面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研究,X321
  6. 基于RS和GIS的闽江河口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X826
  7. 福建省河口湿地生态环境评价,X826
  8. 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X826
  9.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X820.3
  10.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价值损失测评,X826
  11. 基于熵值法和景观模型的精河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研究,X826
  12. 冀北山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X826
  13. 基于“3S”技术的金堂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可持续性发展研究,P208;TP79
  14. “3S”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P208;TP79
  15. 规划环评下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与研究,X826
  16. 3S技术在绥满公路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X826
  17. 河北省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保障体系规划研究,TU984.115
  18. 临沂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X826
  19. 基于GIS和RS的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纵向评价研究,X820.2
  20. 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X82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园林规划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