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太阳能与采暖联合运行系统的研究

作 者: 韩晶
导 师: 王宪恩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联合运行 太阳能热 采暖系统 集热器面积 回水温度 非采暖期 设计温度 水供应 计算温度 集中供热系统
分类号: TU8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55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进行应用,已有300多年历史,但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太阳能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利用范围有限。而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热潮,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出现了真空集热管、非晶硅太阳电池、太阳能发电等等一批新成果,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电池等产品开始实现商业化,但规模比较小,经济效益不理想。太阳能开发利用经历的时间比较长,主要原因是因为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难度较大。由于大量燃烧不可再生能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环境和发展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世界各国加强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清洁能源,它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太阳能与环境结合起来,使太阳能的利用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也相应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进一步明确了太阳能为重点发展项目。目前在太阳能的应用中,太阳能热水供应应用的最为普遍,其系统形<WP=49>式主要有:家用太阳能热水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供应、太阳能开水供应等。集中式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在运行时需要补充热源,目前补充热源主要是以燃油炉或燃气炉为主,也有用电进行加热的。这几种补充热源,具有系统初投资大,设备闲置时间长等缺点。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需要采暖,将采暖系统的回水作为太阳能系统的补充热源,接至太阳能系统的储热水箱中,这样两个系统可以联合运行,见图1。采暖热媒的设计温度一般为95~70℃。实际运行时,随着室外气温的变化,供水温度会发生改变,相应的回水温度也在发生变化,对于与外网直接连接的一般散热器热水采暖系统,进行质调节时,管网的回水温度可按下式计算 <WP=50> (1)式中th′为任一室外气温下,供热管网的供、回水温度,℃;tg、th为设计条件下的供、回水温度,℃;tn为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w为冬季室外空气温度,℃;twj为采暖室外空气计算温度,℃;B——与散热器类型有关的实验系数。以长春市为例:采暖室外空气计算温度为-23℃,室内空气设计计算温度为18℃, 采用大60型散热器,可查得B=0.28,将参数代入式(1)计算,结果表明回水温度在40.3~70℃范围内变化(若有量调节时回水温度变化范围会增大几度),在此取35~70℃分析。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可知,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温度一般为60~75℃,另外,当热水供应系统只供淋浴和盥洗用水,不供洗涤盆用水时,配水点最低水温可不低于40℃。 这为采暖系统和太阳能系统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采暖期,图1中阀门1、3、4打开,阀门5关小,阀门2关闭,热水从水箱上部取用(储热水箱在实际运行时,在扰动较小的情况下,上部和下部的水温相差接近10℃)。在太阳能系统得热量越少的月份,采暖系统的回水温度越高,太阳能系统可获得的补充热量越多。对于水—水换热,其换热温差可取10℃,采暖系统在实际运行时,很少能达到设计工况,回<WP=51>水温度能达到60℃就算很高了,因而联合运行系统的热水供应最高温度应在70℃左右;另外当采暖系统回水温度在35℃时,基本在采暖的初期和末期,此时太阳能系统的得热量有节余,采暖系统起冷却作用,联合运行系统的热水供应温度应在45℃左右,即实际运行时,采暖期联合运行系统的热水供应温度在45~70℃的范围变化,能够满足热水供应的要求。在非采暖期,采暖系统停止运行,而此时太阳能系统的得热量有节余,储热水箱中的水温高于热水供应的设计温度,因此,图1中阀门2打开,阀门1关闭,取用水箱下部温度较低的热水。不同系统的经济效益可按照费用年值法进行分析比较,比较时都以系统每获得1GJ的热量所需费用为基准,计算公式如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费用年值Z可按式(2)计算: (2)式中Z为费用年值,元/m2·年;C为热水供应系统的年运行费用,元/m2·年;K为热水供应系统的工程投资,元/m2;n为热水供应设施(设备)的种类数;x为投资效果系数,1/年。系统每获得1GJ的热量所需的费用Z1可按式(3)计算: <WP=52> (3)式中Z1`为系统每获得1GJ的热量所需的费用,元/GJ;Q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从系统中获得的热量,GJ/ m2·年。在我国七个热能区中,除南方区和西南区之外,其余五个区均需采暖,在这五个区内分别取一个城市,即长春(东北区)、北京(华北区)、呼和浩特(黄土丘陵区)、乌鲁木齐(西北干旱区)和拉萨(青藏高原),按式(2)、(3)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区利用太阳能系统进行热水供应的费用是最少的,而且比其它地区低很多,比费用最高的东北地区(99.26元/GJ)低34.82%。2)在我国的主要采暖地区,热水供应的热负荷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相差不大,但采暖期所需集热器面积均比非采暖期大一倍以上。这样联合运行系统集热器面积若按采暖期平均负荷确定,在采暖期无需额

全文目录


前 言  5-13
第一章 太阳能与采暖联合运行系统的技术分析  13-22
  1.1 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13-14
    1.1.1 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形式  13-14
    1.1.2 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应特点  14
  1.2 采暖系统  14-18
    1.2.1 采暖系统形式  14-15
    1.2.2 采暖系统的特点  15-18
  1.3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采暖系统的结合  18-21
    1.3.1 联合运行系统采暖期运行分析  19-20
    1.3.2 联合运行系统在非采暖期运行分析  20-21
  1.4 小结  21-22
第二章 太阳能与采暖联合运行系统的经济分析  22-34
  2.1 热水供应系统经济分析  22-28
    2.1.1 比较分析的依据--费用年值法  22-24
    2.1.2 工程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分析  24-25
    2.1.3 热水供应的热负荷  25-26
    2.1.4 太阳能系统集热量  26-28
  2.2 不同地区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的比较  28-31
    2.2.1 比较过程  28-30
    2.2.2 比较结果  30-31
  2.3 同一地区不同热源热水供应系统的比较  31-34
    2.3.1 比较过程  31
    2.3.2 比较结果  31-34
第三章 太阳能与采暖联合运行系统的环境效果分析  34-40
  3.1 每月热水供应负荷  34-35
  3.2 按不同月份太阳辐射量计算的集热器面积  35-36
  3.3 补充能量的计算  36-37
  3.4 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37-40
    3.4.1 补充热源消耗的燃料量  37
    3.4.2 补充热源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37-40
结 论  40-43
参考文献  43-61

相似论文

  1. 太阳能冷热暖三联供热泵机组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验研究,TK511.2
  2. 太阳能复合能源空调热水系统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TK512.4
  3. 塔式太阳能定日镜聚光成像策略研究与控制系统设计,TM615
  4.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TK513
  5.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TK513
  6. 微小推力太阳能热推进系统高效聚光技术研究,TK513
  7. 基于广义源项的太阳能换热器换热过程模拟,TK513
  8.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智能温度控制器的研究,TU832
  9. 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应用研究,TU832.17
  10. 基于热媒温度的供热系统经济节能运行方式,TU995
  11. 基于太阳能和低谷电的混合采暖系统研究,TU832.17
  12. 飞机座舱动态热载荷计算研究,V223
  13. 塔式太阳能定日镜定日精度在线测量技术研究,TM615
  14. 发动机气缸盖三相耦合计算与温度场试验研究,TK423.2
  15. 住宅建筑中土壤源热泵全年运行地下热堆积研究,TU831.3
  16. 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的研究,TU832
  17. 可再生能源在寒地建筑中的应用研究,TU18
  18. 小型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装置的应用性研究,TU831.4
  19. 山东地区村镇小型办公建筑太阳能采暖设计研究,TU832
  20. 带式输送机CEMA计算方法软件开发及研究,TP391.75
  21. 集中供热系统优化规划研究及应用,TU99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房屋建筑设备 > 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 > 采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