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与自然是兄弟”——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文化解读

作 者: 偶芳
导 师: 陈金全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习惯法 纳西族 云南丽江 文化解读 人与自然 兄弟 东巴教 田野调查 全球环境问题 部分追踪
分类号: D922.6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增加,臭氧空洞、全球气温升高,土地沙漠化、酸雨等环境问题摆在世人面前。特别是当我们直面突如其来的“非典”风暴和禽流感袭击时,人类越来越多地反思自我在发展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而丽江古城宁静、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和丽江坝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生态面貌却令人叹为观止。这一世外桃源的保存很大方面归功于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作用。纳西族是滇西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纳西人有着强烈的“人与自然兄弟”的环境伦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环境保护习惯法。纳西族的原始传统宗教——东巴教,不仅赋予习惯法中自然保护规则的神圣性,而且其东巴经文的许多内容直接演变成了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条款。透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及东巴教的古老典籍,能够在对融入了纳西先民古朴智慧结晶的习惯法进行文化解读的过程中到更多体悟。 除前言外,文章分为四部分。前言中叙述了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况,简要说明了论文立题的目的。交待写作中将借鉴文化人类学者田野工作中所采用的以访谈形式获取当地原著民思想的方法,同时对描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以期能够客观地展现纳西人环境保护习惯法文化的真实面貌。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预设了一个理论前提,就是根据法社会学家、法人类学家的观点,承认习惯法也是法。因此,也就没有论述习惯法为什么是法,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等等问题。而是直接围绕纳西人保护环境的习惯法展开叙述和讨论。文章的主体核心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从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形成的地理和历史两方面基础来反映出产生习惯法的背景。作为一种民族特有的习惯法,它的产生有其自身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典型的高山山地环境下,生存的自然环境给予了纳西族人最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纳西人对自然环境有一种原始的依赖,同时触发了纳西人保护自然的必然性。而在文化历史上,只有在了解纳西族源以及由“世界上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记载下来的东巴文化的基础上,在体会《东巴经》所反映的民族宗教内涵,明白纳西族“署”神在大自然精灵主宰地位之后,才能去解读这份习惯法。 第二部分从水、山林和动物等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并梳理出了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内容。习惯法内容来自《东巴经》原文中的记载、东巴神话传说中的蕴含、谚语中的体现、碑文中所凿刻的内容以及纳西村民乡规民约,其中大部分都是笔者从田野调查中获得的。 第三部分追踪历史文化变迁,对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描述。既包含近几十年来丽江地区出现的各种新的环境问题,也记录了在习惯法重获生机,并与国家制定的环保法产生强大合力后该地区纳西人重新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进程。 第四部分以宗教性、道德性、和普适性来归纳了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重要特性。同时在纳西族习惯法带来的信仰与守法意识、强烈的公众参与意识、立法技术与条款的设置,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原创智慧等方面获得了启示.

全文目录


前言  8-9
一、 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形成的地理、历史基础  9-14
  (一) 纳西族的自然地理环境  9-10
  (二) 纳西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  10-14
二、 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内容  14-28
  (一) 与水相关的环境保护习惯法  14-20
  (二) 与山林相关的环境保护习惯法  20-25
  (三) 与动物相关的环境保护习惯法  25-28
三、 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现状  28-32
四、 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特性和当代意义  32-42
  (一) 宗教性  33-35
  (二) 道德性  35-37
  (三) 普适性  37-38
  (四) 几点启示  38-42
    1 、 信仰与守法意识  38-39
    2 、 强烈的公众参与意识  39-40
    3 、 立法技术与条款的设置  40
    4 、 科学发展观的原创智慧  40-42
参考书目  42-45

相似论文

  1. 词义消歧语料库自动获取方法研究,TP391.1
  2. 增强自然复氧—有效容积土壤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X703
  3.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4.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5.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6.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7.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8. 仿真平台中基于游戏引擎的展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P391.41
  9. 薇尔·普鲁姆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评析,B82-05
  10. 论中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G623.71
  11. 热管自然制冰技术研究,TD727
  12. 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X171
  13.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14. 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I712.06
  15. 宋代易学阴阳自然观视域下乾坤卦义考,B221
  16. 周礼全意义理论研究,B812
  17. 硬件描述语言的哲学分析,N02
  18. 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诠解,X2
  19. 全阴囊Ⅲ°烧伤的不同修复方式对猪生精细胞Bcl-2、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R644
  20. 面向领域的数据库问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TP311.13
  21. 斯坦贝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I712.07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 环境保护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