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

作 者: 田斌
导 师: 胡礼忠;熊文驰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国际关系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国外交 儒家思想
分类号: D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9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成长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的国家形象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命运、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众所周知,当代的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西方不断地接触、斗争中,逐渐接受了一套现代主权国家理论而演变成一个现代国家,以至于完全融入到这个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之中,由此是不是意味着,现行的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同样适用于中国。如果是,那么其中最有解释力的观点——国际关系的进攻现实主义理论,将推论出中国崛起有可能意味着战争,有可能导致世界秩序的剧烈变动,利益的重新分割,这就是“中国威胁论”的理论根据;如果不是,理由又何在?怎样才能让国际公众相信,中国所走的道路,是不同于西方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因此,塑造什么样的中国国家形象,就非常关键,因为国际公众正是通过这个“形象”来认识和理解中国,并由此作出判断。在仔细梳理了国内以复兴儒家文化为主的“国学热”等背景之下下,作者继而提出,用经过创造性转化的儒家文化来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在国内通过软实力建设,在国际上通过首脑外交和公共外交等措施来具体贯彻,不失为一种可以探索的方式,它的意义甚至并不在于为现行政策理念做注脚,而是说,它与现实政治之间有结合点,虽然政策注重现实性,但是由于我们同时看到了儒家文化长远复兴的可能性,因而,它就不只是一个权益之计,也不会随着领导人的新老交替而改变,不论是谁当政,从国内看,都要思考怎样既实现现代化,又避免西化、不丧失自我的道路;从国际上看,都必须应对他国公众的种种误解和疑虑。在这两方面,儒家文化富有智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导言  7-17
  一、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7
  二、主要问题和观点  7-10
  三、研究状况  10-15
  四、研究方法  15-17
第一章 中国国家形象问题的提出  17-23
  第一节 “国际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的涵义  17
  第二节 中国国家形象的变迁  17-21
  第三节 当前中国国家形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23
第二章 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  23-34
  第一节 儒家文化在现时代的意义  23-28
    一、“国学热”与现时代中国的精神状况  23-25
    二、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意义  25-28
  第二节 用儒家文化重塑中国国家形象  28-30
  第三节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0-34
    一、儒家文化的常与变  31-32
    二、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融合  32-34
第三章 措施  34-45
  第一节 国内软实力建设  34-37
  第二节 首脑外交  37-39
  第三节 公共外交  39-45
    一、孔子学院  39-41
    二、中国文化年  41-43
    三、新闻传播  43-45
结语  45-47
参考文献  47-52
后记  52-53

相似论文

  1.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G206
  2. 上海世博会期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分析,G206
  3. 美国主流媒体的对华印象与中国面对美国的国家形象塑造,D81
  4. 和平崛起背景下政府优化国家形象对策研究,D820
  5. 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汽车的购买意愿研究,F224
  6. 论西夏刑事法律制度,D929
  7. “世维会”与境外疆独势力整合,D635
  8. 试论泰国华人族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D634
  9. 从“改变国家形象”到“推进网络自由”,D871.2
  10. 广州亚运会报道与国家形象传播,G212
  11. 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研究,J905
  12. 明代游记、小说与戏曲中的海外国家形象,I206.2
  13. 骆宾王的儒家思想与任侠精神,I207.22
  14. 论中国文化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I712.072
  15. 儿童孤独和儿童文学中的孤独浅探,I106.8
  16. 庞德的中国情结,I712
  17. 大型艺术展演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研究,J120.9
  18. 外交视阈下中国软权力的构建思路研究,D820
  19. 《人民日报》镜像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G212
  20. 论贺麟的文化哲学思想,B26
  21. 儒家思想与我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G1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