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族交错带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
作 者: 王轲
导 师: 张志斌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城镇—族群系统 过程响应
分类号: C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河湟地区是考察城镇演化过程中族群响应的典型区域。从历史地理角度审视,河湟流域城镇为历代经营、发展地方经济的凭借,因而其发展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从民族史角度追溯,河湟流域为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东西横向之“古氐羌走廊”,汉、藏、土、回、蒙、东乡、保安、撒拉等诸多民族相间其中,呈小聚居、大分散的带状分布。在多元、开放、兼容的河湟文化影响下,相对封闭的自然地域中,城镇与族群成为不可分裂的生长体。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由此导致的“时空压缩”使得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流失现象日益突出。论文时间跨度取自史前时期、秦汉至近代,从城镇和族群的演化特征对两者的内在逻辑作初步探究,以期为城镇多族群文化功能修复及历史空间重塑提供理性参照。本论文在大量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区域历史地理的横剖面法,通过复原河湟地区人文地理景观的变化过程,深入挖掘城镇—民族体系响应机制;从地理学区域分析角度,运用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相关理论分析、论证,构建研究体系,展现民族交错区城镇发展与变迁的完整轨迹,为现代城市、民族发展现状做出发生学上的解释。研究表明:1.民族交错带的城镇和族群演化过程是一对在时间序列上,多元之间、多维之间或多极之间交互作用的历史范畴,体现在无限扩展的“作用关系”和连绵不断的“作用过程”之中。2.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时序性、层次性。3.城镇—族群系统的结构指以城镇空间为载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不同的族群活动及其内部组织结构,包括原始族群以血缘关系缔结的文化区系,地缘政治国家边界形成、振荡与民族走廊突破,农牧二元经济结构与族群互市贸易点、线、网络乃至商业区的形成。4.城镇—族群系统的功能包括牵引人口跨地域流动和加速生产要素定向聚集、深化族际交往与族群融合、有利于民族经济体和民族地区商业市场体系形成、城镇空间的历史与文化延续性增强。5.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演化分为:①古文化区系中的甘青文化区—氏族起源②“核心—边缘”格局中的郡县—部落联盟产生③割据政权下的国都性城镇——族体建构④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建制城市体系——河湟多民族形成四个响应阶段。6.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演变趋势表征为稳定性增强、多元化突出、整合运行层次水平尚低。基于此,发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自身增长力推进多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顺应民族经济的城镇化倾向建立完备的城市体系传递网络,纵深推进城市民族社区建设并丰富都市的多元民族文化属性是发挥民族文化对城镇化软核心实力功能、城镇化对民族关系良性疏导作用、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22 1.1 选题背景 10-11 1.1.1 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 10 1.1.2 改革开放的国内背景 10 1.1.3 西部大开发的地区背景. 10-1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1.2.1 研究目的 11 1.2.2 研究意义 11 1.3 研究概况 11-18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1-14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18 1.4 研究地域、思路与理论方法 18-22 1.4.1 研究地域 18-19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9-20 1.4.3 理论方法 20-22 2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体系 22-28 2.1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体系 22-23 2.2 城镇—族群系统过程响应特征 23-26 2.2.1 开放性 23 2.2.2 动态性 23-24 2.2.3 时序性 24-25 2.2.4 层次性 25-26 2.3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6-28 2.3.1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系统的结构 26 2.3.2 城镇—族群过程响应系统的功能 26-28 3 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 28-39 3.1 古文化区系中的甘青文化区——氏族起源 28-30 3.1.1 甘青文化区的形成 28-29 3.1.2 史前聚落的社会经济状况 29 3.1.3 古文化区与聚落文明的起源. 29-30 3.2 “核心—边缘”格局中的郡县——部落联盟产生 30-32 3.2.1 “核心—边缘”格局的形成. 30 3.2.2 郡县制城镇的发展 30-31 3.2.3 郡县制统治与部落联盟产生. 31-32 3.3 割据政权下的国都性城镇——族体建构 32-35 3.3.1 割据政权下国都性城镇产生. 32-33 3.3.2 城镇政治、文化、经济经营与民族共同体建构 33-35 3.4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建制城市体系——河湟多民族形成 35-39 3.4.1 建制城市体系出现 35-36 3.4.2 族群贸易与城镇商业市场形成. 36-37 3.4.3 城镇体系科层性分布与多元一体民族格局形成 37-39 4 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发展趋势与启示 39-45 4.1 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发展趋势 39-42 4.1.1 稳定性增强. 39-40 4.1.2 多元化突出. 40-41 4.1.3 整合运行层次水平尚低. 41-42 4.2 河湟地区城镇—族群系统演化过程响应的功能启示 42-45 4.2.1 发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体自身增长力推进多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 42-43 4.2.2 顺应民族经济的城镇化倾向建立完备的城市体系传递网络 43-44 4.2.3 纵深推进城市民族社区建设丰富都市的多元民族文化属性 44-45 5 结语 45-47 参考文献 47-52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52-53 致谢 53-54
|
相似论文
-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研究,F127
-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明清河湟土司,K248
- 河湟文化演变以及文化景观的地理组合特征,K928.5
- 清至民国青海地区商贸市场专题研究,F729
- 多元文明聚落中的河湟回民社会交往特点研究,K28
- 振荡轮与热沥青混合料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的研究,U414
-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 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传统的延续和村庄的和谐,C95
- 在京朝鲜族青年跨文化适应研究,C95
- 回汉通婚研究,C95
- 都市背景下回族经商文化研究,C95
- 从款约到村规民约的侗寨治理法文化研究,C95
- 保安族女童失学问题研究,C95
- 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壮族啵咧艺术研究,C95-05
- 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C95
- 少数民族艺术区域性特色对艺术职业教育的优化功能,C95
- 文化旅游背景下的族群认同研究,C95
- 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C95
- 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现状研究,C95
- 楚雄彝族十二兽舞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C95
- 政治学视角下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C95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民族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