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事诉讼行为研究
作 者: 郑金玉
导 师: 章武生;吴泽勇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诉讼行为 行为论价值 行为成立 有效要件 行为瑕疵 行为无效
分类号: D91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3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诉讼程序是由一系列诉讼行为构成的,研究诉讼程序实际上也就是研究诉讼中某一阶段或整体上的诉讼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把握了诉讼行为也就把握了诉讼程序。大陆法系的诉讼法学一般是以诉讼主体、诉讼行为和诉讼客体为框架构建而成的,诉讼行为理论实为构筑诉讼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之一。诉讼行为理论就是从宏观上概括地、抽象地研究诉讼行为,寻求行为规律,以之为理论和实践服务。但该理论在我国学界颇受冷落,多数著作中相关内容很是简略,与其基础理论地位很不相称。本文在当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民法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对照,较为全面地探讨了民事诉讼行为有关问题,力求对我国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研究有所推进。 第一部分是关于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地位、意义以及该理论的发展历程的论述。学者对诉讼行为论的基础理论地位并不置疑,但关键是这种基础性意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除了该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构成诉讼程序的基本要素这一因素外,其意义首先表现在各种诉讼理想、程序理念都必须借助诉讼行为来贯彻,研究诉讼行为也就是寻求贯彻程序理念的规律。诉讼行为理论还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它可以为诉讼立法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诉讼行为的成立、有效要件完全可以为立法利用;诉讼行为无效制度是制裁程序违法最有效的措施,立法上明确划定无效诉讼行为的范围可以增强诉讼法的可操作性,遏制程序违法现象;研究诉讼行为还可以促进司法规范化和效率化。在学说发展史上,德国学者为了区别诉讼法与实体法,在各自调整的行为上找到了本质区别,诉讼行为以其鲜明的程序性特征区别于实体行为,从而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使诉讼法从实体法中独立出来。 第二部分是关于民事诉讼行为的界定问题。诉讼行为是诉讼主体有意识地使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活动。诉讼行为的性质因行为主体的不同而不同:法院的诉讼行为是一种公法行为,表现为针对纠纷的居中裁判行为,裁判性是其区别于行政行为的关键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则以诉权为权利基础,诉权是一种程序上的权利,以私人谋取公法效果为目的,这决定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的程序l性,是一种对应于审判行为的私人程序性行为。诉讼行为的连续性、相互依赖性、时空限定性以及目的二重性是其与实体行为相区别的特征。在诉讼行为的范围上,并不能把所有可以产生诉讼法效果的行为都囊括进来,只有那些能够发生“预期”诉讼效果的行为才是我们所说的诉讼行为。 第三部分,诉讼行为的分类。由于法院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不同,首先必须将二者的行为分开来研究。法院行为的权源是国家审判权,对于国家权力的行使应实行法定主义。法院的诉讼行为可分为诉讼指挥行为与裁判行为。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是诉讼行为理论的主体部分,当事人的单方行为往往相互矛盾、相互对抗,而他们相互协商的合意行为体现了当事人解决纠纷共同一致的努力。对二者的评价认定规则也明显不同:前者要求判断者审查认定,后者一般可以直接认定而不予干涉。 第四部分,诉讼行为的成立、有效及评价。行为是否成立是一种事实判断,而行为是否有效是价值判断,区分二者对保障诉讼权利有积极意义。深入探讨和准确揭示诉讼行为有效要件可以为诉讼活动提供科学的行为模式。由于诉讼是法院针对当事人纠纷的居中裁判活动,对各种诉讼行为进行评价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审判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诉讼行为评价是分层次的,是否有效、是否合乎法律规定及是否有理由是评价的一般内容。 第五部分,诉讼行为的瑕疵与无效。不完全与法律吻合的有瑕疵的诉讼行为不能一概肯定或全盘否定,相当一部分瑕疵行为可以采取撤回、补正或追认等方式除去瑕疵,以避免程序的反复和震荡。研究诉讼行为无效的目的,则是建立诉讼程序的违法制裁体系,从而增强诉讼法的可操作性。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英文摘要 4-8 引言 8-9 一、 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意义和发展 9-18 (一) 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地位及意义 9-15 1 法学理论中的行为论 9-10 2 诉讼行为理论--诉讼法学中的一个基础理论 10-15 (二) 民事诉讼行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5-18 1 德国的诉讼行为理论 15-16 2 我国诉讼行为理论的发展 16-18 二、 民事诉讼行为的界定 18-28 (一) 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性质及特征 18-24 1 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 19-20 2 民事诉讼行为的性质及特征 20-24 (二) 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素 24-28 三、 民事诉讼行为的分类 28-39 (一) 法院的民事诉讼行为 30-32 (二) 当事人的民事诉讼行为 32-35 (三) 民事诉讼行为与诚实信用原则 35-39 1 民事诉讼行为原则的概念及功能 36-37 2 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 37-38 3 诚实信用原则与真实义务 38-39 四、 民事诉讼行为的成立、有效及评价 39-53 (一) 民事诉讼行为的成立 39-42 1 民事诉讼行为成立的概念 39-40 2 民事诉讼行为成立要件 40-42 (二) 民事诉讼行为的有效 42-46 1 民事诉讼行为有效的概念 42 2 民事诉讼行为有效要件 42-46 (三) 民事诉讼行为的评价 46-50 1 民事诉讼行为评价的必要性 46 2 民事诉讼行为评价的内容 46-48 3 民事诉讼行为评价的对象及结果 48-50 (四) 民事诉讼行为的效力 50-53 1 法院民事诉讼行为的效力 50-52 2 当事人民事诉讼行为的效力 52-53 五、 民事诉讼行为瑕疵与无效 53-61 (一) 民事诉讼行为的瑕疵及处理 53-58 1 民事诉讼行为瑕疵的概念及范围 53-54 2 瑕疵诉讼行为的处理 54-58 (二) 民事诉讼行为的无效 58-61 1 无效诉讼行为的概念和范围 58-59 2 诉讼行为无效的分类及后果 59-61 结语 61-62 参考文献 62-65 后记 65
|
相似论文
-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925.2
-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构建,D925.1
- 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完善,D925.1
- 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D925.1
- 论民事诉讼中的成本控制,D925.1
- 当事人民事诉讼行为研究,D915.2
- 民事诉讼行为保全研究,D925.1
- 刑法中被害人承诺的效力研究,D924
- 基本原则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D925.1
- 我国人寿保险合同的有效要件研究,D922.284
- 论当事人民事诉讼行为,D925.1
-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攻击防御行为,D925.1
- 论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D925.1
- 论我国法院诉前委托调解机制的构建,D925.1
- 论我国民事诉讼送达方式的改革,D925.1
- 论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D925.1
- 民事诉讼中的行政先决问题研究,D925.1
- 恶意民事诉讼问题研究,D925.1
- 论和谐社会与释明权制度的建构,D925.1
- 中国乡土社会ADR的构建,D621
-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之探究,D922.291.9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