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苦难的衍生与超越

作 者: 严光德
导 师: 董小玉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叙述学 “视觉感知” “寻找” “逃离” “时间与回忆” 生存苦难 “黑色幽默”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45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余华在80年代以其“冷酷无情”的叙事风格著称于世,进入90年代后又因成功的向温情苦难的叙述转型而倍受世人瞩目。其前后期的小说创作,虽然呈现迥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却一以贯之地表现了对个人生存的密切拷问,并使之成为一种精神内核而深深植根于其小说文本之中。本文拟结合小说文本与作家曾有过的某种特殊生存经历,主要从叙述学的角度入手,重点剖析余华小说所流露的“生存意识”,在论述的过程中,以关键词“视觉感知”“寻找”“逃离”“时间与回忆”“黑色幽默”等体现作家对生存关注的一种独特叙述姿态,并揭示出人所处的某种生存状态。除了引论和结语,本论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一、从叙述视角出发,通过“视觉感知”的“看”的重复来营造一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如梦般的生存氛围。这种“视觉感知”式的生存关注重点揭示的是人在生活中的麻木和孤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残忍、惶恐、荒诞,整个表现了个人生存的虚空,这是余华小说创作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笔者切入其生存探索的一个突破口。 二、从主题研究的角度出发,重点剖析与挖掘余华作品中除了表现暴力、死亡、血腥、人性等“显性主题”外暗含的某些“隐性主题”——“寻找”与“逃离”,它们不仅仅是某种动作姿态的展现,也从深层意义上体现了人物在精神方面缺少某种寄托的“无名”(复旦大学陈思和语)状态,更内蕴着人物生存的茫然态势和生存困境的尴尬与无奈,从而体现了某种生存目的的缺失与寻找。 三、从时间与回忆的角度进一步关注其“生存意识”的探索,着重剖析作家的独特生存经历,以揭示其与作家创作的联系。余华童年的“血”的体验一方面联系着其在小说中大量暴力恐沛的阴冷述说,另一方面又包含了作家对暴力死亡的莫名恐限,但时间和回忆的净化性质使其在《现实一种》、《往事与刑罚》和《在细雨中呼喊》等小说之中以某种诗意的笔法来叙述了暴力死亡的存在,而这正是笔者之笔墨所向。 四、论述余华后期创作对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意识”一一生存苦难的承受、反抗与超越,并集中阐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这两部长篇小说。在此,我所关注的是人物对生存的苦难承受和反抗能力以及如何借助黑色幽默等方式使苦难得到了某种消解甚至超越。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导论  7-9
一、 “视觉感知”:以话语重复表述生存“虚空”  9-15
二、 “寻找”“逃离”:无名的精神寄托  15-22
  1 、 “寻找”--一种茫然无奈的生存体认  15-18
  2 、 “逃离”--一种生存困境下的尴尬反叛  18-22
三、 时间与回忆:昔日生存的现时诗化体验的叙述  22-28
四、 承受与反抗:对苦难的黑色幽默式的消解与超越  28-32
结语  32-34
注释  34-36
参考书目  36

相似论文

  1. 他者的建构和寻找自我,I712.074
  2. 《五号屠场》中的反英雄人物毕利分析,I712.074
  3. 有容乃大 和而不同,I206.7
  4. 论冯内古特小说中的黑色幽默,I712
  5. 低碳经济环境下产品形态视觉感知模式研究,TB472
  6. 悲喜交加的人生 笑中含泪的温情,J905
  7. 亨利·詹姆斯的现代性在《螺丝在拧紧》中的体现,I712
  8. 在自我和他者夹缝中的柳美里文学,I312
  9. 基于颜色和纹理特征的彩色图像分割算法研究,TP391.41
  10. 基于视觉感知的留园空间分析,TU986.1
  11. 王小波杂文随笔中的“黑色幽默”,I207.6
  12. 论阎连科小说的“寻找”主题,I207.42
  13. 黑色幽默语篇中省略的功能研究,H314
  14. 生命中那些无法承担的痛,I207.42
  15. 逃离与追寻,I207.42
  16. 重构的镜像,I207.42
  17. 嵌入式图像压缩编解码研究,TP391.41
  18. 基于运动特征的视觉注意计算模型研究,TP391.41
  19. 通过基因矩阵数据分析识别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基因,R749.16
  20. 迷惘、寻找与回归本真,I711.074
  21. 《七姐妹》中的心理空间与自我寻找,I561.07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