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一个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者——论王尔德的《道连·葛雷画像》

作 者: 宋晗
导 师: 朱炯强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王尔德 唯美主义者 画像 悖论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扁形人物 贝西 女性人物 道家思想 生活艺术化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46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诗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英国文学史上如果要评谁最受争议,此人非他莫属。有人说,自其殁于世纪之交以来,如果他还能被人记起的话,那是因为他是显赫一时的雄辩家,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以及此外——他那一段令人咋舌的不伦之恋和两年的牢狱之灾。即使在百年之后的今天来纵观关于他的评论,也是贬斥多过褒扬。纵使他的信徒,也鲜有不非议这位唯美主义者的。 作为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作家,无疑王尔德出乎于他的时代。他的一大特色就是他那些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言论。他的文风是这样,作风也是如此。一直以来,这一点只是被视为一个特点而已,不值大书特书。但是,这个“自相矛盾”,正是破解他那些奇谈怪论的渊薮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很有必要来重读一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的力作—《道连·葛雷画像》。 就人物而言,这部小说似乎是关于三个男主角和一幅画像的故事—美少年道连·葛雷,画家贝西尔,花花公子哈利以及贝西尔所作的道连·葛雷画像。如王尔德自己所说:“贝西儿是自己眼中的我,哈利是世人眼中的我,道连·葛雷则是梦想中的我。”这句话仿佛是一通宣言,嘲弄着那些装模作样的卫道士。虚虚实实之间,攻守自如,颇有些“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气度。 书中的这三个人物均象征了王尔德的一个侧面:道连的放纵,贝西儿的真挚,和哈利的玩世。这里所运用的象征主义有着典型的唯美主义的倾向,如同唯美主义者试图从艺术之美中抽象出“美的因素”一样,王尔德想把人性之中的一面着色在他的单个人物身上,道连也好,贝西儿和哈利也罢,都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人物形象,但又自传式的杂糅在王尔德本人身上。进一步而言,王尔德小说中的这些人物都是“扁形人物”。这些人物,古未有之,今不可遇。可以说,王尔德把他的理想人物化,同时也把他的人物理想化,所以他的写作风格游离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徘徊于传统和时代的边缘,从而也倍受争议。 虽然这些人物都被归于“扁形人物”,但是他们反映了王尔德对于复杂人性的唯美化的处理。套用弗洛伊德的观点,道连、哈利和贝西儿分饰自我,本我和超我。而王尔德正是通过道连来实现“自我”:画像是道连“自我”的镜子,而道连是王尔德的“自我”的镜子。与他的“典型化”的男性人物相比较,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则显然被“模糊化”。这一面折射出维多利亚时代于女性的偏见,一面暗示出王尔德不被时代所容的性别取向。 王尔德对他的女性人物的处理,反映了维多利亚的文化传统:她们只能生活在舞台上,只能当演员,除此别无生路,西比尔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处理,是时代使然,也是其唯美信仰使然。 关于这些似是而非的悖论的探讨,为我们了解王尔德开辟了一条捷径。它不仅凝聚了王尔德的个性,还蕴含了他思想上的矛盾。悖论决不仅仅是王尔德的一个艺术手段,决不只是一种语言形式和艺术方法,它还是王尔德理解世界的方式,表达思想的手段。在他看来,生活的表象和真实之间大相径庭,社会本身就具有似是而非或者似非而是的特性。本文的第三部分借助了圣人庄子来挖掘王尔德的思想哲学。我们发现了两者的相同之处时,也惊讶的看到原来这位圣奥斯卡本就是一位道家思想的信徒。如他的他的悖论风格,无为而为的艺术观原本就承袭了中国的道家思想。这一发现纯属偶得,却让我们从哲学的高度上重视王尔德。终于为他的种种奇谈怪论找到了哲学根据。 如果说《道连·葛雷画像》也是王尔德自己的画像,那么王尔德被自己不幸言中,这才是他一生当中最大的矛盾。他的唯美主义力图从艺术中剥离生活,然而对唯美主义的笃信却让他无法抽身回到现实生活。诚如他所言,人们应当把生活艺术化,而不是反之。如果现实Al)aradoxieal Aestllete一()一1 Wilde’5 The Pieture ofDorianGray在他的理论‘扣竹为艺术的刘立(m而存八的话,那么抛弃现实的话,毛之不存,皮将焉附?即使艺术如果能成为人的忘忧草,那么也只能忘一时之忧。清醒之后,如何白处?王尔德的《道连·葛雷画像》不是有很多白传的成分吗?可是我们真能象艺术中的人物那样生活吗?倘使如此,又如何从艺术中剥离生活? 对于此,干尔德自己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释: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反映的不是生活,而是观众,是人性之真。从哲学而言,现实远一1卜真实,而只是一种表象,或者说只是真实的一个侧面。而艺术能够洞穿现实的障碍,直面真实;所以,艺术的对立面不是“现实’,,而是“真实”。我们当然也不能象艺术之中的人物一般生活,而是通过艺术来实现那样生活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即是王尔德白己所说的人类的“大性”或“本性”。这就是艺术之真和}所谓生活之真的区别。 作为一个唯美的艺术家,王尔德深知现实的不完美,理想国的遥不可及,但他既不想双化现实,也不愿刻意美化,这是他最大的矛盾所在,所以他只有选择悖论的方式。同时,作为一个唯美的批评家,他也深知现实的不

全文目录


Abstract (in Chinese)  5-7
Abstract (in English)  7-9
A Paradoxical Aesthete  9-11
Part Ⅰ The Picture of Oscar Wilde  11-16
Part Ⅱ Wilde's Symbolism  16-26
  2.1 The Autobiographical Symbolism  16-22
  2.2 Psychological Analysis  22-26
Part Ⅲ Narcissism  26-35
  3.1 Sexual identity  26-31
  3.2 The Paradoxical Narcissus  31-35
Part Ⅳ A Paradoxical Aesthete  35-51
  4.1 Taoism  35-40
  4.2 Aestheticism  40-44
  4.3 A Paradoxical Aesthete  44-51
Part Ⅴ Conclusion  51-55
Bibliography  55-56
Appendix  56-63
Chronology  63-64

相似论文

  1. 模糊性问题的语境论解释,N02
  2. 乐舞百戏图像解析,K879.4
  3. 悖论的背后:杨丽萍原生态歌舞理论与实践分析,J607
  4. 陕北汉画像石研究,K879.4
  5. 南阳汉画像石“符号化”图像艺术的主体性研究及人本设计理念启示,K879.4
  6. 图像中“侠”的衍变,J209.2
  7. 女性意识在王尔德戏剧汉译本中的体现,I046
  8. 杂色蝴蝶自在舞,I206.09
  9. 现代性的建构与解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悖论,D61
  10. 搜索引擎悖论解读,G254
  11.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F832.6
  12. 从证成的角度看彩票悖论,B812
  13. 从逻辑悖论角度透析“矛盾”问题,B812
  14. 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K879.4
  15. 汉画像石几何形边饰纹样设计艺术研究,K879.4
  16. 从南阳地区画像石看谶纬中的神话结构,K879.4
  17. 汉化像砖的劣化机理及保护,K875
  18. 许昌汉画像石及相关问题研究,K879.4
  19. “红颜薄命”的话语分析,H136
  20. 论中国文化对庞德诗歌创作的影响,I712.072
  21. 论王尔德作品中的死亡叙事,I56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