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企业经营模式选择与反垄断法规制初探

作 者: 禚孝严
导 师: 李毅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经营模式 反垄断规制 程序性规则 寡占市场结构
分类号: D922.29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企业从融资、生产到产品销售一系列环节的总称,正确的经营模式选择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转向了经营模式的竞争。而我国国内产业的经营模式,典型的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第一,在新型行业中(大多集中在网络技术产业中),企业在寻求经营模式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又往往会以损害其他竞争者为代价,获得创新收益,不具有长远性。第二,依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多公用事业经营模式对政府的政策保护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缺乏市场自由竞争的活力,且通过多种途径限制同行业其他竞争者的进入,以维持其经营模式下的持续盈利。而反观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其全球并购模式和特许式经营模式下,不断向我国输出、复制其经营模式,一方面,其模式本身即存在限制市场竞争的因素,另一方面,其模式的不断复制,也威胁着国内同行业间的竞争,具有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潜在危害性。本篇论文即以经营模式选择行为对市场竞争效果的影响,以及中外代表性经营模式选择对比的视角来探讨企业经营模式选择行为所涉及的垄断问题。除了论文导论之外,本文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企业经营模式的概念、分类以及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效果的影响。在概念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论述企业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区分,并指出企业商业模式是经营模式的下位概念,是企业经营模式的表现形式。企业的经营模式选择行为是企业行使经营自主权的表现,但是这种行使权利的行为易导致垄断行为的出现。且事实上多数企业的经营模式是靠着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和损害消费者利益来实现企业的盈利。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及对市场有效竞争的影响。笔者首先以百度“竞价排名”为例引出企业在创新经营模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优秀的经营模式更可以使其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然而在实际中,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创新多是在损害同行业竞争者利益和市场竞争秩序的基础上的,且这种损害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突出表现在网络服务行业中。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反垄断法应该关注其限制市场竞争的经营模式创新行为,扶其于市场化有效竞争的正轨。在对公用事业经营模式的分析中,笔者选取近来热议的烟草和出租车行业为典型,以图表模型的方式,直观的反映其现有模式的弊端及其对市场竞争影响的关键环节。在对出租车行业经营模式的分析中,笔者从宏观的视角,列举国内该行业的几种主要经营模式,分析其异同点,在阐释对市场竞争环境影响的同时,求解限制竞争因素的症结所在;在分析烟草专卖行业的经营模式时,笔者以微观的视角,将该行业的经营模式从原料采购生产到最后的市场销售分为若干环节,并对每一环节的运作进行细致研究,将每一环节能够导致垄断的因素层层剥离,分析这些因素的归结点,找到造成行业垄断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和特许经营两种模式寻求其全球的寡占市场结构,以降低其全球运行的成本,寻求其更长期和更稳定的运营收益。然而反窥国内诸行业,能与美国前500强并驾齐驱的企业也是靠政府的“拖擎”而壮大的,对政府具有罕见的依赖性,不具有从模式上自主创新,参与全球市场化竞争的能力。这样的发展趋势,国内行业并将在全球寡占市场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落人之后,更是频于成为跨国公司全球附庸环节的危险境地。跨国公司的特许经营模式更是一种间接的国际并购、经营者集中,其通过在国内的不断模式复制,一定程度上占据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市场节配地位,如肯德基等连锁式经营,并具有滥用这种市场支配地位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其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和国内同行业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涉嫌垄断企业经营模式选择行为进行反垄断法规制的理论分析。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笔者借分析企业经营模式的共性,试图论证涉嫌垄断企业经营模式本身即是一种垄断行为或垄断行为的组合。在获得理论上的确认后,联系反垄断法的规制模式,笔者通过对涉嫌垄断经营模式的限制竞争的危险性和必要性的分析,试图为第四部分的反垄断法规制涉嫌垄断经营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在论证反垄断法规制的必要性中,笔者主要是用法经济学的方法,从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对市场化机制的影响、消费者利益的维护三方的利益博弈中论证反垄断法规制的必要性。获得必要性的同时,也需要规制合理性的存在才能为反垄断法的介入找到正当的理论依据。在对反垄断法规制的合理性分析中,笔者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以传统垄断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为类比对象,分析企业经营模式的垄断类型与传统垄断行为的相似性和该当性。在这部分,笔者提出,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本身即是一种垄断行为或者是一种复合型的垄断,因其本身是多个市场化运作环节的有机组合,也就为其多种垄断行为的复合提供了事实依据,其具备反·垄断法规制的该当性。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涉嫌垄断企业经营模式的反垄断法规制的论述。这一部分,笔者拟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对反垄断法在企业经营模式问题上的价值取向与适用。涉嫌垄断经营模式选择作为一种特殊的垄断行为,应该具有区别于传统单一垄断行为的价值取向,而且企业在选择经营模式的过程中事实上是在和政府、市场之间进行博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政府处于管理者的地位,对对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应该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做到管理规制上有的放矢,而企业的经营者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应该做扩大解释,避免反垄断法规制的“盲区”出现。第二步是反垄断法对企业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类型性研究,在此部分,对照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将企业经营模式涉嫌垄断的类型与法定垄断行为对号入座,为规制方法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三部分就是对具体的反垄断规制方法的论述,因涉嫌垄断经营模式本身的特殊性,所以首先在规制模式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行为主义模式,而应该在坚持行为主义的同时,兼采多样化的规制模式,以适应反垄断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具体的规制方法上,反垄断法应该具有特别的程序性规则,在此步骤中,笔者首先通过建立博弈论模型,分析在反垄断审查中,隔离审查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而言,将其区分环节和模块进行隔离审查,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其次,从宏观上论证逐个解决问题的巨大威力,论述反垄断程序性规则在解决企业经营模式垄断环节问题上的重要意义;最后,基于跨国公司并购的国际化影响,笔者认为各国应加强审查方法的国际化合作,降低反垄断审查成本。第四步,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寻求经营模式的创新过程中,避免反垄断审查给审查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法律成本,笔者拟将企业经营模式创新过程容易涉嫌垄断的行为进行列举,给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有:1.公用事业经营模式因依赖政府授权,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且在模式运行中,各环节都有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或潜在危险性,与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经营模式相比,因缺乏经营模式的自主创新,而竞争力不足,难以与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模式相抗衡,反垄断法应规制公用事业经营模式的限制竞争行为。2.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和特许经营模式寻求国际市场的寡占市场结构,这对于国内行业的成长壮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反垄断法应规制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经营模式无序复制,避免其模式复制给国内市场带来限制竞争的效果。3.企业在经营模式自主创新过程中,其创新模式亦有限制竞争的危险性和可能性。反垄断法应加强对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4.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本身即是一种垄断行为或者是一种复合型的垄断行为,反垄断法应在规制模式和规制方法上有区别与规制传统垄断行为的新思路。5.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反垄断审查,应坚持严格的程序性规则,对于经营模式,应坚持隔离审查原则,对其模式的每个环节逐个审查,并逐个解决限制竞争问题,以求得的反垄断的综合效果。本文的主要创新有:1.区别于传统的垄断行为,企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作为一种单一或复合型的垄断行为,因其垄断行为的隐蔽性,不易引起反垄断法的审查和规制,在反垄断法实施细则规定上也是一空白,应引起反垄断法的重视。2.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寡占市场结构对国内同行业竞争市场的挑战,并分析了反垄断法的规制如何回应现实需求。3.以法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反垄断法规制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创新思路。

全文目录


摘要  4-8
Abstract  8-14
0.导论  14-20
  0.1 问题的提出  14-15
  0.2 研究意义与文献综述  15-18
  0.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8-20
1.企业经营模式概述  20-23
  1.1 企业经营模式的概念  20
  1.2 企业经营模式的分类  20-21
  1.3 企业经营模式选择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效果的影响  21-23
2.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典型类型与限制竞争行为分析  23-41
  2.1 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典型类型概述  23-24
  2.2 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选择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24-26
    2.2.1 百度竞价排名  24-25
    2.2.2 企业商业模式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  25-26
  2.3 公用事业经营模式与限制竞争行为分析  26-35
    2.3.1 从出租车罢运看城市出租车行业经营模式  26-31
    2.3.2 烟草专卖行业经营模式的限制竞争行为分析  31-33
    2.3.3 公用事业经营模式垄断行为共性分析  33-35
  2.4 跨国公司经营模式及其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35-41
    2.4.1 跨国公司经营模式概述——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谈起  35-36
    2.4.2 跨国公司并购式经营模式  36-37
    2.4.3 跨国公司特许式经营模式  37-39
    2.4.4 跨国公司经营模式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  39-41
3.对涉嫌垄断经营模式进行反垄断法规制的理论基础  41-49
  3.1 涉嫌垄断企业经营模式的共性  41-43
    3.1.1 垄断行为的隐蔽性  41
    3.1.2 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的间接性  41-42
    3.1.3 限制竞争行为存在于多个经营环节,有纵向垄断之嫌  42
    3.1.4 法律规制的空白  42-43
  3.2 涉嫌垄断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本质  43-44
    3.2.1 经营模式的选择本身即是一种垄断行为  43
    3.2.2 经营模式的选择是一种复合型的垄断行为  43-44
  3.3 涉嫌垄断经营模式的危险性与规制的必要性  44-46
    3.3.1 涉嫌垄断经营模式的危险性分析  44-45
    3.3.2 对涉嫌垄断经营模式规制的必要性  45-46
  3.4 对涉嫌垄断企业经营模式规制的合理性分析  46-49
    3.4.1 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垄断行为本质  47
    3.4.2 涉嫌垄断企业经营模式选择限制相关市场竞争  47-49
4.反垄断法对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回应初探  49-65
  4.1 反垄断法在企业经营模式选择问题上的价值取向与适用  49-55
    4.1.1 反垄断法对企业经营模式选择进行规制的价值取向  49-51
    4.1.2 政府角色定位  51-52
    4.1.3 反垄断法的适用  52-54
    4.1.4 企业经营模式选择的反垄断法豁免  54-55
  4.2 反垄断法对企业经营模式的类型性研究  55-57
    4.2.1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55-56
    4.2.2 经营者集中  56
    4.2.3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56-57
  4.3 反垄断法对企业经营模式规制的模式选择与程序性要求  57-61
    4.3.1 反垄断法对企业经营模式规制的模式选择  57-58
    4.3.2 反垄断法对企业经营模式规制的程序性要求  58-61
  4.4 对企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建议  61-65
    4.4.1 注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防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  61-62
    4.4.2 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守住自身经营的主阵地  62-63
    4.4.3 消费者利益的侵害——企业涉嫌垄断、不正当竞争的试金石  63
    4.4.4 关注企业经营模式的自我备案与自我审查,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63-65
参考文献  65-68
后记  68-69
致谢  69-70

相似论文

  1. 青海油田测试公司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研究,F426.22
  2. 中国电信业反垄断规制研究,F626
  3.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下绩效考核研究,F832.2
  4.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管理模式研究,G124
  5. 我国银行业反垄断规制问题研究,D922.294
  6. 特许经营与加盟连锁之中西方盈利模式比较的研究,F721.7
  7.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F259.2
  8. 湖南主要观赏竹经营模式研究,S795
  9. 天津文化产业中的相声演出市场研究,G124
  10. 专利联营中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922.294
  11. 企业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D922.294
  12. 城市生活网站经营模式研究,G206-F
  13.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研究,F842.6
  14. 我国农业保险问题研究,F842.6
  15. 四川家和连锁超市集团区域渗透复合型经营模式的研究,F721
  16. 我国私营养老机构经营模式研究,F719
  17.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研究,F276.44
  18. 新时期农机化经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F323.3
  19.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因素企业价值影响研究,F275;F832.51
  20. 论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D922.29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经济法 > 商业经济管理法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