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性状研究

作 者: 董宏波
导 师: 朱向荣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岩土工程
关键词: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 PDR法 桩筏相互作用系数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 荷载分担比
分类号: TU47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29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桩基设计理念,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由于认识水平和计算手段所限,许多工程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群桩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即使考虑了桩土的共同作用,也往往采用弹性理论将桩与承台或筏板按固定比例分担上部结构荷载,这与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理念完全不同。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工作时部分或全部桩达到一定程度的非线性状态,因此不宜采用弹性理论来计算基础的沉降。PDR法是计算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一种经验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桩的非线性和桩—土—筏的共同作用。在PDR法的基础上,依据工程实测资料,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法将基础承担上部结构的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用桩筏相互作用系数对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作非线性分析。另外,计算基础沉降时对土层压缩模量进行修正,能反映当基础下存在超固结土时的影响。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中各单桩为摩擦桩,桩距较大,因此它的工作性状与单桩比较接近。本文用有限元接触理论分析了单桩在高荷载水平下的非线性特性,计算了桩极限承载力和刺入沉降。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筏板刚度、桩刚度、土体弹性模量、桩数对基础平均沉降、不均匀沉降及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影响。 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了基底压力和桩顶反力,并对该工程作了沉降观测。测试结果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的平均沉降与常规桩基相比有所增大,但仍然可满足使用要求;采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并没有降低工程的安全度,而基础造价大大降低,效益显著。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8
第一章 绪论  8-17
  1.1 引言  8-9
  1.2 研究应用现状  9-15
    1.2.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9-11
    1.2.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1-15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5-17
第二章 单桩沉降计算理论  17-39
  2.1 引言  17-18
  2.2 单桩沉降计算理论  18-27
    2.2.1 弹性连续体法  18-19
    2.2.2 f-w和q-w法  19-22
    2.2.3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  22-27
      2.2.3.1 单元类型  23-26
      2.2.3.2 本构模型  26-27
  2.3 单桩沉降实例分析  27-33
    2.3.1 工程地质条件  27-28
    2.3.2 单桩沉降实例分析  28-33
  2.4 单桩沉降非线性特性  33-34
  2.5 单桩承载力的取值  34-37
  2.6 小结  37-39
笫三章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方法分析比较  39-57
  3.1 引言  39
  3.2 现有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方法  39-49
    3.2.1 PDR法  39-41
    3.2.2 Burland法  41-42
    3.2.3 实体深基础法  42-43
    3.2.4 桩基规范法  43-45
    3.2.5 二元联立方程组法  45-48
    3.2.6 启明星软件法  48-49
    3.2.7 上海规范推荐法  49
  3.3 修正PDR法  49-51
  3.4 设计方法分析比较  51-53
  3.5 实例分析  53-55
    3.5.1 工程概况  53
    3.5.2 计算结果分析  53-55
  3.6 小结  55-57
第四章 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7-72
  4.1 引言  57-59
  4.2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9-62
  4.3 各参数对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影响  62-70
    4.3.1 筏板厚度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63-64
    4.3.2 桩身刚度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64-65
    4.3.3 土体弹性模量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65-70
    4.3.4 桩数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70
  4.4 小结  70-72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72-84
  5.1 引言  72
  5.2 桩土应力测试  72-73
  5.3 沉降观测  73-80
  5.4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  80-83
  5.5 小结  83-84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84-86
  6.1 本文主要结论  84-85
  6.2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85-86
参考文献  86-91
致谢  91

相似论文

  1. 深基坑立柱竖向位移及其对水平结构影响的研究,TU470.3
  2. 京沪高速铁路凤阳试验段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研究,U213.1
  3.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TU473.1
  4. 组合体系桥梁构件协作受力特性研究,U441
  5. 变刚度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TU473.1
  6. 复合桩基在桥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U443.15
  7.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控制研究,U213.1
  8. 长短桩复合地基褥垫层作用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TU473.1
  9. CFG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特征数值分析,TU473.1
  10. 基于围岩稳定性的小净距隧道支护结构分析,U451.2
  11. 溪洛渡高拱坝结构特性及坝肩稳定性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V642.4
  12. 边坡稳定与锚固洞桩加固构件内力分析方法研究,TV554.13
  13. 土工膜损伤特性及其工程应用研究,TV49
  14. 百色3B坝段应力应变及稳定性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V642
  15. 复合桩基桩土共同作用性状研究,TU470
  16. 高速公路PTC疏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和优化设计方法,U416.1
  17. 堆石蠕变对面板堆石坝变形性态影响的研究,TV641
  18. 公伯峡大坝长面板三维有限元分析,TV641
  19. 大直径嵌岩桩承载能力分析,TU473.1
  20. 疏桩基础沉降的性状分析,TU433
  21. 转炉托圈机械—热应力耦合三维非线性分析,TF748.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地基基础 > 桩基及深基础 > 桩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