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刑事审判中的被害方谅解

作 者: 吕梦梦
导 师: 宋英辉
学 校: 燕山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刑事审判 被害方 被害方谅解 赔偿 制度构建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我国各地司法机关对被害方谅解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并制定了有关被害方谅解的政策文件,但作为一个新兴制度,法律界还没有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实践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予以更多的关注,因此对被害方谅解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将被害方谅解现象制度化,通过对被害方谅解基本内涵、理论基础以及价值的详细阐述,为被害方谅解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对被害方谅解适用现状的实践考察,为被害方谅解制度提供了实践依据,并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一致。刑事审判中的被害方谅解是指在法院生效判决做出前,被害方与被告人就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损失和赔偿进行沟通与协商,被害方基于自己的真实意愿对被告人作出宽恕与谅解,请求司法机关对被告人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意思表示。它是以犯罪学中的互动中心论、刑法谦抑理论、恢复正义理论、刑事法律关系三元结构理论和契约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并体现了公平、效率、民主、和谐四个价值。从各地的实践数据来看,被害方谅解在我国的适用范围广泛,各地法院都在不同程度上适用被害方谅解,且主要集中于轻伤害案件、交通肇事案件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关系得到有效恢复,民事赔偿普遍得到实际执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欠缺立法确认,各地法院没有统一适用标准,其次实践中也存在被害方谅解反悔、法院强制谅解、重赔偿轻谅解等操作无序和配套制度缺失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审判阶段建立被害方谅解制度,以促进司法和谐,减少社会对抗。首先,将被害方谅解情节法定化,并在法律中对被害方谅解的条件和范围进行明确规定,被害方谅解的条件设定为被告人的真诚悔罪、积极赔偿和被害方的真心谅解。其次,将庭审中被害方谅解的适用程序化,选任“帮大哥”“帮大姐”作为谅解程序的主持人,在程序选择上借鉴英国等一些国家的面对面协商制度,让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并建立人大和检察机关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适用被害方谅解的案件进行备案;最后建立被害方国家救助制度、被告人赔偿能力调查机制、扩充刑事法律援助机制等配套制度来辅助被害方谅解制度的实施,以期达到应有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导论  11-19
  0.1 选题的背景  11-12
  0.2 研究的意义  12-13
  0.3 研究的现状  13-18
    0.3.1 国内研究现状  13-16
    0.3.2 国外研究现状  16-18
  0.4 研究方法  18-19
第1章 刑事审判被害方谅解的内涵和分类  19-27
  1.1 被害方谅解的内涵界定  19-20
  1.2 被害方谅解与相关概念  20-23
    1.2.1 被害方谅解与恢复性司法  21
    1.2.2 被害方谅解与刑事和解  21-22
    1.2.3 被害方谅解与刑事私了  22-23
    1.2.4 被害方谅解与刑事调解  23
  1.3 被害方谅解的分类  23-25
    1.3.1 态度谅解和行为谅解  23-24
    1.3.2 自行谅解和代行谅解  24
    1.3.3 附条件谅解和无条件谅解  24-25
    1.3.4 公诉案件谅解和自诉案件谅解  25
  1.4 本章小结  25-27
第2章 刑事审判中被害方谅解的正当性分析  27-37
  2.1 被害方谅解的理论基础  27-32
    2.1.1 犯罪学互动中心论  27-28
    2.1.2 刑法谦抑理论  28-29
    2.1.3 恢复正义理论  29-30
    2.1.4 刑事法律关系三元结构模式  30-31
    2.1.5 契约理论  31-32
  2.2 被害方谅解的价值分析  32-35
    2.2.1 公正  32-33
    2.2.2 效率  33-34
    2.2.3 民主  34
    2.2.4 和谐  34-35
  2.3 本章小结  35-37
第3章 刑事审判中被害方谅解的实践考察  37-49
  3.1 刑事审判中被害方谅解的适用现状  37-43
    3.1.1 刑事审判中被害方谅解的相关规范  37-39
    3.1.2 刑事审判中被害方谅解的适用范围广泛  39-40
    3.1.3 刑事审判中被害方谅解的适用对象集中  40-41
    3.1.4 刑事审判中被害方谅解的适用效果明显  41-43
  3.2 刑事审判中被害方谅解的问题透视  43-47
    3.2.1 欠缺立法确认  43-44
    3.2.2 实践操作无序  44-46
    3.2.3 配套制度缺失  46-47
  3.3 本章小结  47-49
第4章 刑事审判中被害方谅解的制度构建  49-63
  4.1 立法确认  49-55
    4.1.1 法定情节化  49-50
    4.1.2 适用条件  50-51
    4.1.3 适用范围  51-53
    4.1.4 适用后果  53-55
  4.2 规范适用  55-59
    4.2.1 程序化运作  55-57
    4.2.2 层次化赔偿  57
    4.2.3 多方位监督  57-59
  4.3 配套制度  59-61
    4.3.1 确立被害方国家救助制度  59-60
    4.3.2 建立被告人赔偿能力调查机制  60-61
    4.3.3 扩充刑事法律援助机制  61
  4.4 本章小结  61-63
结论  63-64
参考文献  64-6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67-68
致谢  68-69
作者简介  69

相似论文

  1. 古田溪水库移民的历史考察,D632.4
  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X36
  3. 工伤保险赔偿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问题研究,D923;D922.182.3
  4. 因合同违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研究,D923
  5. 邓刚诉白银公司侵权案分析,D923
  6.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研究,D922.294
  7. 错误出生的侵权责任研究,D923
  8. 死亡赔偿金制度研究,D923
  9. 论我国行政公诉制度的构建,D925.3
  10. 记者调查性采访侵权责任研究,D923
  11. 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923
  12. 违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保护研究,D996
  13. 美国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探析与借鉴,DD915
  14. 论我国法院诉前委托调解机制的构建,D925.1
  15. 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16. 因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诉讼审判研究,D923.9
  17. 论胎儿利益保护在侵权领域的扩张,D923
  18. 论不动产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D923.2
  19. 行为保全制度研究,D925.1
  20. 清算义务人制度分析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完善,D922.291.91
  21. 因违约解除合同时的损害赔偿研究,D923.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