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六月份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过程和年际变动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作 者: 罗玲
导 师: 何金海
学 校: 南京气象学院
专 业: 气象学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伸过程 日本东南部高空反气旋 澳大利亚北侧低层气 南海夏季风 非均匀加热 全型垂直涡度方程
分类号: P4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局提供的160站降水和温度资料以及日本气象厅提供的TBB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理论分析、动力诊断等方法,详细分析了六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过程特征,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东退的规律及其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并围绕加热场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相互关系这一主题,重点讨论了大气视热源分布对西太平洋副高维持与西伸的影响,并运用全型垂直涡度方程对副高形态变异的可能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1)本文选取了关键区(115°—125°E,20°—30°N)内的涡度值来表示副高的西伸过程。分析表明,该指数能够很好描述西太副高中期内的西伸过程,当关键区负涡度增大时,表示西太副高西伸;同时,该指数也是描述副高东西位置的合理的指标,并由此建立了六月份副高东西向活动的年际序列,研究表明,当该区域负涡度值大,说明副高位置偏西;当该区域负涡度值小,说明副高位置偏东。 (2)本文在研究副高西伸过程中指出,高层200hPa上日本东南部的高压并入南亚高压,导致南亚高压脊的增强发展,对低层500hPa上副高的加强、西伸可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对流层低层850hPa上孟加拉湾槽在副高西伸过程中加深,并在西伸脊点到达最西点的前4天强度达到最强,这为预报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提供了参考。 (3)在副高西伸过程中,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北侧的冷空气向北推进,经向风扰动持续向北传播,从而影响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 (4)本文运用定义的副高指数研究了六月份副高偏东偏西年份的大型环流特征及其对我国东部天气的影响,风矢量场和相关场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偏西(东)年,赤道西风减弱(增强),越赤道气流偏弱(增强),南海夏季风偏弱(强),而长江流域西风增强(减弱),有(不)利于雨带在江淮流域维持,该地区降水偏多(少)易涝(旱)。 (5)运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理论,研究了空间非绝热加热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对副高强度和位置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年6-7月西太平洋副高较常年同期偏强偏西,从而导致了我国长江流域持续暴雨洪涝天气的发生;副热带地区的非绝热加热对副高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有极其重要影响。与气候平均状况相比较,1998年6-7月副高北侧、西侧非均匀加热的垂直变化异常偏强,同时南侧、东侧较常年异常偏弱。这种异常的非均匀加热状况导致我国江南到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呈现带状的异常反气旋性涡度制造,使得6一7月副高偏强偏西。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一章 绪论  9-14
  1.1 引言  9
  1.2 副热带高压本身活动规律的研究  9-11
  1.3 副热带高压活动机制的研究  11-13
  1.4 本论文拟研究的问题  13-14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14-17
  2.1 资料简介  14
  2.2 理论和方法  14-17
第三章 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过程的合成特征及其可能机理  17-23
  3.1 西太副高西伸过程的表示方法  17-19
  3.2 西太副高西伸过程中环流特征的合成分析  19-20
  3.3 西太副高西伸的可能机理分析  20-22
  3.4 本章小结  22-23
第四章 六月份西太平洋副高的东西变动特征  23-31
  4.1 西太平洋副高东西位置指标的定义  23-25
  4.2 西太平洋副高东西位置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  25-28
  4.3 西太平洋副高东西位置与我国东部降水和气温的关系  28-29
  4.4 西太平洋副高东西位置变化的周期分析  29
  4.5 本章小结  29-31
第五章 六月份西太平洋副高活动与加热场的关系  31-40
  5.1 降水和高度场特征  31-32
  5.2 垂直环流特征  32
  5.3 对流活动特征  32-33
  5.4 西太平洋副高形态变异的物理成因  33-39
  5.5 本章小结  39-40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结论  40-42
参考文献  42-46
附图  46-69
致谢  69

相似论文

  1. 南海夏季风爆发指数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研究,P461.2
  2. 南海夏季风爆发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P444
  3. 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季节转型特征及其与对流层的关系研究,P434
  4. 2000-2009年5、6月华南暖区暴雨形成系统统计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P458.121.1
  5. 南海夏季风强度年际变化的年代际变异特征,P732.1
  6. 越赤道气流、澳大利亚高压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P732.7
  7. 中南半岛与南海热力差异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P434.1
  8. 南海夏季风与印度夏季风爆发的年际异常,P425.42
  9. 南海海气界面潜热通量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影响的研究,P732.6
  10. 西北太平洋年际和季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P732
  11. 南海夏季风建立与南亚高压重建及其数值模拟,P435
  12. 海洋动力过程对南海海面温度的影响,P722.5
  13.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际变化及其机制,P425.42
  14. 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P732.5
  15. 基于ANSYS的气压对观测平台影响的数值模拟,P424
  16. 副高演变及其与异常天气气候相互作用的有关研究,P424.3
  17. 阻塞高压与实际大气自由模,P424.4
  18. 副热带高压双脊线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副高南北进退的影响,P424
  19. 南亚高压的移动路径及其机制研究,P424.4
  20. 非绝热加热影响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物理机制,P424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气象学) > 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 > 气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