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嫩草集》的文学世界

作 者: 牟全
导 师: 林少华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日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抒情诗 苦斗的告白 青春的激情 女性的心声 近代的自我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效仿西方,逐步推进近代化。随着西洋文明不断传播进来,以其为典范的文明开化运动对传统的封建道德观与伦理观造成了巨大冲击,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在这种新思潮的影响之下,新的文学作品也应运而生。而新的诗歌,从明治15年《新体诗抄》的出版到明治30年《嫩草集》的问世,日本近代诗逐渐迎来了黎明。尤其是以恋爱诗和青春诗为中心的《嫩草集》,在日本文学史上被看作是近代诗的开端。所谓近代诗,不仅意味着是与传统和歌、俳句不同的诗歌种类,还是在题材与思想上反抗封建残余思想、歌颂近代自我的真实情感的反映。而这一点也正是《嫩草集》的抒情诗特点之所在。迄今为止,许多学者从诗作的注释、诗精神的注解等不同角度,对《嫩草集》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其抒情诗的特点这一视角出发,对《嫩草集》进行具体考察,阐明了四个观点。《嫩草集》共收录了五十一首诗,内容和题材繁多,本文没有一一涉及。而是选取风格迥异的具有代表性的诗篇进行分析,进而阐述《嫩草集》抒情诗的特点所在。本文首先从《嫩草集》的创作背景入手考察。由于其创作背景涉及众多,故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以《新体诗抄》为代表开展的新体诗运动对诗人藤村的影响。二是北村透谷的评论文《厌世诗家和女性》(「厭世詩家と女性」)中所示的恋爱观的影响。三是藤村通过诗论《谈谈对当今评论家的一点希望》(「聊か思ひを述べて今日の批評家に望む」)确立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思想。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嫩草集》饱含对自由和恋爱的浪漫憧憬,散发着浓郁的青春气息,流露出与传统封建道德观相对立的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精神。而这一点正是《嫩草集》文学世界的全新之处。其次,对《嫩草集》抒情诗的特点,即苦斗的告白、青春的激情、女性的心声、近代的自我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宫城野的自然为背景诞生的《草枕》(「草枕」)一诗,交织着诗人青春时期的苦斗经历,释放了积郁已久的青春感情。而《四只袖》(「四つの袖」)《白壁》(「白壁」)《潮声》(「潮音」)和《醉歌》(「酔歌」)等诗篇所饱含的恋爱的激情、艺术的激情、生命的激情也为《嫩草集》的文学世界织锦添彩。《六处女》(「六人の処女」)与《合唱》群诗(「合唱」詩篇ら中,诗人又站在女性的角度,将女性的心声化为自由的抒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在当时的明治30年代,也表达了女性反对封建旧道德、呼唤自由爱情的美好感情。不仅如此,在《伞之下》(「傘のぅち」)《海市蜃楼》(「逃げ水」)《望乡》(「望卿」)《别离》(「别離」)等诗篇中,诗人更是流露出对自由恋爱的憧憬之情。无论哪一首诗,都是不被封建旧道德承认的恋爱感情,都表达了冲破传统束缚和封建禁忌的渴望。这些诗所歌颂的近代自我的觉醒以及恋爱感情的自我解放,也赋予了《嫩草集》真正的时代意义。对旧道德的反抗、浪漫感情的向往、自由精神的表露、近代自我的认识,《嫩草集》所呈现的文学世界丰富多彩而思想深刻。正是这些抒情诗的特点,才印证了日本近代诗的真正“新”之所在。

全文目录


论文要旨  5-7
中文摘要  7-10
はじめに  10-13
1 『若菜集』が成るまで  13-21
  1.1 『新体詩抄』の誕生とその周辺  13-16
  1.2 北村透谷の恋愛観からの影響  16-19
  1.3 詩人としての出発  19-21
2 『若菜集』の主題と内容  21-23
3 『若菜集』の抒情詩の特質  23-57
  3.1 苦闘の告白——「草枕」  24-33
  3.2 青春の情熱  33-40
    3.2.1 恋の情熱——「四つの袖」「白壁」  33-37
    3.2.2 芸術の情熱——「潮音」  37-38
    3.2.3 生命の情熱——「酔歌」  38-40
  3.3 女性の声——「六人の処女」と「合唱」詩篇など  40-48
  3.4 近代的な自我  48-57
    3.4.1 封建的な旧道德観への反抗——「傘のぅち」  49-51
    3.4.2 背教的な恋——「逃げ水」  51-54
    3.4.3 自我の情念の解放——「別離」「望鄉」  54-57
おわりに  57-60
参考文献  60-62
謝辞  62-63
个人简历  63
发表的学术论文  63

相似论文

  1. 影响舒伯特艺术歌曲创作的因素,J605
  2. E.J.普拉特抒情诗研究,I711
  3. 论新时期政治抒情诗,I207.25
  4. 德国早期艺术歌曲研究,J605
  5. 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研究,I512.072
  6. 莱蒙托夫的戏剧研究,J805
  7. 歌德诗学中的抒情诗概念,I106.2
  8. 现代讽刺诗的“亚诗歌”状态,I207.25
  9. 自西至东的云雀,I561.072
  10. 起伏的情感,跌宕的风格,I562
  11. 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叙事性研究,I207.22
  12. 论田汉早期的诗化抒情悲剧,I207.3
  13. 从浪漫到现代,I207.25
  14. 英汉抒情诗中语法隐喻的对比研究,H15
  15. 从悲观主义走向社会向善论,I561
  16. 政治性与诗性的艰难博弈,I207.25
  17. 图形-背景理论视野下的汉语爱国抒情诗词英译研究,H315.9
  18. 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I046
  19. 1949—1966年新诗理论与批评研究,I207.25
  20. 陈美玲诗歌中的英美抒情诗传统,I712.07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