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宋遗民词的隐逸文化阐释

作 者: 丁楹
导 师: 沈家庄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典文学
关键词: 宋遗民词 思想意蕴 审美特质 历史定位 隐逸文化阐释
分类号: I207.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8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宋遗民词人是唐宋词人中一个颇具特色的群体,南宋遗民词是南宋遗民在特定历史时期心灵历程的记录,是唐宋词光辉的最后一页,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本文从隐逸文化的视角,对宋遗民词的思想意蕴审美特质历史定位进行阐释。把其思想意蕴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反思色彩、晋人风度、遗民意识、感伤情绪,认为宋遗民词表现了整整一代词人群体对历史、现实的思考,将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浓缩于词心之中,在遁迹田园、啸傲山林的隐逸生活中所流露出的兴亡之叹、沧桑之感,有着极深刻的内涵,显示了词境的扩大,增强了词作表现社会生活的功能。宋遗民词人在反思历史时,由于时代环境、个体命运与晋宋名士的相似,从而在他们身上找到了精神支柱,试想借鉴解脱痛苦、化其郁结的方式,宋遗民词人心理需要与魏晋士人主体精神相契合,导致宋遗民词审美理想上的崇尚高标远韵,飘逸清逸的风度。但积郁于心的民族自尊、故国情怀,使他们在残山剩水之间,无论对花对月,总要联系和归结到故国故家之思,这样的遗民意识融入了词人生命中,渗透在词人作品里,表现了特定时代里的民族情绪,交织着浓厚的感伤,借自然风物寄寓家国之恨,将感伤纳入悠闲旷放的山水游历,体现了宋遗民词的悲剧精神,笔者力图运用社会文化学的眼光,对宋遗民词的思想意蕴进行深入剖析,以烛明宋遗民词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心灵地图。对宋遗民词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创造,笔者不想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而是从隐逸文化的视野,就这个群体的总体情况着眼,大致对其清空、沉郁的审美特质进行了阐释,指出,清空,主要表现为对白石的推崇追慕,这和宋遗民词人的隐逸生活密切相关,和他们的隐逸文化心理相契合,是宋遗民词人在潜身草野、怡情山水的隐逸生活中为了求得对不可忍受现实痛苦的一种暂时性精神超脱相一致的审美选择。沉郁,是指宋遗民词感情的深沉郁勃,宋遗民词人身虽隐居,但终生都没有忘怀故国、故家,失意和苦闷增加了情感的浓度和思想的深度,使其词在情绪的深沉和感情的力度上,都呈现出深沉郁勃的面貌,试为宋遗民词的审美特质找到社会文化学的依据。上述对南宋遗民词思想意蕴、审美特质的隐逸文化阐释,旨在进一步展示宋遗民词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首先,从其对词风的影响来看,宋遗民词对词的雅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宋遗民词主要表现宋遗民词人在隐逸生活中的生<WP=4>活情趣与审美趣味,相对于溺于艳情,胶着名利的俗词,宋遗民词使宋代的世俗精神雅化,也就是使执着现实超出了感性享乐的泥淖,进一步打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形式上,宋遗民词的语言风格也较雅致,不象艳情词之放荡俚俗。从而使宋元之际,骚雅清空的词风,成为一种势力强大的审美倾向。其次,宋遗民词人在入元之后,抱着故国之思,家国之恨,不愿与新朝合作,他们的词作表现了当时文人崇尚隐逸、高蹈出尘的普遍心理和人生态度,这种心理倾向和人生态度是跟元代社会普遍盛行的隐逸思潮相一致,从而影响到元代中后期词人的创作。第三,清初词人的生活环境与宋遗民词人十分相似,也是大批汉族士人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巨变,心中隐藏着黍离之悲和身世之痛,使得他们大都转向山林之趣中去逃避现实,借优游山水来排遣心中的苦闷,抒发隐逸超旷的情思,相同的遗民情绪产生了共振效应,他们在宋遗民词中寻找到了最为合适的趣味归宿,从而使得宋元之际的骚雅词风重又活跃在清初词坛上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8
绪论  8-9
一. 宋遗民词隐逸文化阐释的必要性  9-17
  1. 此恨难平君知否——时代巨变与文人命运的恶化  9
  2. 不如归去——民族自尊与动乱年代的选择  9-13
  3. 富贵不如闲——宋遗民词人思想意识的传统构成及危机  13-17
二. 宋遗民词思想意蕴的隐逸文化阐释  17-28
  1. 石头城上试倚——反思色彩  17-18
  2. 作成陶谢风流——晋人风度  18-22
  3. 景物总成怀旧——遗民意识  22-24
  4. 叹花与人凋谢——感伤情绪  24-28
三. 宋遗民词审美特质的隐逸文化阐释  28-37
  1. 野云孤飞、去留无迹——清空  28-33
  2. 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沉郁  33-37
四. 宋遗民词历史定位的隐逸文化阐释  37-46
  1. 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对词风的影响  37-40
  2. 翥学之,尽得其音律之奥——对元词的影响  40-43
  3. 倚新声,玉田差近——对清词的影响  43-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49

相似论文

  1. 王阳明教化哲学研究,B248.2
  2. 辉煌壮丽:夏商周三代青铜艺术审美特质研究,K876.41
  3. 吴村电影研究,J905
  4. 水性江南:近现代江南散文的观照视角与审美特质,I207.6
  5. 画纸上流动的音乐,J212.05
  6. 李觏诗歌创作研究,I207.22
  7. 夏丐尊散文研究,I207.6
  8. 普桑绘画艺术形式研究,J205
  9. 现代社会言情小说的“俗”与“雅”,I207.42
  10. 热情而犀利的旁观者,J905
  11. 敬畏生命,I207.42
  12. 王艮平民儒学思想体系简论,B248.3
  13. 韦庄诗研究,I207.22
  14. 论新时期山东散文创作,I207.67
  15. 心灵的自由:教育过程中“空白”艺术的审美特质,G420
  16. 王守仁诗文研究,I206.2
  17. 清代聊斋戏研究,I207.3
  18. 论20世纪英语反乌托邦文学之思想意蕴及反讽艺术,I106
  19. 紫砂光器设计及其审美特质研究,J527
  20. 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D61
  21. 80后创作的审美特质分析,I0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