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侗族摔跤文化的研究

作 者: 龙明莲
导 师: 吕韶钧
学 校: 北京体育大学
专 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关键词: 侗族摔跤 文化 四寨村
分类号: J60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侗族摔跤流行于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的四寨、坑洞、寨高、黄岗等侗族地区,是集武术和娱乐为一体的竞技活动,它与国际式、中国式的摔跤以及其它民族式的摔跤有显著的不同。首先民俗学特征显著。它是在吹芦笙,踩歌堂、放铳铁炮的气氛中进行的,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内涵;其次它有独特的竞技特点和习俗规则。侗族摔跤是比较有个性的摔跤,不用手,仅以背和腰部、下肢为主的技法特点。第三,与艺术的结合。黎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将侗族摔跤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的规定,把侗族摔跤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黎平县四寨村因侗族摔跤而出名。四寨坐落在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的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都柳江水系上游四寨河环村而过,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寨,365户,1670人,是纯侗寨村。其中建筑以鼓楼、花桥为代表,文娱以侗族大歌和侗族摔跤为代表。四寨民族节日有春节、三月三、三月十五“摔跤”节、“斗牛”节、六月六、吃新节、中秋节,最热闹、隆重的要数三月十五“摔跤节”、“斗牛节”,民族风情浓郁。2006年被列为县民族保护村寨。2004年10月19日,因侗族摔跤,双江乡被评为第七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2007年多彩贵州中侗族摔跤获表演金奖。2007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侗族摔跤获表演金奖。因此,对侗族“摔跤”发源地四寨村重点实地调研,系统地研究侗族摔跤本源性文化,进一步充实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研究。对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体育史、侗族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充分发挥侗族摔跤这一独特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会、经济、文化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前言  9-16
  1.1 选题依据  9-10
  1.2 研究现状  10-11
  1.3 研究对象  11
  1.4 研究方法  11
  1.5 有关概念的界定  11-16
2 侗族摔跤的民族志背景  16-33
  2.1 侗族摔跤起源与分布  16-20
    2.1.1 起源  16-18
    2.1.2 分布  18-20
  2.2 四寨村实地考察  20-33
    2.2.1 四寨村的基本情况  20-25
    2.2.2 四寨人的历史记忆  25-30
    2.2.3 四寨人的信仰  30-31
    2.2.4 四寨人的日常生活  31-33
3 侗族摔跤的文化系统  33-66
  3.1 侗族摔跤文化的生态系统  33-36
    3.1.1 自然环境  33-35
    3.1.2 技术动作  35
    3.1.3 原始经济  35
    3.1.4 社会组织  35-36
  3.2 侗族摔跤文化的时间系统  36-38
    3.2.1 原始期  36-37
    3.2.2 形成期  37
    3.2.3 发展期  37-38
  3.3 侗族摔跤文化的空间系统  38-52
    3.3.1 分布状态特征  38-39
    3.3.2 分布差异(特色)特征:服装与场地;习俗的规则与裁判法;比赛程序以及参赛注意事项  39-44
    3.3.3 多样化特征:仪式中的摔跤;功利中的摔跤;娱乐中的摔跤  44-52
    3.3.4 侗族摔跤动作文化特征解读:拉摔;绊脚摔;提摔;抱摔  52
  3.4 侗族摔跤文化的社会系统  52-66
    3.4.1 族源关系:萨坛与鼓楼、风雨桥  52-60
    3.4.2 人与自然的关系  60-61
    3.4.3 人与人关系  61
    3.4.4 传承谱系(组织、传承人)  61-66
4 侗族摔跤的功能(个体、社会结构、文化)  66-69
5 侗族摔跤的启示与对策  69-73
  5.1 侗族摔跤流传形式的变化  69
  5.2 从全民健身视角看侗族摔跤的普及  69
  5.3 侗族摔跤形象展示  69-71
  5.4 侗族摔跤文化表演、文化商品与文化再生产。(拓展体育性、表演性和艺术性)  71-72
  5.5 在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摔跤  72-73
6 结论  73-75
7 致谢  75-76
8 参考文献  76-77
9 附录  77-78
  9.1 附录一:访谈提纲  77
  9.2 附录二:部分访谈记录  77-78
10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8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3.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4.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5.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6. 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7.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8.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9.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10.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11. 近代福州三坊七巷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比较研究,TU984.114
  12.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13. 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电视婚恋节目探析,G222.3
  14.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15. 初中生反学校文化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G631
  16. SCXC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研究,F270
  17.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8. 洛丽塔服装风格原型分析及应用,TS941.2
  19.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0.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21.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民族音乐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