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

作 者: 臧晓曦
导 师: 范秀娟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符号化铜鼓 文化再生 文化认同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中,铜鼓作为祭祀礼器、乐器和象征权力的重器,曾经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神圣威严的铜鼓已经成为传统社会的文物,淡出了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但是,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铜鼓雕塑、礼物铜鼓、饰品铜鼓等却被大量地生产出来,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共艺术、城市标志性建筑、大型节庆活动中,以铜鼓为原型衍生出来的现代铜鼓文化已经成为广西民族区域文化的象征,古老的铜鼓文化因此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以往对铜鼓的研究都是把目光集中在传统的铜鼓身上,研究铜鼓的起源、族属、类型、年代、造型艺术、音乐性能、冶铸工艺、合金成分、金属材质等各个方面,涉及文物考古、民族史、科技史、艺术史等学科领域,而对于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符号化铜鼓尚未有过太多的关注。本研究聚焦于铜鼓建筑、铜鼓雕塑、铜鼓饰品等符号化铜鼓上,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广西区内南宁、桂林、百色、河池四个市区内的符号化铜鼓的不同表现形式及运用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考查。通过对符号化铜鼓的考察与分析,笔者认为符号化铜鼓的出现其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再生现象,这种再生包含着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民族区域文化的认同需求。当符号铜鼓作为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传播方式、现代经济生产和人们的文化产品消费相结合时,作为文化资本的符号铜鼓在产生了实际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符号化铜鼓由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源再转化为文化资本,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再生,这种再生是现代社会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诠释。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是民族文化再生的标志,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标志。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4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9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9-12
    一 研究的现状  9-11
    二 研究的意义  11-12
  第三节 研究的条件与方法  12-14
    一 研究的条件  12-13
    二 研究的方法  13-14
第一章 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  14-40
  第一节 符号铜鼓的表现形式  14-24
    一 城市雕塑  14-17
    二 装饰图案与艺术背景  17-20
    三 建筑装饰物  20-22
    四 礼物铜鼓与饰品铜鼓  22-24
  第二节 符号铜鼓的审美特征  24-33
    一 "鼓惟高大为贵"  24-27
    二 神秘纹饰之美  27-30
    三 有意味的形式  30-32
    四 从实用到审美  32-33
  第三节 符号铜鼓与其它文化符号  33-40
    一 符号化铜鼓与符号化绣球  33-36
    二 符号化铜鼓与符号化壮锦  36-39
    三 小结  39-40
第二章 "符号化铜鼓":民族文化的再生  40-48
  第一节 从实物到虚拟——民族文化的再生  40-42
  第二节 民族文化的再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42-48
    一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铜鼓  42-44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本化运作  44-45
    三 机械复制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5-48
第三章 "符号化铜鼓":民族文化的认同  48-57
  第一节 符号化铜鼓与文化身份的建构  48-51
  第二节 民族精神的自我显现  51-52
  第三节 从符号化铜鼓到文化资本  52-57
    一 作为文化产品的符号化铜鼓  52-54
    二 资本的转化与文化产品  54-55
    三 小结  55-57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0
致谢  60-6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1

相似论文

  1.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2. 民营企业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同状况研究,F270
  3. 高中文言文教学优化研究,G633.3
  4. 返乡务工人员城乡文化认同问题初探,G122
  5. 试论泰国华人族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D634
  6. 旧工业建筑再生中空间形象的重塑,TU984.114
  7. 大众文化视角下中美文化认同的对比研究,G04
  8. 剧作与动画,J954
  9. 语言中的文化认同—对《我父亲的梦想》语篇语用分析,H315
  10. 东亚和西欧的“同文”比较研究,H04
  11. 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G02
  12. 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G122
  13. 论李安电影的身份意识与文化认同,J905
  14.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文化身份认同与审美选择,I207.42
  15. 马来西亚华人持续的社会抗争,D634.3
  16. 对生命本质的执着追求,I712.074
  17. 泛“新天地”建筑怀旧思潮评析,TU247
  18. 环境文化认同与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X321
  19.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文化整合风险研究,F279.21
  20. 废弃三线厂区再利用的景观环境文化研究,TU984.11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