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面高度季节循环和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作 者: 李雁领
导 师: 肖稳安;俞永强;张学洪
学 校: 南京气象学院
专 业: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关键词: 海面高度 耦合模式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
分类号: P731.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利用卫星海面高度计资料,分析了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面高度变化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与一个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O模拟的海面高度进行比较,评估模式模拟海面高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能力。结果表明,尽管耦合模式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但仍然能相当程度上够模拟出海面高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为检验模式中印度西亚穿越流(ITF)对海面高度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影响,本文还进行了印度尼西亚海道完全关闭的敏感性试验,与控制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印尼穿越流对季节变化的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影响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年际变化的特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
英文摘要  7-8
第一章 绪论  8-10
  1 海面高度的季节和年际波动特征研究  8
  2 评估模式  8
  3 探索ITF在海洋波动中的地位作用  8-10
第二章 模式和观测资料介绍  10-14
  1 观测资料  10-11
  2 耦合模式及其实验方案  11-12
  3 数据的整理  12-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4-27
  1 滤波  14-18
    1.1 功率谱估计  14
    1.2 滤波  14-17
    1.3 红噪声检验  17-18
  2 复主分量分析  18-25
    2.1 原理概述  18-21
    2.2 数学计算过程  21-25
      2.2.1 数据准备  21-22
      2.2.2 计算主分量(CEOF Analysis)  22-25
        2.2.2.1 计算特征向量矩阵和时间系数矩阵  22-23
        2.2.2.2 空间点远远大于时间点的情况  23-24
        2.2.2.3 计算时空特征向量的振幅和相位  24-25
        2.2.2.4 数据重建  25
  3 实际处理中的一些情况  25-27
第四章 季节变化  27-47
  1 海面高度的年变化特征  28-36
    1.1 季节的年变化特征  28-31
      1.1.1 空间振幅的分布特征  28-29
      1.1.2 波动的传播特征  29-30
      1.1.3 季节波动第一特征向量的合成分析  30-31
    1.2 模式输出结果Z0的年变化特征  31-33
      1.2.1 振幅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1.2.2 波动的传播特征  31-32
      1.2.3 Z0第一特征向量的合成分析  32-33
    1.3 模式输出结果Z1的年变化特征  33-36
    1.4 小结  36
  2 海面高度的半年变化特征  36-44
    2.1 季节的半年变化特征  36-39
      2.1.1 空间振幅的分布特征  36
      2.1.2 波动的传播特征  36-39
      2.1.3 季节波动第二特征向量的合成分析  39
    2.2 模式输出结果Z0的半年变化特征  39-40
      2.2.1 空间振幅的分布特征  39
      2.2.2 波动的传播特征  39-40
      2.2.3 Z0第二特征向量的合成分析  40
    2.3 模式输出结果Z1的半年变化特征  40-44
  3 总结  44-47
第五章 年际变化  47-63
  1 海面高度的年际变化  47-54
    1.1 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  48-50
      1.1.1 空间振幅的分布特征  48
      1.1.2 波动的传播特征  48-50
      1.1.3 年际变化第一特征向量的合成分析  50
    1.2 年际变化中另一个值得研究的特征向量(第二特征向量)  50-54
      1.2.1 空间振幅的分布特征  50-52
      1.2.2 波动的传播特征  52-53
      1.2.3 年际变化第二特征向量的合成分析  53-54
  2 模式输出Z0的结果分析  54-57
    2.1 空间振幅的分布特征  55
    2.2 波动的传播特征  55-56
    2.3 Z0第一特征向量的合成分析  56-57
  3 模式输出Z1的结果分析  57-61
    3.1 空间振幅的分布特征  58
    3.2 波动的传播特征  58-59
    3.3 Z1第一特征向量的合成分析  59-61
  4 总结  61-63
第六章 总结  63-65
  一 研究结果  63-64
    1 观测结果  63
    2 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  63-64
    3 敏感性试验结果  64
  二 存在问题  64
  三 展望  64-65
致谢  65-66
参考文献  66-69
附录:  69-82
  1 主要缩略语  69-70
  2 特征向量方差贡献表格  70
  3 前四个特征向量时间振幅相位曲线分析图  70-82

相似论文

  1. 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X321;F224
  2. 南海环流要素时空分布特征的数值研究,P731.11
  3. 波致混合在大洋环流模式中的作用方式,P731.21
  4. 高度计海面高度绝对定标方法研究,P229
  5. 亚洲—太平洋涛动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关系的研究,P444
  6. 北太平洋局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主模态的比较研究,P732
  7. 水合三聚氰酸质子转移机制的理论研究,O631.3
  8. 东中国海浪—流相互作用初步数值模拟,P731.22
  9. 退化草原持续利用的经营模式研究,S812.8
  10. MD01-2376岩心所反映的印度尼西亚穿越流230ka以来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轨因素的响应,P731.1
  11. 中国海区域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影响的数值试验,P444
  12. 全球变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影响的数值模拟,P435
  13. 完全耦合的海气环流模式中ENSO和亚洲季风的相互作用,P732
  14. 北极海域海冰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P731.15
  15. 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输送及其气候效应研究,P402
  16. 中国东部海域中尺度海-气耦合数值模式的初步研究,P732
  17. 热带太平洋地区大气对海洋强迫作用的诊断、模拟以及SSTA预报试验,P732.6
  18. 印度尼西亚通道对西太平洋海温及大气影响的数值模拟,P732.1
  19. 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MM5V3/ECOM-si对黄东海入海气旋的模拟研究,P732.6
  20. 亚稳态组分电子转移动力学研究,O641.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水文学 > 海洋动力学 > 潮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