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敦煌佛曲研究

作 者: 王定勇
导 师: 李昌集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古代文学
关键词: 佛曲 敦煌石窟 佛教世俗化 演出形式 宗教功能 中国民歌 情感基调 三论宗 娱乐功能 印度佛教
分类号: B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34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敦煌佛曲,是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宣扬佛教的歌辞。佛曲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六朝迄唐期间佛曲本土化的过程,也是佛曲世俗化的过程。 敦煌佛曲的内容包括赞佛礼佛、谈空说道、度脱劝化、孝道劝戒等四大类。佛曲体现的宗教思想有净土宗、禅宗以及华严宗、密宗、三论宗等。 敦煌佛曲的曲调既有印度佛教曲调,也有中国民歌曲调入佛曲。敦煌佛曲有明显的格式化倾向,套语、重句、定格等程式被反复加以运用,有相当一部分佛曲带有和声。 敦煌佛曲可以作为俗讲、转变或乐舞的插曲,伴随着俗讲、转变或乐舞的进行而演唱。此外,敦煌佛曲还可以独立地歌唱。 敦煌佛曲表演的场合有寺院、宅第、街衢,表演者有僧人和寺院音声人。敦煌佛曲的演出形式和技法丰富,其情感基调以“哀”为特点。 敦煌佛曲具有度脱劝化的宗教功能,募化敛财等实用功能,以及媚俗娱人的娱乐功能

全文目录


引言  5-7
第一章 敦煌佛曲的内容  7-16
  第一节 赞佛礼佛  7-10
  第二节 谈空说道  10-12
  第三节 度脱劝化  12-14
  第四节 孝道劝戒  14-16
第二章 敦煌佛曲的宗派  16-30
  第一节 佛曲中的净土宗  16-21
  第二节 佛曲中的禅宗  21-27
  第三节 佛曲中的其它宗派  27-30
第三章 敦煌佛曲的体制  30-42
  第一节 佛曲的曲调  30-35
  第二节 佛曲的程式  35-39
  第三节 佛曲的和声  39-42
第四章 敦煌佛曲的表演  42-60
  第一节 佛曲与俗讲  42-45
  第二节 佛曲与转变  45-48
  第三节 佛曲与舞曲  48-52
  第四节 佛曲与歌赞  52-55
  第五节 佛曲的表演场合及其它  55-60
第五章 敦煌佛曲的功能  60-67
  第一节 佛曲的劝化功能  60-62
  第二节 佛曲的实用功能  62-64
  第三节 佛曲的娱乐功能  64-67
参考文献  67-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苗族古歌的社会功能研究,I207.9
  2. 藏传佛教“十善”中的伦理思想研究,B948
  3. 何少英《八首中国民歌钢琴小品》研究,J624.1
  4. 吕梁民间吹打乐调查,J607
  5. 在翻译补偿理论指导下看民歌翻译得与失的平衡,H059
  6. 论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G122
  7. 中国民歌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607
  8. 敦煌石窟唐五代官员画像之服饰研究,K879.4
  9. 晋城八音会的演出形式与班社活动,J609.2
  10. 晋东南地区石刻文物的音乐图像研究,K877.4
  11. 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研究,J608
  12. 在新闻与娱乐之间,G222
  13. 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第五窟研究,K879.2
  14. 佛教中花卉图案的世俗化流变,J19
  15. 电视婚恋交友类节目发展策略,G222
  16. 印度佛教对中国唐代人物画的影响,J211.25
  17. 榆林25窟一佛八菩萨图像研究,B948
  18. 张悦然小说论,I207.42
  19. 卡那克神庙的建筑特点及其宗教功能,K884
  20. 敦煌石窟贤愚经变研究,K879.4
  21. 《成实论》之“二谛”于中印发展历程研究,B948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