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作 者: 周继勇
导 师: 熊之焰
学 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外科学
关键词: 锡类散加味 溃疡性结肠炎 保留灌肠 临床观察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观察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所观察61例病例均来自湖南省中医院,2009年1月年-2010年1月期间的肛肠科住院病人,所有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确诊,经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32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片灌肠治疗。结果:(1)治疗后两组肠镜像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肠黏膜方面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8.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的改善湿热蕴结型患者的中医症状,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有效患者进行应约随诊6月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7.2%,对照组的复发率为46.9%,治疗组的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5)临床应用锡类散加味灌肠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uc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是防治uc的安全有效药物。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7 引言 7-8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8-15 1.诊断标准 8-10 1.1 西医诊断标准 8-10 1.2 中医辨证标准 10 2.纳入标准 10-11 3.排除标准 11 4.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11 5.中止试验标准 11 6.一般临床资料 11-15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5-19 1.随机分组 15 2.治疗方法 15-16 3.观察内容 16-18 4.统计学处理方法 18-19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9-23 1.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积分 19 2.疾病疗效分析 19 3.两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疗效比较 19-20 4.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20-21 5.随访结果 21 6.关于不良反应 21-23 第四部分 讨论 23-34 1.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3-24 2.西医的临床治疗用药 24-25 3.祖国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5-27 4.uC的中医药治疗 27-29 5,锡类散加味的组方依据及立法依据 29-32 6.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32 7.关于灌肠治疗方案的选择 32-33 8.中药灌肠治疗uC的优势 33-34 第五部分 结论 34-35 致谢 35-36 参考文献 36-38 附录一:临床观察表 38-41 附录二 综述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进展 41-45 参考文献 45
|
相似论文
- 辨证论治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临床观察,R259
-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 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 王嘉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疡性结肠炎的方药分析研究,R259
-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 罗格列酮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PPARγ、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分析,R771
- 粪便钙卫蛋白检测在溃疡性结肠炎与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R574.62
- 不同充填技术根尖封闭性能及临床疗效观察,R781.05
- IL-22在TNBS诱导的小鼠早期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R574.62
- 英夫利西单抗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R965
-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小鼠模型中NF-κB和STAT3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初探,R735.35
- 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肾两虚证的临床观察,R272
- 外痔切除内痔缝固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R657.18
- 混合痔术后早期排便情况的观察及大便难排的干预研究,R657.18
- 中国东部地区15年内炎症性肠病患者流行病学变化,R574
- 并发肾病综合征及烟雾病的溃疡性结肠炎1例,R574.62
- 208例炎症性肠病临床及病理回顾分析,R57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