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信用衍生工具与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

作 者: 钟升
导 师: 姜凌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世界经济
关键词: 信用衍生工具 信用风险管理 不良资产管理 巴塞尔协议
分类号: F8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6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信贷资产管理是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传统的“发放-持有”贷款管理模式及我国银行业本身体制上的问题,导致我国银行业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造成了信用风险的大规模累积,并体现为我国商业银行较高的不良资产率及较低的资本充足率。在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我国本土银行业和金融体系都将面临巨大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能否适应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找到一种适用于我国的信用风险处置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衍生工具作为新型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在20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发展非常迅速。据相关统计,2006年底,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未结清余额已经超过了26万亿美元①。虽然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时间还很短,占全球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份额也不大,还有待进一步标准化,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信用衍生工具分离、优化信用风险配置的作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对金融市场的重要意义,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一领域也是各个国际领先的大银行所争先发展的领域。我国应该积极地探索如何在我国运用信用衍生工具,一方面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发达国家在信用衍生工具诞生初期所经历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还应看到信用衍生工具还处于其发展的初期,尽早地进入这一市场,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和拥有更大的话语权。1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首先对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指出信用风险的现代定义不仅包括了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还包括由于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动引起信用资产的市场价值波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然后指出商业银行难以通过降低贷款集中度、要求贷款抵押及利用差别化利率等贷前风险控制措施来有效管理信用风险。接着指出二级市场贷款交易和资产证券化等传统信贷资产管理方式由于各自具有难以克服的不足也不能做到有效管理信用风险,从而为下文引入信用衍生工具这一新型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埋下了伏笔。第二章首先指出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需求导致了信用衍生工具的出现并介绍了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及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对信用衍生工具的定义。然后介绍了国际金融市场上最普遍的信用衍生工具类型: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总收益互换(Total Return Swaps)、信用价差期权(Credit Spread Options)和信用关联票据(Credit Linked Notes)的定义、信用风险规避原理及合同结构。接着指出与二级市场贷款交易和资产证券化等相比,信用衍生工具具有受限少成本低、交易为表外形式、处理信用风险方便灵活等优点。最后对不同种类的信用衍生工具在运作流程和机理上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章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首先指出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一大困境是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困难,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由此导致的信用风险集中带来的弊端,并提出需要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来处置不良资产的观点。接着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不良资产管理方面的独特优势:避免了信用风险处置困难、降低了信用风险处置所受的约束、可以解决“信贷悖论”问题、可以促成信用风险市场定价的形成、可以促进金融市场优化配置、具有杠杆效应可以降低信用风险处置成本、可以用来建立对金融资产的看空头寸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具体金融情景,设计了利用信用违约互换转移信用风险、利用信用价差期权控制交易风险、利用总收益互换降低贷款集中度、利用总收益互换对冲经济风险、利用信用关联票据融资并对冲信用风险等几个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改善不良资产管理的具体方案,分析了各种信用衍生工具处理我国特定环境下金融问题的操作原理、合同结构及主要优点。第四章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资本减让作用。首先指出资本充足率不足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除不良资产外的另一大问题,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是建立在稳健的商业银行经营基础之上的。然后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在旧巴塞尔协议下的资本减让作用,指出在旧巴塞尔协议下,银行可以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将8%的资本准备要求降低为1.6%,从而获得6.4%的资本减让,以提高银行的资本处置效率及资本充足率。接着分析了新巴塞尔协议对旧巴塞尔协议的修正,在新巴塞尔协议下,银行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来获得资本减让的动机大大降低了。最后分析了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引入信用衍生工具的启示,指出我国银行业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执行旧巴塞尔协议,信用衍生工具仍然具有资本减让功能,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信用衍生工具可以缓解也可以加大整个银行业的资本压力,因此在利用信用衍生工具获得资本减让之前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第五章分析了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工具所必须注意的问题。首先结合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状况分析了对我国的启示,指出信用衍生工具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商业银行将是我国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我国在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市场时应注意避免出现过度投机。然后论证了信用违约互换和其他信用衍生工具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最适合我国现阶段的信用衍生工具,应当予以优先发展。最后分析了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应注意到交易对手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和监管风险以及定价风险等衍生风险。2论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综观全文,本文以信用衍生工具为研究对象,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与资本金管理两方面内容综合到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之下进行分析,指出信用衍生工具可以同时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与资本金管理,从而是有效的新型信用风险管理工具。这一分析角度跳出了前人只是单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方面对信用衍生工具进行分析的框架,从选题角度看具有现实意义,有创新之处,论证也更为全面。本文第四章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资本减让作用及新旧巴塞尔协议在这方面的相关规定。指出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上由于新巴塞尔协议的实行信用衍生工具的资本减让作用已经大为削弱,但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还不完善,银行业还处于向现代银行业的转变过程之中,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实行旧巴塞尔协议,因此在我国可以发展信用衍生工具以获得资本减让,提高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利用效率。这一研究角度结合了国际实践与我国所面临的具体约束条件,指出了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工具的独特优势,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及实用性。本文在分析信用衍生工具避险原理、合同结构、主要优点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具体金融实践,通过具体的情景案例分析,阐明了在我国具体应当如何设计信用衍生工具应用方案,做到了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结合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状况分析我国实际情况时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是来自可能获得的最新资料,保证了论证的有效性与时效性。总而言之,信用衍生工具是相当复杂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本文所论述的只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具体应用,只是所有信用衍生工具相关研究中的一小部分,难以覆盖到各个方面。同时由于本人学识与能力有限,文中出现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予以谅解及批评指正,谢谢!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7
ABSTRACT  7-11
导论  11-15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0.2 相关文献综述  11-13
  0.3 本文的逻辑结构及研究方法  13-15
1. 信用风险与传统金融实践  15-23
  1.1 信用风险的经济学分析  15-16
  1.2 贷前信用风险控制的困难性  16-18
  1.3 传统积极信贷资产管理方式及不足  18-23
2. 信用衍生工具原理及对比分析  23-34
  2.1 信用衍生工具的相关定义  23-25
  2.2 信用衍生工具的主要类型  25-30
  2.3 信用衍生工具的特性  30-31
  2.4 不同信用衍生工具之间的比较  31-34
3. 信用衍生工具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  34-49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34-37
  3.2 信用衍生工具在不良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  37-42
  3.3 基于信用衍生工具的不良资产管理方案设计  42-49
4. 信用衍生工具的资本减让作用  49-57
  4.1 资本充足率不足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49-50
  4.2 信用衍生工具在旧巴塞尔协议下的资本减让作用  50-51
  4.3 新巴塞尔协议对旧巴塞尔协议的修正  51-53
  4.4 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工具的启示  53-55
  4.5 利用信用衍生工具获得资本减让的具体方案设计  55-57
5. 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工具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57-67
  5.1 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57-62
  5.2 信用违约互换是最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信用衍生工具  62-65
  5.3 在我国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应注意到衍生风险  65-67
总结  67-68
参考文献  68-72
后记  72-73
致谢  73-74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4

相似论文

  1. 新资本协议与银行风险管理,F832.2
  2. 透过次贷危机看巴塞尔协议的改革方向及对我国的启示,F832.1
  3. 基于网络组织的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224.32
  4. M企业赊销贸易项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F274
  5.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评级研究,F276.3
  6. 关于SM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F426.61
  7. 基于VaR的信用风险及信贷结构优化研究,F832.4
  8. 去杠杆化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F224
  9.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33
  10. 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风险管理中的客户评级研究,F832.2
  11. 中国建设银行经济资本计量及其应用研究,F832.3
  1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2
  13.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
  14. DG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研究,F832.2
  15.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F832.2
  16.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F832.3
  17.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研究,F832.33
  18. 高新技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275
  19. 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行监管完善之研究,D922.281
  20. 商业银行信息安全技术研究,TP393.08
  21.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制度研究,F830.4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银行制度与业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