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优化方法研究

作 者: 张家如
导 师: 张凯
学 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
专 业: 物理电子学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波前重构 变形镜 子孔径划分
分类号: O43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5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适应光学系统是一种实时测量和校正光波波前差的系统,在天文学、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医疗光学和通讯等领域都有它的应用空间。本文致力于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优化方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的基本理论 介绍了目前较普遍使用的Hartmann-Shack(H-S)波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在波前重构方面,比较了几种区域波前重构方法,介绍了满足不同约束条件的波前重构解,同时分析了波前的模式分解以及模式法波前重构的方法。 本部分对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的基本工作过程作了描述。以下几部分就是针对这个过程作一些优化方法研究。 (2)H-S波前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和测量精度 提出了H-S波前传感器动态范围的选择准则以及在弱光下提高其测量精度的一些方法。 H-S波前传感器的动态范围是由其自身的结构参数决定的。因为变形镜在校正其他波前扰动之前应该能够先校正自身的形变,所以要求波前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应该和变形镜的性能相匹配。 H-S波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子孔径光斑的大小、子孔径内的象素数、光强、CCD输出信号的A/D精度等有密切的关系。子孔径内的光斑尺寸应该大于CCD象素的尺寸。在光强比较大的情况下,不需要子孔径内有很多象素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在弱光测量中,可以适当增加子孔径内的象素数来提高测量精度。增加CCD前置信号放大倍数以及在电子噪声较小的情况下提高CCD输出信号的A/D精度均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弱光的测量精度。 (3)波前重构矩阵存储精度研究 本部分研究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过程中数据精度的优化选择问题。 波前重构是实现光波波前校正的极为重要且比较复杂的环节。由波前重构矩阵存储精度的降低而引起的误差是一种舍入误差。对这种误差进行了研究,采用绍契威尔区域法波前重构模型对泽尼克多项式的前几项进行了波前重构的数值模拟,研究了由重构矩阵存储精度原因而引起的波前重构误差。结果表明,对于前六项,以8Bit的数据精度来存储重构矩阵就能保证波前重构误差不超过1.0%,而对于具有更高阶的泽尼克多项式,比8Bit更高的数据精度不会使误差缩小。对一个测量所得的波前进行了研究,所得结论和上述结论相符合。 (4)子孔径划分对波前重构矩阵病态程度的影响研究 自适应光学中,子孔径和变形镜驱动器的匹配问题是一个一直以来被研究的问题,对于一定结构的变形镜,如何适当选择最优化的子孔径划分方式是本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用直接斜率法进行波前重构,采用最小二乘解,并用波前重构矩阵的条件数作为其病态程度的判据。模拟结果表明,子孔径数目的选择对波前重构矩阵的病态程度起决定性的作用;适当的子孔径划分方式可以使波前重构矩阵病态程度大大降低;适当选择于孔径数目以后,于孔径的大小在适当的范围内变化对波前校正矩阵病态程度的影响不大:选择了适当的子孔径数目及其大小以后,由于光路调准等因素造成的光路偏移和旋转不会使波前校正矩阵病态程度明显提高。 (5)一个基于微机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初步闭环校正实验研究 研制了一个基于微机的52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该系统的处理控制功能块及运行状态监视功能块以一个个人计算机为基础,通过一个高帧频数据采集卡采集来自波前传感器的数据,通过一个数字量了O端口把经运算处理所得的波前控制量送给地址选通多路D/A转换器,经D/A转换后的模拟量再经放大后驱动变形镜文现系统的闭环校上。用该系统进行了系统自寻0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校止效果。该系统的研制过程参考了前面的研究结果。用SBit数据精度存储波前重构矩阵。采用了比较合理的子孔径划分方式。实验研究的中间现象表明,不合理的于孔径划分方式将使自适应光学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7
1 引言  7-11
2 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基本理论  11-20
  2.1 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组成  11
  2.2 波前探测  11-12
  2.3 波前重构  12-18
    2.3.1 区域法波前重构  12-16
    2.3.2 模式法估计波前相位  16-18
  2.4 波前校正  18-20
3 H-S波前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和测量精度  20-26
  3.1 H-S波前传感器的动态范围  20-21
  3.2 H-S波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21-26
4 波前重构矩阵存储精度研究  26-32
  4.1 基本理论和公式  26-27
  4.2 模拟结果  27-32
    4.2.1 对泽尼克多项式的模拟结果  28-30
    4.2.2 对一个测量波前的模拟结果  30-32
5 子孔径划分对波前校正病态程度的影响研究  32-37
  5.1 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32-35
  5.2 模拟结果  35-37
6 一个基于微机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初步研究及实验  37-45
  6.1 系统组成  37-39
  6.2 系统的闭环运行过程  39-41
  6.3 运行结果分析  41-44
  6.4 部分实验现象分析  44-45
总结和展望  45
致谢  45-47
参考文献  47-48

相似论文

  1.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2. 基于Shack-Hartmann的子孔径拼接波前检测技术研究,TH743
  3. 主从结构的SPGD AO控制显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O437
  4. 目标在回路自适应光学系统研究,TN249
  5. 基于DSP的随机并行梯度下降自适应光学控制平台研究,O437
  6. 自适应光学图像复原算法研究,TP391.41
  7. 精密位相主动控制技术研究,TN248.1
  8. 卫星光通信中基于强度探测的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研究,TN927.2
  9. 非球面环形子孔径拼接干涉测试方法研究,TH744.3
  10. 空间光通信高速倾斜反射镜带宽提高方法研究,TN929.1
  11. MEMS微变形镜的系统级建模研究,TH703
  12. 基于MEMS技术的微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建模及关键技术研究,TH703
  13. MEMS微变形镜测试及工艺防粘附技术研究,TP206
  14. 大冲程高表面质量MEMS微变形镜实现技术的研究,TH703
  15. 基于MEMS技术的自适应光学微变形镜的设计与分析,TH74
  16. ICF激光驱动器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问题研究,TN24
  17. 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非球面光学元件,TH74
  18. 全息模式波前传感技术研究,O438.1
  19. “变形”抑或“被解除变形”?,I561
  20. 空间光通信扰动补偿技术研究,TN929.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光学 > 应用光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