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与HIV感染之间的关系

作 者: 刘立峰
导 师: 沈心亮;张庶民
学 校: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专 业: 免疫学
关键词: 细胞数量 病毒载量 基因突变 女性患者 基因型 外显子 基因变异 抗病毒治疗 相关性 补体系统
分类号: R512.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是天然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份,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糖结合蛋白。它可以通过与微粒物质表面的糖基结合而激活补体系统,发挥免疫防御功能。MBL还可以发挥调理素作用,同时还能清除凋亡细胞。MBL基因变异和其血清水平的高低与多种疾病都存在着相关性,其中也包括艾滋病。从2005年11月开始我们先后共调查482例患者,其中男性:248人,女性:234人,平均年龄42岁(3岁-74岁)。我们每半年采集一次HIV感染患者的血液样本,共采集了三次。通过流式细胞仪计数患者的CD4阳性T细胞数量,通过ELISA方法测定患者的MBL浓度。我们还检测了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梅毒的相关血清学检测指标。并且通过DGGE的方法测定了部分HIV感染患者的MBL外显子基因突变频率。我们将调查所得的HIV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的感染率与健康人群相比较后发现:HIV感染患者并发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及梅毒的危险性很高,这很可能是因为四者之间有着极为相似的感染途径。同时正常水平的MBL可以降低HIV患者梅毒的感染机率。我们通过比较后发现,HIV患者CD4~+T细胞数量和MBL血清含量的高低都与性别相关,女性患者的CD4~+T细胞数量略高于男性,男性患者的MBL浓度明显高于女性(t=4.143 P<0.05)。根据患者MBL浓度的高低我们将患者分为四组进行研究。MBL含量高于4500ng/ml的HIV感染患者其CD4~+T细胞数量低于200/mm~3的危险性最高(X~2=11.67 P<0.05)。同时MBL含量在1000—4500ng/ml范围内的患者,其CD4~+T细胞数量要明显高于其他浓度的患者(P=0.004),即便同为CD4~+T细胞数量低于200/mm~3的患者,MBL浓度在1000—4500ng/ml范围内的患者其CD4~+T细胞水平也要相对高于其他患者。这表明当HIV感染患者MBL浓度在1000—4500ng/ml范围内时他们的病情相对较轻。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当MBL含量低于4500ng/ml时,MBL浓度的高低与HIV感染患者的CD4~+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P=0.039。虽然统计学分析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我们也发现MBL含量多少的变化与HIV病毒载量的高低有一定的负相关趋势,表明MBL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有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MBL外显子区基因突变患者的MBL血清含量的整体水平要显著低于基因型正常的患者。同时在HIV感染患者中MBL外显子区基因突变的频率要高于普通人群。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有2名女性患者死于AIDS,这两名患者均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这似乎意味着MBL基因变异的患者其病情进展相对更快。因此我们认为MBL含量在1000—4500ng/ml范围内的HIV感染患者其病情相对来说要好于其他患者。虽然MBL含量的高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其MBL浓度高于4500ng/ml,反而会对患者产生负面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MBL可以影响HIV的病毒复制,帮助机体抵抗侵袭,但并不能起主导作用。

全文目录


缩略语表  3-4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8
技术路线  8-9
第一部分:HIV感染患者状况的分析  9-29
  前言  9-10
  实验材料  10-13
  实验方法  13-18
  实验结果  18-25
  讨论  25-28
  结论  28-29
第二部分:MBL与HIV感染的关系  29-62
  前言  29-31
  一、MBL清含量与HIV感染之间的关系  31-48
    实验材料  31
    实验方法  31-33
    实验结果  33-42
    讨论  42-47
    结论  47-48
  二、MBL基因型与HIV感染之间的关系  48-62
    实验材料  48
    实验方法  48-53
    实验结果  53-58
    讨论  58-61
    结论  61-62
参考文献  62-64
综述  64-80
附录  80-83
致谢  83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极化SAR图像超分辨算法的研究,TN957.52
  3. 个性化检索中相似用户群的获取与更新,TP391.3
  4.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5. 紫花苜蓿根系生长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S541.9
  6.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7. 猪BMP7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S828
  8.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9. 教育等级性与收入差距相关性研究,G520
  10.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1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hrp基因簇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S436.5
  12.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筛选及luxR基因功能分析,S436.5
  13. 水稻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播期效应模拟研究,S511
  14. 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配合力与杂种优势研究,S512.1
  15. 农杆菌介导GmWRKY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S565.1
  16. 不同基因型烤烟生物碱表现及与香气物质、感官质量的关系,S572
  17. 遗传因素和施氮量对豫中烤烟品质和风格特色的影响,S572
  18. 稻米外观品质氮素效应的解剖学与生化学分析,S511
  19. 小麦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气候效应模拟,S512.1
  20. 水稻叶色敏感基因型筛选及其对氮素响应的生理机制,S511
  21. 不同基因型蚕豆产量与品质形成及调控机理研究,S643.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传染病 > 病毒传染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