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轴壁聚合度对金属全冠固位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 者: 周琳
导 师: 莫三心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口腔临床医学
关键词: 轴壁聚合度 固位力 全冠 牙体预备
分类号: R78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保存牙科学的发展,义齿修复形式中固定修复显著增多,在各类固定修复体中,全冠由于其切割牙体表浅、对牙体牙髓保护性好、固位力强等优越性而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材料学和工艺学的推动下,全冠修复的发展也比较快。在临床上,各种材料的全冠被普遍应用于修复牙体缺损和畸形、保护患牙、改善美观、或者作为固定桥的固位体,并已收到良好的效果。粘固后的全冠修复体必须有足够的固位力,使其稳固地保持在患牙的位置上,才能有效恢复咀嚼功能和形态美观。所以,全冠修复体的固位力对修复质量与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响全冠固位力的因素主要有轴壁聚合度的大小、牙冠的(牙合)龈距离、修复体与预备体之间的适合性、粘结剂和粘结方法的合理使用、预备体与修复体粘结面的适当处理等等。对于轴壁聚合度的大小,是临床操作中完全由医师决定,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项直接影响到全冠修复体固位力的因素。轴壁聚合度即基牙轴壁与牙体长轴所形成的角度,目前对全冠预备体理想轴壁聚合度的认识尚不统一。目前国内学者普遍推荐的全冠固位形的轴壁聚合度为2—5°。然而由于口内操作的限制,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临床操作都不易按照这一理想值进行牙体预备。有学者认为不同牙位的预备体,不同的设计形式对轴壁聚合度均有影响。对于不同牙位及设计,要根据口腔的具体情况调整轴壁聚合度的大小,不能都在2—5°之间。对于能满足全冠固位的最大轴壁聚合度值目前也尚无统一定论。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基牙轴壁聚合度与全冠固位力之间的关系,轴壁聚合度的变化对全冠固位力的影响,为临床牙体预备操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因牙周病拔除的完整无龋坏、牙体形态结构及磨耗正常的新鲜离体上颌第一磨牙一颗,去除牙石及牙周膜后将牙根埋入圆柱体底座中至釉牙骨质界根方0.5mm。行常规牙体预备,(牙合)面均匀磨除1mm,牙冠高度保持为4mm,颈部预备成0.5mm宽的90°肩台,并使颈部边缘线位于釉牙骨质界冠方0.5mm处,消除肩台以上轴壁倒凹。后用硅橡胶印模材料对预备牙体和底座取精密印模,基托蜡片熔融后充填在该阴模内至固化后取出得到预备牙体蜡型,经装盒和热处理后筛选得到清晰准确的预备牙体复合树脂代型40个,随机分为5组,用齿科平行研磨仪将各组样本分别预备成轴壁聚合度为0°、2°、4°、6°、8°。对每个复合树脂代型分别制作铸造金属全冠,控制各个冠厚度基本一致,并在(牙合)面设置垂直于(牙合)面的拉力施加装置。采用磷酸锌水门汀为粘结剂,用微电脑控制的电子万能实验机对各个样本行微拉伸测试,测量各个代型与其相应全冠在粘固前后的固位力值,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作为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粘固前,0°、2°、4°、6°、8°组的全冠固位力值分别为:(68.64±9.75)N、(64.75±8.91)N、(60.23±9.58)N、(51.91±4.83)N、(39.10±6.27)N。粘固后各组全冠固位力值分别为:(200.38±16.46)N、(196.87±13.65)N、(188.98±16.93)N、(180.79±14.13)N、(163.24±15.67)N。2.粘固前,随着轴壁聚合度的增大,全冠固位力的下降更为明显。当聚合度由4°增大到6°时和由6°增大到8°时,全冠固位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03)。3.粘固后,随着轴壁聚合度的增大,全冠固位力仍为下降的趋势,但下降的程度明显小于粘固前。只有当轴壁聚合度由6°增大到8°时全冠固位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4.粘固后与粘固前相比,0°组、2°组、4°组、6°组、8°组的全冠固位力的增加率分别为(197.35±51.99)%、(207.84±37.34)%、(224.29±86.00)%、(249.62±26.67)%、(326.94±78.76)%。8°组与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组高于其余各组。随着聚合度的增大,全冠固位力的提高值也增加,8°组最为显著。5.粘固前,2°组比0°组、4°组比2°组、6°组比4°组、8°组比6°组的固位力依次减少5.67%、6.98%、13.81%、24.68%。粘固后各组依次减少1.75%、4.01%、4.33%、9.71%。轴壁聚合度增加的度数相等时,轴壁聚合度越大,全冠固位力下降的幅度越大。轴壁聚合度相同时,粘固后较粘固前全冠固位力的减小幅度明显降低。结论1.全冠固位力在粘固前后均随着轴壁聚合度的增大而减小,二者之间有着反变的线性关系。2.轴壁聚合度大者较轴壁聚合度小者在增大相同值的聚合度后,所引起的全冠固位力的下降程度不同,前者大于后者。3.粘固后全冠固位力随轴壁聚合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明显小于粘固前。4.随着聚合度的增加,粘结剂的粘结力在全冠总固位力中占的比例增加。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1
论文部分  11-45
  轴壁聚合度对金属全冠固位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11-45
    前言  11-13
    实验材料和设备  13-14
    实验方法  14-17
    结果  17-25
    讨论  25-33
    结论  33-34
    展望  34-35
    附图  35-40
    参考文献  40-45
综述部分  45-61
  金属全冠固位力的研究  45-61
    参考文献  55-61
英文缩略词表  61-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Hybrid Coat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实验研究,R781.2
  2. 三种牙本质脱敏剂对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R783
  3. 分根式全冠修复重度根分叉病变的研究探讨,R781.4
  4. 劲润牙本质保护膜用于活髓基牙制备后敏感的临床疗效观察,R783.6
  5. 全冠修复与综合治疗对早期牙隐裂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R783
  6. 测定普玛粘结剂不同厚度对冠固位力的影响,R783.1
  7. 四种不同合金烤瓷全冠对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R783
  8. 新疆地区早期肾功能不全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R543
  9. 不同材料烤瓷冠对龈沟液中内毒素含量影响,R783
  10. 新型嵌体与传统嵌体固位力的对比研究,R783
  11. 不同洞固位形外展度对低矮牙冠固位力影响的实验研究,R783.3
  12. 三种形态的钴铬合金铸造卡环固位力的循环测试与分析,R783.6
  13. 不同合金烤瓷冠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R783
  14. 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对POPO纤维桩粘结固位力的影响,R783
  15. 不同能量和频率Er:YAG激光切割牙体硬组织对牙髓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R78
  16. 根管内壁预处理对纤维桩固位力影响的研究,R783.3
  17. 全瓷冠与烤瓷熔附金属全冠适合性的比较,R783.3
  18. 双色硅橡胶法检测临床常见三种全瓷系统边缘适合性的体外研究,R783.3
  19. 螺纹桩辅助全冠修复短冠磨牙固位力的实验研究,R783
  20. 粘固剂种类及牙体预备时机对纤维桩冠方微渗漏的影响,R783
  21. 不同金属烤瓷全冠对种植体龈沟液中TNF-α和MMP-8水平的影响,R78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口腔科学 > 口腔矫形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